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初中物理“双循环”教学模式:创设师生共同参与型课堂

2021-10-30 12:13:33公文范文
纪甜甜摘要:“双循环”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重置,旨在建构一个主循环和若干个子循环相结合的教学模

纪甜甜

摘 要:“双循环”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重置,旨在建构一个主循环和若干个子循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循环是课堂總教学目标的呈现,而每一个子循环是由一个子目标确立.本文立足于建构“双教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程度,真正意义上建立师生共同参与型课堂,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循环”;模式;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2-0046-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重传授轻引导.新课程理念提倡物理课堂教学应是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运用知识、总结方法以及反馈练习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循环”主导下,学生“循环”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缔造“双循环”教学模式,有助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同参与型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 聚焦“双循环”教学模式

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是近现代教学理念的升华,教师以对话、互动、合作为载体,主动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指引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

教学目标的设定决定整个课堂的高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进程,完成知识的构建以及提升学生相应能力.课堂的总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递进或并列关系的子目标,总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引领整节课的生成,子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双循环”教学模式主张将一堂课设计成一个主循环和若干个子循环.主循环是课堂的总教学目标的呈现,而每一个子循环是由一个子目标生成,是一个完整的微探究过程,子循环的设定可能相互独立,也可能以梯度的方式相互关联.子循环从“点”上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深化,主循环从“面”上引领每个子循环,大小循环相融,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 审视“双循环”教学模式

2.1 契合学生认知规律

初中生学习新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新的心理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同时,初中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而初中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物理教材本身内容较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要求、上课进度、作业难度、考查目标等多方面采取逐步渗透、循序渐进的策略以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实现教学目标.

“双循环”教学模式的践行,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总的教学目标渗透到多个子目标中,子目标集中体现为总的教学目标.每个子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小循环,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探究过程,各个子目标之间层层递进共同构成整节课的大循环.“双循环”教学模式呈现出物理课堂教学的高度,契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教师采取渗透和循环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物理学科思维.

2.2 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个体性差异,不同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一次信息刺激,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需要多次信息刺激.因此,组织形式单一化、程式化的物理课堂,会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课上“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整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同时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循环”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通过子目标的多次循环和总目标的大循环提高课堂的教学密度,让素质好的学生有兴趣,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素质差的学生反复从不同角度多学习,广泛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3 平衡师生主导性分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但往往学生的反馈与教师的期待有些许不符合,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教师主导,学生缺乏自我探究,或者教师成为局外人,任由学生自我探索.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无法合理分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问题.

“双循环”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模式,每一个子循环都是一个独立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子目标的完成反馈情况,对下一个子循环进行合理调控,多个子目标的总体反馈有助于教师把握整个主循环的设计.这种双循环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实时监控课堂效果,精准把握课堂教学,合理平衡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程度,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思维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3 构建“双循环”教学模式

3.1 总目标引领,子目标渗透——立意之本

教师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双循环”教学的目标设计是由一个总目标和若干个子目标构成,子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各个子目标之间可以互相独立,也可以层层递进.教师应当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细致钻研物理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总教学目标,细化子教学目标.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爬坡过程,教师在设计子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将教学难点分散,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模式,子目标和总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辐射,共同打造高效的物理“双循环”教学课堂.

笔者曾讲过一节公开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包含两个教学环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的建立以及相关的实例应用,总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会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据此,笔者将本节课的总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子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现象分析,总结得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升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列举分析生活中其他性质的力,加深对相互作用力的认知和理解.

(3)通过自我展示活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前两个子目标相互关联,只有从大量的生活现象中分析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才能进一步分析其他性质的力是否也满足这个特性,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第三个子目标是对前两个子目标的延伸,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三个子目标互相联系,层层递进,指引教学方向,同时将本节课重难点分解,使学生易于理解.总目标和子目标相互渗透,教学难度螺旋式上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品质和思维能力,反映“双循环”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促进物理知识的生成再创新.

3.2 多维度动态反馈——调控之策

一个子循环通常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创设物理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运用知识、总结方法以及反馈练习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不是所有的子循环都必须面面俱到,但运用知识、总结方法、反馈练习这三个环节必不可少,其中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子循环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已完成的子目标的教学反馈,从而调控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

“双循环”教学模式的每一个子循环都包含一个反馈过程,通过多个子循环的反馈从而形成多维度反馈机制.同时,反馈可以是针对本次子循环,也可以是针对已经完成的相互关联的其他子循环,教师及时对当前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控制,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性的不断循环过程.通过多维度动态反馈机制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实时的调控,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反馈机制探寻并掌握学情,采取积极有效的调控策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教师在子循环教学環节中,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小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练习等手段进行即时反馈.例如,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中,第一个子循环通过对生活中大量物理现象的总结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了探寻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要使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现象?请具体说明你的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要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结合前几章学过的不同性质的力展开深度思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的认知,自然过渡到第二个子循环教学.

笔者在一次省培训的讲座中,有幸聆听到一位资质深厚的骨干教师提出“5分钟课堂练习设计”,基于一少四增的原则,即减少习题数量,增加选题的合理性、典型性、纠错性、趣味性,采用6道题模式——3题基础、2题提高、1题综合,总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可以将类似短时间练习模式加入子循环教学中,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习题中思考探索,教师即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得到需要的反馈信息.多维度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设计,实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再生成.

3.3 行动研究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探寻之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分析问题、搜集事实、制定行动方案、执行、反馈及评价的螺旋循环过程.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双循环”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坚持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和改进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认真观察,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付诸实践,不断循环往复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双循环”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并存的方式,探寻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每个阶段的子循环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3.4 子循环与主循环的有效衔接——多元一体

子循环的建立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总教学目标的分解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在完成多个子循环的教学后,教师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重新建构认知网络.教师可以将各个子循环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将子循环串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诸如问题串的形式有效展开每个子循环、主循环与子循环之间的衔接,从脉络上把控教学设计的逻辑性,突出理科教学的特征和思维模式.“双循环”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建高效率的物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书海,敖恩,苏日塔拉图,乌兰其其格.中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双循环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18-320.

[2]曹莉.应用循环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10):56.

[3]范洋涛,周倩,刘艳辉,赵闯,赵光菊.“大学物理循环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7(04):13-15.

[4]杨国民.中学物理“微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策略[J].名师在线,2017(01):74-75.

[5]陆松波.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汽修专业“双循环”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0):13-18.

[6]周太红.“一线双循环”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02):8-9+18.

(收稿日期:2021-02-06)

猜你喜欢 双循环教学目标模式 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年1期)2021-04-18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国企管理(2020年10期)2020-12-23主动融入“双循环” 齐心唱好“双城记”全力打造“天府成都·品位锦江”先锋(2020年8期)2020-09-06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实践初探北方音乐(2019年4期)2019-06-11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1期)2018-03-09简谈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SQL Server数据库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4期)2009-08-21

推荐访问:双循环 创设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