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网络舆情事件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研究

2022-03-04 11:07:26公文范文
田建湘孙晓菲喻艳【摘要】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着深远影响

田建湘 孙晓菲 喻艳

【摘要】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着深远影响。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真正引导在校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高校网络社会舆情观,尽可能地消除当前网络社会舆情对在校大学生成长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成为当前备受瞩目的一个焦点社会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新时代特点出发,探讨高校网络舆情对我国大学生媒体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重点探讨从“关注两个阶段,把握两个字”,即平时,把握一个“育”字;当下,把握一个“导”字,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高校学生网络媒体舆情观。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大学生    价值观    对策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指出截止3月我国网民数量规模已达到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其中99.3%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的使用为网络事件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大学生网民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高校学生网络社会舆情的重要活动制造者和重要传播者,同时也容易受到高校学生网络社会舆情的深刻影响。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高校要及时了解舆情信息,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正确形成的关键阶段,网络舆情强大的传播力和思想牵引力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造成影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应对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新时代特点

1.1传播性与失控性的交错

新闻媒体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自媒体”的发展历程[1]。自媒体让网络信息的搜集、点评、分析、报道、传递门槛降低,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负面舆论的发酵和传播,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控制的难度系数。高校网络舆情出现传播速度极快与管控容易陷入失控的交错状态,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带来难度。

1.2理性与盲目性的碰撞

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部分学生对于网络舆情事件会产生新思想,发表新观点,也会结合自身成长环境、学习背景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是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理性声音的代表,也是阻止事件进一步传播和发酵的有力助手。但是,网络舆情事件的隐匿性和快速扩散性使得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性看待事件,也没法深入分析和研判,从而出現观点趋同、价值相近现象,大学生面对舆情事件的从众心理和盲目性出现。

1.3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叠加

新时代社交网络中“大 V”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能够在舆论事件后迅速发酵情感、设置议程、左右舆论。舆论事件中,大学生“大 V”代表着个体网民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对舆情事件的看法和行为表现[2]。同时,自媒体的兴起又让大学生迅速通过QQ 、微信、贴吧、论坛 、微博、抖音、快手和B站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个群体,面对舆情事件时,他们可以迅速集结,发出群体性声音,可以迅速影响舆情事件的发展。

二、网络舆情事件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2.1直接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已经成年,生理上已经成熟,价值观接近形成,但是,还未真正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网络舆情不可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选择倾向进行直接评判。但是,面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面对极端的内容和两极严重分化的评论和观点,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直接冲击。某些消极的思想价值观念,比如功利主义和奢靡价值主义等,夹杂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之中,通过高校内和网络媒体舆情对高校大学生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使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受到严重侵蚀,导致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意识取向受到迷失[3]。

2.2隐形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在人类精神自我与其他社会自我这一认知关系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渴望能够获得人类精神自我及其他社会自我的共同认可,而在校大学生的这一认知需求恰恰也正可以从高校利用网络传播舆情这一发展途径中得到获得根本满足[4]。网络舆情中的不良言论和动态会直接使大学生的主观价值意识选择预估评判结果受到很大影响,高校的引导加上学生的自我调整,会让他们根据正确高校网络上的舆论动态调整自己的主观看法,认清一件事情的事实真相,最终可以得出合理地位的价值选择评判。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舆情观的策略

价值观是基于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撮而就,需要一个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需要关注两个阶段,把握两个字,即平时,把握一个“育”字;当下,把握一个“导”字。

3.1贵在平时:把握一个“育”字

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舆情观要立足平时,从育人氛围、育人形式和育人队伍做好工作。

1.营造网络育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高校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一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流声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舆情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有时代责任感的大学生网民;二是要充分利用官网做好学生关心的各项事务的宣传引导、解释说明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权威意识,营造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育人氛围;三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通过法律教学、法律讲座等理论教学和法律案件分析、社团活动、监狱参观等实践形式让大学树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意识,拒绝网络暴力,争做文明守法好网民5]; 四是建立广大学生权益意见反馈开放机制,聆听广大学生的真实声音,建立良好的学生意见建议诉求及时表达交流机制,让广大学生群众能够对各种网络现象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社会意识[6]。

2.创新网络育人形式。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网络育人,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学生常用的聊天工具是QQ,获取日常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信公众号,喜欢用抖音记录自己的学习和活,B站、微博和知乎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事件的主阵地。学生在哪里,学生喜欢的形式是什么,网络育人的就应该主动创新形式走近他们,让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在日常用网中得到锤炼与强化。

3.建设网络育人队伍。一支优秀的网络育人队伍必然是政治与能力双过硬的,也就是说成员必须兼备坚定的政治导向和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校级专门力量负责拓展网络平台,网站建设指导,提供用网管网能力;院级力量负责丰富网络内容,在网络舆情事件再现评论、网络作品甄选等活动组织中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做好班级学生干部协助育人力量的教育培养工作,确保提供活动引领力和原动力。

3.2赢在当下:把握一个“导”字

在网络舆情治理的方法主要有“治理策略”“对策”“柔性治理”“生态治理”等关键词[7]。通过深入细致的日常教育工作,大学生已经基本确立相对稳定的舆情价值观,但是,在面对突发且评论极端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大学生能否理性客观面对且将自我舆情观外化于行则需要技术指导与柔性引导。

1.技术指导。一直以来,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更多强调应急管理,而忽视预警管理和风险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云计算平台、超级计算机和可视化系统等互连,建立集监测、分析、协同、力量、资源、决策、行动于一体的决策支持平台,为网络舆情研判和处置引导进行决策服务。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突然、发酵迅速、影响广泛,通过技术手段准确判断来源、影响能够为下一步处理提高契机。

2.柔性引导。网络舆情中某些非理性客观的评论会给高校师生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面对此类网络舆情,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依旧采用直接删除或者屏蔽相关信息进行各种遮掩式的评论,不但不能有效平息不良网络舆论,甚至还有可能加剧网络舆情事件的进一步发酵。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舆情综合引导管理能力,创新网络舆情综合管理方式,变刚性管理为柔性引导,通过话题引导、情况说明和支持合理发声等方式有效减轻消极影响,维护高校的稳定,转网络舆情事件为教育契机,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促进高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深入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的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网络展示舆情积极的一面。在政策指导下,高校一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舆情观要立足平时,从育人氛围、育人形式和育人队伍做好工作;二是要在面对突发且评论极端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则需要技术指导与柔性引导结合,通过话题引导、情况说明和支持合理发声等方式有效减轻消极影响,维护高校的稳定,转网络舆情事件为教育契机,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促进高校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欢,刘晓梦.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的舆情引导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1-6+55.

[2]边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途径研究[J].當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1):187-188.

[3]赵雪.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研究[J].新闻世界, 2018(11):80-84.

[4]李丽,张会来.高校辅导员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三个关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02):7-10.

[5]陈忠,张峰.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8(02):92-94.

[6]张欣,张贵群.网络舆情新态势下大学生价值迷失及防范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刊, 2020,11(16):24-25.

[7]刘岩芳,齐春萌.网络舆情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分析[J].传媒观察, 2020(09):68-74.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价值观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新少年(2019年10期)2019-12-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新少年(2019年8期)2019-10-08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4期)2019-07-22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价值观(一)新少年(2018年11期)2018-11-19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时代(2017年9期)2017-12-26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应对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微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1期)2015-12-10

推荐访问:舆情 新时代 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