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徐蓓:没有任务,只有作品

2021-12-24 12:15:28公文范文
徐文瀚徐蓓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纪录片《大后方》《西南联大》《九零后》。有人

徐文瀚

徐蓓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纪录片《大后方》 《 西南联大》 《 九零后》。

有人说,拍纪录片是“用摄影机写诗”。在记录和研究世界的影像中,观众能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动植物的微妙生活细节、城市建筑的千年历史,也能洞见种种真实的社会,奇妙的人生。既是写实,亦是写诗。

没有市场,但有理想

纪录片电影《九零后》上映之前,关于电影的票房前景,徐蓓做好了思想准备。

2019年春节,云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许秋芳联系徐蓓,问她能不能将纪录片《西南联大》做成电影。《西南联大》2018年在央视和腾讯播出,成绩相当耀眼,在网上也得到了年轻人的肯定,豆瓣评分高达9.4分。

起初徐蓓婉拒了提议。“一来,我不看好纪录片电影市场。国产纪录片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想靠票房收回投资,绝大部分纪录片做不到。纪录片注定是小众的,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二来,《西南联大》纪录片有五集,改编成电影受到篇幅限制,难度大。” 直到电影上映,徐蓓坐进观众席看电影的那一刻,心里涌起了奇妙的感受,她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想法错了,“事实上,我非常感谢‘逼我做项目的所有人”。

徐蓓交出了不错的作品。她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找到16位仍在世的西南联大学生,通过他们的讲述,还原那个时期发生的故事,将影片中的人物“前置”。

大银幕上,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杨振宁、许渊冲、杨苡、王希季、巫宁坤……他们之中有人在战乱中不远万里投奔祖国,有人在硝烟中抱紧书籍继续创作,有人在臭虫叮咬的睡眠中怀揣远大理想……电影院的播放介质,带来和小屏幕完全不同的观感,没有打扰,没有弹幕,观众在安静的环境中浸入那个战乱与贫穷的年代,看年轻的“90后”们盛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看他们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依然赤诚,努力生活,用热爱照亮人和指引人。

有一场放映会, 徐蓓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七月,来看电影的都是老师,身着统一T恤,胸前印着“理想”的字样。当天电影放映结束,徐蓓例行做导演分享。“我原以为这个环节会很快结束,但我一个问题也没回答。老师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谈自己看完电影的感想,谈做老师的困境。许多老师讲了几句话开始哽咽,我看着他们胸口T恤上的‘理想两个字,能从话语中感受到他们那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后来,一位中年女教师站起来很冷静地说,如果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只知道流泪,是不是缺少了点什么?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有那样的老师、那样的学风,不是吗?”

这句话,击中了徐蓓。一名教师,在讲堂实践许多年,支撑她的不仅仅有情怀,还有思考。这与徐蓓做《西南联大》纪录片的初衷不谋而合。2016年,《西南联大》这个选题交到徐蓓手里,她在积累资料的筹备期就开始想这个问题。“所有人谈起西南联大,都会提起那一串闪光的数字,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多少位人文大师、多少个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觉得,背后的这个问号是应该提出来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西南联大的教育能做到如此?”

联大学子,沧海遗珠

带着问题,徐蓓展开调研,在两年时间里前前后后采访了20多位联大校友和联大二代。采访中,很多老人都给徐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素材没办法全部保留进成片。做纪录片的过程,就像是瞭望海上的冰山,导演只能将最简练、最有趣、最贴近主题的东西呈现在前端。最后,电影《九零后》的主线故事通过西南联大多个学生的口述展开:如翻译家许渊冲,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作家马识途等,这些人物命运的交合点,便是西南联大。

徐蓓提起两段沧海遗珠的故事。

一位是巫宁坤,巫老是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当年他放弃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从事英语教学。他的翻译作品包括《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萨尔曼· 拉什迪、约翰· 斯坦贝克、克里斯多夫· 依修伍德、亨利· 詹姆斯、狄兰· 托马斯等英美名家的小说和诗歌。

摄制组与巫老相约早上十点采访,当摄制组抵达時,老人早已端端正正坐在书房里。他的太太告诉徐蓓,由于太激动,老伴记错了时间,半夜两点就已经起床收拾,还换上了最喜欢的鹅黄色衬衫。“我问的第一个问题,‘你的家乡在哪里,巫老说起扬州、1937年那些词句,整个人的情绪完全变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停下来,等待了十几分钟,他才缓过来继续叙述。”

还有杨苡。这位年逾百岁的翻译家内心丰富却个性自持,非常控制情感表达。采访结束,摄制组补拍最后一个ending镜头,让杨苡坐着,听音乐。团队工作人员在狭小的屋子里铺设摄像机轨道做准备,播放器里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昏黄的灯光中,徐蓓看到老人眼里默默流出两行泪……

从筹备纪录片《西南联大》到电影《九零后》上映,徐蓓一直在“赶”,因为被访者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许多采访只有一次机会,遗憾一旦产生,便没有弥补的机会。2017年徐蓓采访过王希季,她在做电影的时候想再拜访王老一次,将原本高清的影像替换成4k,但王老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只得作罢。

“《九零后》上映后,王老的女儿给我传消息,说父亲要录一段音频给我。我打开音频,王老的声音传出来。他唱了西南联大的校歌,里面有他最欣赏的那句话:中兴业,需人杰。然后停了一下,说我给你朗诵一段古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人过古稀,身体和记忆都在衰退,但学养却不会褪色。在这些“90后”身上,徐蓓看到了西南联大对这一群人所产生的终生影响:虽然每一个人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色,但他们气质上又有一种共性,待人真诚,付出真意,对自己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当做承诺去遵守。总结起来,就是“古风”,简单、平实,却是当代社会很少人能抵达的境界。

能够用影像把他们记录下来,是一个纪录片人的荣幸,也是责任。

发自于心,拒绝模仿

回看自己的大学生活,徐蓓笑說“和前辈比差远了”。她对纪录片的热情,是进入电视台工作以后,扛着摄像机跋山涉水跑出来的。当年的徐蓓,对世界有无限的好奇和冲动。她连续拍了十年社会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有农民工进城、三峡移民,还有重庆棒棒军生存状况。徐蓓享受这样的感觉,但又似乎觉得这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方向,但大环境凋敝,购片方的喜好决定了纪录片的方向。

转机出现在徐蓓从剑桥读完人类学硕士回到重庆时。“重庆市委宣传部交给我们一个创作任务:叫《大后方》。也是命题作文,为抗战70周年做的。我有个习惯,拍纪录片之前整理资料和准备,都必须亲力亲为。在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历史文化纪录片。”

《大后方》完成之后,徐蓓一口气又拍了《城门几丈高》和《西南联大》。这三部纪录片,豆瓣评分全部超过9分。被问到做高分纪录片有没有秘诀,徐蓓笑了,“我觉得,高分纪录片的秘诀就是做的时候不要去想高分。作品只能有一个原点,发自于心。我不擅长说高深的道理,观众给了高分,可能是因为大家感受到:原来主旋律,也可以做出生动的内容。”

从导演的角度来看,很多纪录片创作者,并不是做不出好作品,误区之一是把过多精力投注在设备、经验、标准、流程、金钱上,力图提升画面质感,却忘记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故事,是人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内容”。一个导演对人的解读和还原程度够不够深,决定了他的故事是否足够好看。“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这件事和这个人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为什么值得记录。剪辑、音乐或者画面形式,是实现表达的方式,而导演必须先考虑清楚要表达什么,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模仿,因为模仿是一种变相的偷懒。做纪录片导演,如果偷懒了,用雷同的角度切入历史,用套路呈现历史人物,不好看是必然的。预设立场最大的无趣,在于抹杀了人物性格中的矛盾、纠结的部分。人的丰富性,正是故事的最重要的关键。”

在中国做纪录片导演,是一件有点边缘又很有社会意义的事情。这里是一片选题的沃土,经济和社会经历过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山川城市,还是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无数变化等待被记录,无数人物等待被发掘。徐蓓乐在其中,“这个行业让我最感激的是自由度。哪怕是指定的题材,但我在题材范围内的创作是自由的,我拥有自己思考和呈献的自由。在我这里,纪录片永远没有任务,只有作品。”

关于父辈的故事

我的生命,一直在被很多的“父辈”改变。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又经年累月的过程,像是河道在水的冲击下调转方向。

我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我在她身上学到了人生第一堂课,对人没有分别心。我的母亲,对领导也好,对校办工厂的工人也好,一视同仁,都在好好说话,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尊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我的导师,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艾伦· 麦克法兰。我在他门下求学的时候,艾伦已经60多岁,有一次我们去考察课题,车程挺长的,车很颠簸,我看到老师在车上不断记录着一些东西,我问他有什么急事吗,他回答我说,只是把一些思考的收获随手记录下来。后来相处久了,我才了解他的为人,一直保持思考,保持记录。遇到他之前,我都以为自己很用功,很自律,因为长久以来我一直保持着大学的生活规律,每天锻炼,看书,练习听力。但和艾伦相比起来,我差远了。在懒惰的时候,我总是想到我的导师。

还有西南联大这一群有趣的老人。在一段时间很密集地跟这些特别优秀的人交流是一种幸运,他们有最强的大脑,有超级乐观的性格,并且超级刻苦。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他们在我生命当中的这一段提供了很多养分,或者说他们就成为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当我把这个片子做完,觉得好像是一个新的自我从这个土壤里又长出来了。

灵感片单

《寻找小糖人》

导演:马利克·本德杰鲁

他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他是干活勤苦的木匠,在世界另一头,他和他的音乐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同一个生命里,蕴藏着不同的命运。导演用4年的时间对准“小糖人”,将两种人生聚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乔丹纪录片:最后一舞》

导演:杰森·海希尔

全片最后一集,菲尔· 杰克逊召集芝加哥公牛全体成员开了个队会,会上他让每个人都拿纸写点什么,写写大家在一起的时光,写写这支球队、这个赛季对他们各自的意义。写完之后,所有人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然后把纸放进咖啡罐里。菲尔关了灯,点着火,全队一起把罐子里的纸烧掉。菲尔· 杰克逊深信,对他们所有人而言,冠军本身固然是一种奖赏,但那段向冠军发起冲击的经历,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越南战争》

导演:肯·伯恩斯、 琳恩·诺维克

历经十年制作,跨遍全球搜集资料,采访了来自各方的近80名亲历者,既有参战与反战的美国人,也有南越与北越的军民。影片中有许多少见和重新数字化处理的影像档案,还有20世纪最为出名的摄影照片和家庭影视,以及历史新闻片段和政府内部的秘密录音。在这部纪录片中,未经历者得以回顾那个分裂的年代。

猜你喜欢西南联大纪录片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奥秘(2020年11期)2020-12-29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奥秘(2020年10期)2020-11-06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奥秘(2020年9期)2020-10-12为西南联大文化遗产转化插上“数字翅膀”科学导报(2020年37期)2020-06-19等待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9年23期)2019-08-12纪录片要有精气神综艺报(2019年6期)2019-04-02超级蚁穴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2期)2019-01-10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12期)2018-03-01西南联大:8年与80年南都周刊(2017年23期)2017-12-28马莉 独立纪录片导演优雅(2017年5期)2017-05-08

推荐访问:作品 徐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