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大全

从失败的作文课中寻找习作教学之道

2021-11-17 11:30:57作文大全
王芳摘要:從执教《创编童话故事》这堂失败的作文课,挖掘失败的根源:作前调查缺失,“人为植入”过多;精

王芳

摘要:從执教《创编童话故事》这堂失败的作文课,挖掘失败的根源:作前调查缺失,“人为植入”过多;精准指点缺失,“人为束缚”过多。吸取教训,在《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指导中,主要在“作前调查”和“精准指导”两方面下功夫,让体验真实发生,让表达细致入微,习作教学成效初显。

关键词:习作教学;作前调查;真实体验;精准指导

一、缘起与归因:从一堂失败的作文课说起

那是一堂教学公开课,我执教的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8:创编童话故事》,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播放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样子奇、具有超能力,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意在让学生创编《新爱丽丝梦游奇遇记》中“救助春精灵”的片段。学生创编过程中,我先让他们梳理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从“接收神秘人的任务”开始,想象爱丽丝会遇到什么样奇特的人,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如何成功救出春精灵,最后创编、分享、评价故事。

教学设计阶段,我觉得创编内容生动有趣,创编活动多样丰富,肯定能吸引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激情。10分钟的练笔后我发现,竟然有50%左右的学生都存在诸多问题:或无话可说,写不长;或平铺直叙,情节寡淡;或天马行空,缺少可信度……这样的结果着实让我失望。

课后反思,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作前调查缺失,“人为植入”过多。这堂课不管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无论是教学环节的确定,还是教学形式的运用,全程我都扮演了“总策划”的角色,没做过半点调查,没征求过学生的意见。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动笔兴趣,我其实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情境创设,精心筛选影片片段;情节引导,耐心地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评价分享,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从伙伴的发言中寻找习作灵感……现在想来,这些都是我一厢情愿、仅针对看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的部分学生的“单片式播放”,无法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而过多的“人为植入”,又让学生对情节内容的把握、创编方法的习得、故事内容的丰富、有创意的表达落地等关键性问题不得要领。一堂课下来,教师花了很多力气“唱戏”,学生却没兴趣“听戏”,甚至关闭了抒写多姿多彩生活的心灵之门,想象无法自由驰骋,习作事倍功半。

其次,精准指点缺失,“人为束缚”过多。钱理群教授曾说:“学生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老师在指导写作的时候,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成是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即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三是怎么写。而我们老师往往注意第二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怎样进入最佳状态,则似乎不在作文教学范围内。”教师的习作指点是否精准有效,不仅关系到习作内容,还涉及学生习作时的心理机制。引导学生写体验作文,教师通常会以情境创设为基础,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然后给予技法指导,但往往“用力过猛”,想“告诉”学生的太多,就容易导致指点不精准。正如上述作文课中,我费尽心思创设童话氛围,甚至为了让学生感受童话人物样子奇、具有超能力的特点,不惜花时间让他们表演、模仿、想象。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表演,很容易让教师产生“学习进程细致、圆满”的错觉,也容易向学生传递鼓励式的评价,以为学生会想象力“爆棚”。殊不知,40分钟的课,5分钟创设情境,5分钟布置任务,5分钟表演,7分钟指导,6分钟分享,8分钟练笔,4分钟点评,活动时间明显挤占了学生构思、落笔的时间,教师“设计”明显取代了学生自主参与。如此之多的“人为束缚”,导致学生写出的片段看似有趣,却假话、套话连篇。长此以往,“假装体验,说清楚就行”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实质学到的“本领”。

从失败的作文课中吸取教训,寻找正确的习作教学之道,优化习作流程,成就别样的习作精彩,须“对症下药”。

二、思路与对策:从“失败”中探求正确的教学之道

在一次联盟学校组织的“童趣课堂”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8:我的心儿怦怦跳》。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主要在“作前调查”和“精准指导”方面下功夫。

(一)多一些作前调查,少一些“人为植入”

任何一堂习作课,“教什么”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每一个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为此,教材安排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列举了“参加百米赛跑”“登上领奖台”“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第一次当众讲故事”等经历,启发学生要关注生活;第二板块,提供了“惊喜”“害怕”“紧张”“激动”等情绪,让学生明白“在事情的经过里有我们独特的感受”;第三板块,提供词语资源包,以“心急如焚”“胆战心惊”“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汗毛都竖起来了”“怀里像揣了只兔子”“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词语彰显表达感受的不同角度。为了精准引导学生关注内心感受,选择合适的习作素材,写出真实的感受,我对全班53个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说说印象中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并写出一至两项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娱乐活动、游乐项目方面感到心儿怦怦跳的人数比较多。于是,我决定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寻找习作教学前的激趣内容以及相关的习作素材,真正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

课前导入,我采用了谈话交流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我自己第一次坐过山车的经历:“记得我18岁的时候,第一次坐过山车,哦,特别紧张。当过山车越升越高,快要到达顶点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都要窒息了,只听见我的心儿‘扑通扑通狂跳。我两眼一闭,什么都不管了,连眼镜掉到鼻尖上都不敢扶一下。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所以从那以后,我不敢坐过山车了……”

在我的“心态时光轴”里,学生感受着老师曾经的心跳,两眼开始闪现亮光,有了向大家说说自己心儿怦怦跳经历的欲望。这种巧妙的、站在学生角度、基于学生立场思考问题的设计,刺激和引领着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回忆和感受曾经的心跳经历,为后面顺畅写出心儿怦怦跳的经历自然“引流”。

(二)多一些精準引导,少一些“人为束缚”

当学生有了“说”的冲动,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往“写”的路上走,要多一些精准引导,少一些“人为束缚”。

1.让体验真实发生。

为了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当堂有心儿怦怦跳的感觉,经过前期的深入思考,我决定大胆尝试,搞一次小小的“恶作剧”——让学生现场尝“神秘汁水”。我先准备了难喝的苦瓜汁,之后为了让“尝试者”有心情的起伏变化,我还选择了猕猴桃汁。课上,当学生看到小杯子里绿绿的汁水时,个个充满了好奇心,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地想掀开保鲜膜尝尝。我让敢于尝试的学生尝完说说自己的感觉。当学生尝到苦瓜汁的时候,眉头紧皱,大呼“好苦!好难喝!”他这一说,后面的人都不敢尝了。该如何让学生通过体验达到“心儿怦怦跳”呢?我被如何调动学生的各种情绪给困住了。再次回到问卷,我决定结合学生问卷中感触最深的娱乐项目寻找对策,最终决定在学生尝果汁的环节穿插摇奖的游戏,让学生盯着屏幕上急速滚动的学号,等待“幸运者”的诞生。“幸运者”上台品尝果汁,其他人观察他的微表情。这下,学生又开始激动起来,个个翘首以待。他们激动地紧盯屏幕,都希望抽到的不是自己,有的甚至双手合并祈祷。活动结束,我让他们写下这个环节的心情,很快就有学生写下了一段精彩的“心理起伏记”——

随着“嘀嘟嘀嘟”声,数字在屏幕上不断滚动,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千万不要抽到我。可事实是,怕什么来什么,数字就停在了我的学号“15”上,纹丝不动!天哪!是真的吗?我居然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幸运儿”。我向四周一看,竟然有几个胆大的同学举手想去尝试那怪口味的汁水。我又有些动摇:难道我还不如他们?不知哪来的一股勇气,我“唰”地一下站了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热切地注视着我。我又犹豫了!真的要上去喝吗?我迈出的腿又缩了回来。就在这时候,老师笑着给我鼓劲:“你可是难得的幸运儿!大家都很好奇这神奇的液体到底是什么味道,就由你来为他们揭秘!这多么值得骄傲!”虽然有老师的鼓励,我还是心里直打鼓。哆哆嗦嗦地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里的小杯子,看着里边淡绿色的液体,我拿捏不定:苦瓜汁?生菜汁?猕猴桃汁?……喝还是不喝?唉,不管了,我就豁出去了……

这样的环节,是一种自然的唤醒,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了真实、细致的表达。可见体验故事怎么写,如何展开,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窗口和表达的渠道。

2.让表达细致入微。

没有真实体验、缺乏真实经历的习作,学生大多处于应付、被动状态。对此,教师要做最佳“导演”,指引学生在真实经历中,在真实体验中有计划、有思考地写,在逐层推进、循序渐进中精细表达,让表达细致入微。

为了让学生把“我的心儿怦怦跳”的过程写清楚,写明白,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同身受,我让被抽中的“幸运儿”尝“神秘汁水”的时候,尽量把动作放大,放慢,像放慢镜头一样,让下面的同学看清楚。同时,我还组织了“评审团”,让他们及时针对同伴的体验或表述,提出需要改进、完善的意见。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仔细观察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要及时发现可以写的“点”,并告诉其他同伴。在观察过程中,我也会随机采访“幸运儿”,以带动学生思考:“你看着屏幕上闪动着学号时,身体有什么反应?”“接过杯子的那一刻,看着、闻着,你有什么想法?”“嘴唇抿到一点点汁水的时候,你的心理又产生了什么变化?”然后与台下的学生进行对话:“此时看着‘幸运儿的表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带着问题观察同伴的展示,学生的“观”和“思”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后面的细节描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观察完毕,我又提供了一段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范文片段——

金铃独自站在树下,用眼角瞄着那只塑料袋。袋里的小蚕浑然不知发生了何事,仍旧在努力地爬来爬去。金铃心跳如鼓,两手出汗。捡回去吗?捡不捡?这可是别人扔掉的东西呀!乞丐才会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呀,同学们知道了一定会笑话她。可是就这么走了吗,让这只蚕宝宝躺在路边被行人踩死?被车轮压死?或者被顽皮的小孩们一把捏死?她终于飞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觉得并没有人注意她的动向,就猛地弯下腰,把那只塑料袋一把抓在手里。天哪,但愿不要有人看见,千万不要有人看见!她背过身,把肩后的书包卸下来,装作从书包里拿什么东西,趁机将一袋小蚕放进书包里去。而后她不敢背着了,用两只胳膊小心抱住,就像抱着一只随时就会被压碎的薄胎花瓶。

有了现场的真实体验,学生积累了不少描写“我的心儿怦怦跳”的词语和句子;有了范文的引领,他们对如何再现“心儿怦怦跳”的经历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我带着他们走进自己熟悉的娱乐活动、游乐项目,让他们小组交流,像体验喝苦瓜汁的经历一样,说说自己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心理变化。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生动形象,我还向他们传递了“秘诀”:“要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抓住身体反应和心理变化两个方面去写。即便是同样一个场景、同样一段经历,不同的眼睛、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体验,所产生的感想,所获得的感悟不尽相同。”据此,学生内心的需求被启动。他们带着情感的滋润、想象的再造、观点的创生去发现“人人皆知”却“唯我独察”的境和情,写下了不少精彩片段。下面是其中一个学生写自己玩“激流勇进”娱乐项目的片段展示——

看着高高的轨道,听着令人发颤的尖叫,我的心跳不禁加快了。我心想:这要坐上去,还不得吓死人啊!我本想打退堂鼓,但看着身边同伴跃跃欲试的样子,只好作罢。我悄悄告诉自己:勇敢一些,再勇敢一些。坐上船,我的心就像揣了只兔子,头皮开始发麻,身体都僵硬了。近距离看着那又高又陡的360度轨道,我感觉好像有只冰凉的大手按在我的心上。随着一声铃响,船启动了,我们在水上前进,穿过一个又一个黑暗的山洞。终于,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时候到了,船开到一个大坡上,然后一点一点地向上爬。我看着距离我们几十米的地面,心里更加忐忑不安了,忍不住想到过山车会不会脱离轨道,我会不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我越想越害怕,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扑通扑通”跳得疯狂。车开到坡顶时,突然停住了,我惊吓地张大了嘴巴,想喊出来,可是嗓子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这时船突然开始向下倾斜冲向对面,我们都吓了一跳,终于我喊出了声。随着一阵尖叫,我们到达了地面,一束束水花洒在我们身上,大家顿时成了“落汤鸡”!这时,我才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段表述,娴熟地运用了单元习作提供的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不仅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了,还把当时“心儿怦怦跳”的感受写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也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一节好的习作课,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学生,让他们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在教师精准的指导下,学生走进真实的体验,真切表述,自会有“写什么”“怎么写”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陈跃红.从小学体验作文看中小学作文及其教学的衔接[J].写作(上旬刊),2015(2).

[2] 张幼琴.对“活动式作文”的冷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2(28).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情感,学生乐于表达的关键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7年6期)2017-06-19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育界·上旬(2016年6期)2017-05-11浅谈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7年4期)2017-05-04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小学(2016年12期)2017-04-20注重习作教学的赏识性新课程·中旬(2017年1期)2017-03-27多措并举“搞定”习作教学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7年2期)2017-03-24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的八大策略山东青年(2016年11期)2017-03-02高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1浅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考试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以兴趣为先导 提高习作能力新课程·上旬(2015年9期)2015-11-02

推荐访问:作文 习作 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