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党史学习

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具有“整体感”

2022-07-26 17:49:01党史学习
专栏作者: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外聘教授,获评“有重

专栏作者:吴勇

“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晓庄学院外聘教授,获评“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名师”。现任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从“项目”“整合”“过程”等字眼不难看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着眼于教学的“整体性”,倡导整体设计,着眼整体训练,追求整体发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无论是指向“能力体系构建”的整体编排,还是明晰训练要点的“单元要素”,与“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内核。因此,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内构建“写作学习任务群”,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规划对准单元要素的训练点,回归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还原学生“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让单元语文要素,特别是表达要素落地生根,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转向。

一、教材基础: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构建逻辑

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是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单元为构建基础的。它以单元的表达要素为基点设计下位的写作训练点,从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选择匹配的写作学习资源,借助单元的基本板块开展相关的写作活动。

1.基于单元教材资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3~6年级每个单元都是按照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这几个板块来编排的。在除习作单元的其他单元中,表面上只有“习作”与表达要素相关,可是事实上,每篇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都与表达要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的整体或局部都可以成为写作学习的发生地,都可以成为写作教学活动的承接点。所以,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开发与设计要点,在于对单元教材的深度解读,在于对单元教材与读写要素之间的关联把握,从而将写作学习任务群合理地根植于单元之内,将写作学习巧妙地潜藏在各板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之中,通過单元内各板块教学子目标的达成来实现整体的“群”目标。

2.基于单元表达要素。单元要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是这么解释的,“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2] 不难看出,单元要素与“语文训练”密切相关,是单元语文教学的关键点与着力点,也是学生单元语文学习的薄弱点和提升点。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最鲜明的对接是表达要素,所设计的一系列训练任务,是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来逐渐将单元表达要素置于不同的语篇中、不同的训练情境中、不同的目标指向中,从而让单元要素知识化,让单元要素操作化,让单元要素技能化。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有一个更直接的功能就是让单元表达要素落地的过程和路径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有形”,让学生的表达素养发展“有声”。

3.基于写作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习语文知识,而是要学习语文知识的运用。这样的“语用”属性决定着语文学科的学习,包括写作学习,应当置身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力求“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基于此,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从本质上看,就是由一系列写作任务连缀成的写作实践活动“群落”,而单元教材,则为写作活动提供了一系列“原材料”。写作活动的内容就是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或者就此拓展,让教材内容有了更多的内涵和细节;或者就此转化,让教材内容有了更多的维度和视角;或是就此叠加,让单元教材有了更多的生发和功用;或是就此组合,让教学内容有了更多的创造和新奇。沿着单元教材的分布格局,因此每个写作实践活动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彼此之间存在层阶高低、容量大小、视角远近等密切的关联,但彼此之间有着不可替代、无法逆转、互为彼此的地位。因为“它们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联结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组建学习共同体,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3]

以教材为基础的“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让单一的“习作”训练变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写作训练系统,让原本指向阅读的教材文本走向阅读与写作功能兼顾的综合型文本,让单元内原本相对独立的教材板块资源整合,训练优化升级。

二、环境沉浸: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

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看似将写作活动绵延化,一次训练拓展为多次,是否会给学生带来“过度写作”的身心倦怠?是否会出现“过度消耗”的知识疲软?“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情境本身可以激发写作者积极主动的调动、组织自身的知识储备”。[4]由此看来,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成为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强大环境背景,可以有力解决其实施过程中身心与技术的双重难题,让学生沉浸在写作学习之中。

但是,支撑起写作学习任务群的不仅仅是真实的情境。写作学习情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包裹在写作学习活动之外的“真实情境”,建立写作学习与真实生活的联结,强调写作学习的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评价;一类是潜藏在写作学习过程之内的“认知情境”,在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资源中嵌入写作知识,培养学生对写作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是其设计的核心目的。在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中,“真实情境”需要融入“认知情境”,即学生在鲜活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与自身生活相关联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写作主题引领的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发展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5]

1.认知情境: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运行。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每单元紧扣单元读写要素,在内容编排上就形成“天然”的“理解—迁移—应用”的写作学习认知情境基本模块,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借助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我们就可以将“镶嵌”在本单元的读写知识清晰地梳理出来,再借助单元选文的“文后练习”“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我们就可以准确把握基于“认知情境”的单元语文读写活动的真实状况和教学过程(见表1)。由此可见,认知情境架构的往往是“教材”,它展现的是知识运行的大致走向与基本轨道。它站在知识学习的维度,借助第一次文本学习理解写作知识,第二次文本学习迁移写作知识,借助“习作”和“语文园地”的表达任务运用写作知识,就此将学生的阅读学习与表达学习彼此贯通。“认知情境”让写作知识搭载于具体的文本语境中,便于学习理解、迁移和运用,这是教科书编写的内在逻辑,也是馈赠给学生写作学习的最大资源。

2.真实情境: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外在活动。如果“认知情境”架构的是“教材”,那么“真实情境”构筑的则是“学材”,引领写作学习走向写作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它的编排方式是为了适合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但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生任务,成为写作学习的主体,就需要让写作与学生的生活与精神发生关联,让学生有代入感,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具体担当的角色,这就需要营造具有感染力的“真实情境”。还是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学习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1:当当小老师。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小朋友喜欢和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

真实情境2:当当主人公。(1)多年后,“军神”刘伯承写回忆录,他会怎么讲述他与沃克医生的这段往事,站在他的角度写写这个章节。(2)多年后,沃克医生回到德国,有记者专程采访他,向他了解“军神”的由来。请站在沃克医生的角度,说说这段往事。

真实情境3:当当小画家。你身边的哪个人“翻脸比翻书更快”?他(她)身上最有代表性的情绪特征是什么?请用文字为他(她)这种典型的情绪特征画一幅图。

“真实情境”创设,让写作学习不再成为一种机械的“任务”,而转变成一种富有人情味、带有责任感、充满表达欲的学习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取的写作知识、练就的写作能力,一旦遇到新的写作任务时,就可以毫无阻隔、自觉自如地进行回馈和调用。当然,“真实情境”的创设需要融入多重视角:可以是学生的个人生活视角,也可以是学生所在的社会生活视角;可能是家庭生活视角,也可能是学校生活视角;也许是学生触摸的现实世界视角,也允许是学生憧憬的虚拟世界视角。

沉浸在写作情境中的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认知情境”是它的内在运行,“真实情境”是它的外在活动;“认知情境”是它的内在事理,“真实情境”是它的外在情理。“认知情境”让它充满着理性逻辑,“真实情境”让它透显出感性力量。将认知情境贯通写作学习过程,让真实情境开启写作学习活动,两者充分融合,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才会成为一个相对完备的课程组织,才会是读写交融的学习共同体。

三、活动开发: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搭建

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是以写作任务为导向,以写作学习活动为载体,整合写作学习情境、写作学习内容、写作学习方法和写作学习资源。这个“任务群”具有“历时性”特点——就是在“群”中,一系列写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个顺序与单元教材的编排顺序相吻合;同时这个“任务群”具有“共时性”特征——就是在“群”中某个写作活动中,目标、任务、内容、情境、资源、步骤是一体的,相互融合与共生的。不难看出,写作活动是构建“群”实体单位,也是落实“群”任务的基本抓手。因此,建构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写作活动是重要的突破口。

1.精准单元写作活动目标。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读写要素。但是走向具体语篇教学,则显得笼统模糊,需要在单元写作学习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具体化、结构化以及操作化。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单元阅读学习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单元写作学习要素为“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前者强调的是阅读方法,后者指向的是写作策略。无论是由外向内的言语“体会”,还是由内向外的言语“表现”,显而易见,以“外”显“内”是阅读与写作的“共享性知识”。沿着以“外”显“内”这个单元学习内核,需要在写作学习活动中去细化与铺展更为下位的枝节性学习目标。目标越精细,写作活动的开展才会越有针对性,学生在完成此写作任务的短板才能真正透显。结合单元各板块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将以“外”显“内”进行这样的目标细化:

目标1:将人物在瞬间的外在表现借助图文呈现出来,以展示其此刻的内心状态。

目标2:转换叙述视角,将人物的外在表现的描写,用文字转化成他的内心活动。

目标3:通过人物与周围人或与自身日常对比,通过“表现反差”来展现他的内心变化。

在三个目标中,有共同的指向,那就是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不同,目标1侧重图文结合,目标2借助叙述视角转换,目标3则插入场景和背景,这在途径上不断增加难度。再从目标内容上看,目标1与目标3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内心世界,而目标2则是内心世界的直接描述。还可以从目标指向上看,目标1和目标2,要描摹的是人物瞬间的内心状态,而目标3需要刻画的是人物变化的内心世界。在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将每次写作活动的目标精准化,才能在写作活动中有所指有所为;将任务群中的目标阶梯化,才能体现写作活动逐层推进的层次性。

2.精选单元写作活动资源。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扎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所编排的单元之内,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实践。本任务群落实的是单元表达要素,着眼的是写作学习,因此教材单元内所编排的各板块内容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应用尽用”,常常只是作为任务资源“应选尽选”。选择什么资源?这由单元写作学习活动的目标来取舍;资源如何用?这由所设计的写作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向来决定。继续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针对写作学习目标,选择了相匹配的学习资源。(见表2)作为写作学习资源,它在教材单元中原本承担的课程任务保持不变,进入写作学习任务群,不需要将此课程资源从教科书中剥离出来另起炉灶,也不是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上进行任务叠加,而是将原本的阅读理解视角转向表达视角,让它与单元语文要素精准对位,让该教学资源的教学功能最大化、最优化。更要强调的是,选入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课文、练习等教材资源,在日常教学中不特立独行,依然沿着原有的教學进度,依然放置在原有的教学板块之中,依然不丢弃原本担负的教学价值,只是改变它们的教学状态:由单一的理解转化成多元的语用,由封闭的教材解读转化成开放的言语实践,由“第三人称”的阅读者转化成“第一人称”的创作者。

3.精分单元写作活动内容。“写作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是学习者自觉能动地在一定的语言运用规范的制约和指导下展开的现实的、感性的、具体的写作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用了很多‘写’以外的活动,那么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较快地获得写作能力恐怕是不现实的”。[6]显而易见,写作活动的核心就是“写”的语文实践,就是“写”的教学操作,学生的表达素养不是靠教师单纯地“教”出来的,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的写作活动中“练”出来的。因为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其本质就是在具体的写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觉能动”地完成一个个习作任务。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结合所构建的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情境、目标及资源,设计出如下写作学习活动:

写作活动一:创作古诗连环画。

任务内容:借助注释读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借助想象,将这首诗改成一组连环画。

活动要求:(1)画面内容要充分体现杜甫的

“喜欲狂”;(2)每幅画的内容要符合诗意;(3)为每幅画写解说词,图文内容要适合,要相互补充。

写作活动二:改编《军神》。

任务内容:多年过后,刘伯承回忆重庆临江门德国诊所疗伤的往事,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在回忆录里叙述这件事情?多年之后,沃克医生已经回到德国。如果你是他,会怎样向媒体记者讲述“军神”的故事?

任务要求:(1)选择“刘伯承”或“沃克”的身份,试着用第一人称改写;(2)当你选择一种身份后,努力将文中关于自己的神情描写转化成“我”的心理活动;(3)尽量用讲述的口吻来写。

写作活动三:制作《班级人物情绪谱》。

任务内容:选择班级的一个同学,将他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情绪状态(激动、害怕、气愤、焦急、陶醉……),用文字勾画出来。

任务要求:(1)用具体的事情展示人物的情绪状态;(2)需要将情绪爆发前和爆发后交代清楚;(3)写他的情绪爆发时,可以将周围同学的表现和他正常状态下的表现作为对比;(4)你可以用文字勾画多个同学的情绪图,每一个人写一篇,最后装订在一起;也可以将班级其他同学的习作收集在一起;最后设计封面、制作目录、绘制插图,最终编成《班级人物情绪谱》。

在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写作活动目标,是写作学习发生的原点、展开的方向,目标越精准,写作任务越清晰,写作学习效果越明显。写作活动资源,是写作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活动只有基于单元教材,沿着单元教材,才能让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构建顺理成章,才能让教科书发挥出较大的教学能效。写作活动内容,是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极富技术含量的板块,是写作学习任务承接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阵地。“以学习任务群为形式的教学,无论依托教材自然单元的教学,还是整合教科书资源的教学,或是根据任务群目标设计的专题教学,都需要突出整体意识。”[7]所以,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在写作学习活动的搭建上,应打破单篇教学限制,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整体谋划,循序渐进;其次在活动资源上整体统筹,功能整合;再次,将活动内容整体贯通,指向练笔。

四、效能评估: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考查变量

“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课程实施方式的建构,是否合理,能否为教材增值赋能,是否能更优质地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发过程和建构过程中,即时作出客观而全面的价值评估。在这一环节,有四个“变量”不可忽视:

1.“任务情境”能否激发书面交际欲求。写作是人与人进行书面言语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任务情境”,就是在营造这样的书面言语交际氛围,让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外”融入环境场域、文化背景之中,“内”形成一套促进交流的动力系统,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学习缘起自然真切,过程顺畅灵动。通常一个写作任务情境主要包含四个要素。(1)一项任务:借助写作实现的一个结果,譬如一封信或一张便条。(2)任务背景:任务环境,特定的写作目的、读者等。(3)任务工具:图片、文字资料等。(4)特定的命令:字数、内容、方式等。[8]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中每个任务,都需要这些元素来进行架构,当这些要素所架构的“任务情境”让写作学习应然而生,写作便不再是一项与“我”无关的、源自身心之外的附加,而是与我生活密切相关,与我的内在需求无缝对接;让学生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进入写作学习,写作学习就不再是茫然无助、无始无终的“习作制造”,而是目的明确、自觉自愿的交际应对。好的任务情境,有力地推动了写作学习的发生进程,有力地提升了写作学习的品质,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写作学习的内驱力,它真正让“任务情境”升值为“任务驱动”。

2.“读写融合”能否获取适恰的资源支持。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构筑在单元之内的教学行动,单元内与表达要素相关联与策应的写作资源多寡,对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搭建质量高低关系极大。在写作任务群中,读写融合是最为常见也最为关键的写作学习方式。因此,在单元内发现和搜寻到阅读与写作可以“共享”的课文片段、书后或园地练习、习作例文,是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开发的最前期工作。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搭建写作学习任务群,不能将阅读与写作粗暴地强行牵手,让原本教材资源所担负的阅读功能有所折损。作为写作学习的资源,应当是阅读和写作的交汇点,应当是阅读与写作的公约数,应当用阅读搭建写作支架,用写作促进深度阅读。在一个独立单元中,作为写作学习的资源,作为写作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资源,不是简单的点位读写结合,而是系统的读写融合,在资源的深处,能让阅读与写作达成共识,产生共赢。

3.“任务细分”能否重构扎实的训练系统。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作为“群”,意味着写作任务不是唯一的,服务写作学习的资源不是单一的,学生的写作活动不是独一的,它的本身与本质就是一个目标聚焦、相对独立与完善的训练系统。“任务”能否构成“任务群”,能否成为写作学习“系统”,其根本在于写作学习任务的“细分”——任务之间是否彼此关联,任务前后是否有梯度,任务之上是否聚焦学习目标。与此同时,需要考量的是,由表达要素所切分的每個任务,也就是每个训练点,是否瞄准学生言语结构的盲区,是否能让学生现实的言语结构发生变构和完善,确保每个训练点都有训练价值。单元由这样的一系列训练点有秩序、有层次地“串联”或“并联”起来,写作学习任务群就是一个结构严谨训练系统。

4.“写作活动”能否托起高效的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通过情境创设,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究的乐趣与动力……”[9]“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这就是写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過程,它是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物理性平台。高效能的写作活动,有这样三个基本属性:一是它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寄居”在鲜活的交际情境之中,能不断地召唤学生的表达欲求;二是它是由一系列具体而连贯、能让学生喜闻乐见的言语交际活动连缀而成;三是言语实践中,针对交际困境,让笼统的要素在积极的语用过程中显现为可操作的写作方法、策略、支架等,并在有针对性的写作操练中生成为写作技能,积淀为写作能力,内化为写作素养。总之,“写作活动”是学生写作学习的操作平台与可视路径,更是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上四个“变量”,是对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但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变量”都要从写作学习群的整体去观照,从与其他三个“变量”的有效协同去考量。更重要的是,单元写作学习任务群是否利教利学,实施是否简便易行,这些刚性元素也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5):8

[2]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78-87

[3][9]陈罡.从研究性学习视角谈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J].语文建设,2018(12):4-7

[4]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9):39

[5]赵晓霞,王光宗.学习情境:撬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支点[J].中学语文教学,2021(07):4-8

[6]郑桂华.写作教学的新进展[A].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25

[7]张琨.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的整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04):60-64

[8]邓彤.写作任务情境:何以需要?如何创设?(上)[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9(06):11-14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要素目标教材教材精读新高考·英语基础(高一)(2022年3期)2022-04-29立足教材的缺学阅读策略教学衔接——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7期)2016-12-03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债券(2015年9期)2015-09-29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债券(2015年7期)2015-08-082014年11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债券(2014年12期)2015-01-04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推荐访问:写作 学习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