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教学

2022-02-12 13:45:56公文范文
吕海玉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体现了时代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都在密切关注教

吕海玉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体现了时代的基本要求。许多教师都在密切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纵观当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还是存在浅表化、浅层化的问题。本学期,我有幸参加我区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小分队,收获颇丰。本文我结合我们教研小分队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数学素养渗透环境

学生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对加法交换律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那么这节课还要不要浓墨重彩去渲染呢?

(一)情境设置,营造数学素养渗透的心理环境

情境的创设,是我们数学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数学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是含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它可以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例如本节课,课前许老师通过玩游戏做相反的动作热身:说左耳摸右耳,说左手举右手。然后让学生当场算班里男生、女生人数。先让学生列出一个算式,紧接着再进行追问,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听完课后我们的林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创设一个让学生自主地列出两个算式的情境?

于是我们小分队的成员纷纷出谋划策,经过反复推敲,后来我们打算用手链珠子的个数这一圆形的情境,让学生来求珠子的总个数。这样一来,有的学生用黑色的珠子+红色的珠子就列出11+3;有的学生用红色的珠子+黑色的珠子就列出3+11。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1+3=3+11。

(二)猜测验证,实现数学素养渗透的必要途径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测是一种合情的推理又带有直觉性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觉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节课中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那这个结论正确吗?还不知道,那我们就把它叫作猜想。那我们该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这个时候,班级课堂就活起来了,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以通过举例来验证,于是学生举了很多例子:有自然数的运算25+37=37=25,有小数的运算0.1+0.5=0.5+0.1,还有有分数的5/8+1/8=1/8+5/8的运算,举不胜举,怎么办?这时又有同学说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能推翻它。什么是反例呢?比如我和你唱歌,你和我唱歌;我先拿书再拿笔,我先拿笔再拿书……看来生活中的这些情况都是可以任意调换位置的。学生马上不同意了,猫捉老鼠反过来说就是老鼠捉猫了,那意思就不一样了。呵呵,这时候大家笑了。大家说,这个反例对吗?于是大家又展开了讨论,很快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把这个反倒给翻译了。那还有没有同学们能举出一个反例呢?于是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都想不出来,所以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大胆猜想,甚至是奇特的猜想,让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这节课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先鼓励全体学生进行猜想,再进行举例验证,然后再让学生巧举反例来反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学课堂上核心素养的渗透一般都是悄无声息了,本课在热闹的课堂中,在学生的一步步探索、猜想、验证中,悄无聲息的渗透了数学核心素养。

1.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问题的转化过程。例如:《加法交换律》这节课,教师渗透的数学核心素养还是挺多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数学模型的创建过程。先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列出两个式子,观察,找出规律,然后提出猜想,经过一番合作,学生举大量的例子进行探究验证,这是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

2.发展学生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的规范语言。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可风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本节课在学生大量的列举生活实例与验证中,引导学生发现例子举也举不完,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进一步归纳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了解数学,接触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会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大量进行举例验证加法交换律时,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较小的自然数开始,再到较大的自然然,然后再进行小数、分数…,通过大量的数据,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认识事物本质现象的一个思维过程,可以说它是思维的核心。儿童的思维都是由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逐渐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加法交换律》这节课师生之间互动积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先试一试,再说一说,写一写,算一算。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不是总停留在表层上,在明确了每一步的意义及所用的运算律的基础上在进行练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交换律反例珠子巧分珠子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20年3期)2020-03-12如何让珠子里的三个数之和全部相等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20年2期)2020-02-11“数数”求源,叩问本质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9年6期)2019-09-25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10期)2017-11-10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意林·少年版(2017年19期)2017-11-03纸珠子好孩子画报(2017年9期)2017-09-27举反例帮助理解零点存在定理新高考·高一数学(2016年11期)2017-07-06“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黑龙江教育·小学(2016年11期)2016-12-20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年5期)2016-11-01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教学月刊·小学数学(2015年8期)2015-09-10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素养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