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在涵泳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2-04-08 11:07:52公文范文
王卉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注重用典、语句工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入

王卉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注重用典、语句工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短小精练、富有趣味,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课外补充读物,能大致浅显地理解意思,但如何从浅入深,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呢?借助涵泳语文教学,挖掘文本内涵,是深入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在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具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运用涵泳语文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环节,依托具象化的教学形式帮助他们引发情感的关联、增强对篇章的解读,能激发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

1.随图识文

统编本教材的文言文均配有与故事内容情节相关联的插图,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可将这些配图进行有效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涵泳方法,增强学习的效果。如《司马光》是以故事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司马光持石击瓮救出同伴的故事。课文中只展现了故事结局的一幅图画,让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涵泳,可以使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文言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教师随图识文,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把单幅图变成多图连环画,小组内开展以图串讲故事、看图讲故事比赛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样,在《学弈》一文中也可运用此法。充分利用文本的插图进行涵泳,能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较快地理解故事中生涩难懂的内容。通过观察图中弈秋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状态,扣住文中的一处分号,首先理解对弈秋两个学生学棋样子的不同描述,再引导观察图中学生学习时的神态、样子,分角色朗读相关语句,最后在图文结合中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道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随图识文的涵泳,缓和了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借助图画解读,也更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学生后续的深度涵泳做铺垫。

2.情境代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代入式的交流,能引发情感共鸣。如《守株待兔》一文中,结合关键语句“释其耒而守株”,找出农夫守株待兔的起因是“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那位农夫,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换位思考融入文本情境中,站在农夫的角度去思考,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又如,理解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样也能使用情境代入进行涵泳:“假如时光带你穿越到那个年代,见到被众人嘲笑的农夫,你打算怎么劝他呢?”学生此刻作为旁观者发言,因为与之前当事人的身份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发表的观点会更加多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以直接剖析失败的原因,可以进行劝导式的提醒,还可以陈述正确的做法。通过情境代入,学生联系生活解读出寓意,也体现了对本单元的主题“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的综合运用。

二、在涵泳语文教学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涵泳语文提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思考,有感悟,它所营造的语文课堂情境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吟诵、咀嚼后不断品悟,从浅表阅读走向深度阅读的过程。运用涵泳语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准确而有条理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过程。

1.分层悟读

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加,也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融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不是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层解读,而是潜入文字背后,在深度涵泳阅读中逐步体会出内容编排、人物设定的巧妙,透过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故事发展的文脉关系,这对于学生解读文本能力的提升是极有好处的。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通过涵泳悟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中提到王戎与诸小儿一组人物,在解读文本时紧扣人物对待同一事物的看法,逐层剖析,提高认知。以理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此句为例:初读,找出诸儿与王戎的不同做法;品读,联系上下文知晓王戎不动的原因;悟读,引发深度思考“王戎表面上不动,却怎么知道李子是苦涩的呢?实际上,他的哪里在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悟读,学生明白了“唯戎不动”的内涵:王戎表面上的“不动”正是心“动”的思考,他的聪慧来源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分层悟读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学生能感悟到更深层的含义。

2.主题导读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分别被纳入不同的主题单元教学中,适当地引导拓展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分别是三、四、五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虽然年级不同,但故事主题一致,都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来体现孩童的聪明机智。在学完三篇文言文后,可以将主题进行统整,引发学生在涵泳比较中思考三个小孩之间的同与不同。此番思维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分析与比较中,产生较强的综合推理的能力,善于从发现中寻找出问题研究的创新点。又如在教学《伯牙鼓琴》一文时,有学生质疑: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如此真挚的友情?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涵泳语文的课堂正欢迎学生拥有敢于质疑的自信。随后,引导六年级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搜集归纳、整理信息,针对“真挚友情”这个主题,开展了同类文本的阅读推荐活动。从一文推及一类,由伯牙锺子期的知音之交,到刘关张的生死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祢衡的忘年之交,学生细细品读,沉浸于文本,通过主题阅读感受到了古代友人之间纯真高尚的情感。

三、在涵泳语文教学中提升综合思辨能力

从教学实践方法来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根基,对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行思维的发散,从科学的角度找到事物发展的本质,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分为二地综合思考,对于物质本体就会有更为深入的认知。

1.对话迁移

高年级入选的文言文初涉哲学问题,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引导他们关注事物的多面性,能形成对外界物象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如《两小儿辩日》中出现了两小儿的两次对话,浅层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深度涵泳时则可以在对话中开展思维的迁移,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借用题眼“辩”字,结合单元口语交际“辩论”的要求,就“两小儿观点是否正确”展开现场辩论。为了能据理力争,学生必须真实还原出几千年前两小儿辩日的有趣情景,追根求源、剖析问题本质,最终得出结论:从表面看,两小儿令古代圣贤孔子不能决也。但从现代科学水平看,太阳的体积和温度是相对恒定不变的,所以两小儿的观点按照当代科学观点是不对的。学生在思辨中敢于向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勇于例证,这样的学习依托于文本,但又不局限于文本,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2.追问求思

涵泳语文重在对课文内容的品悟,透过文字解析文本的意思,一连串张弛有度的追问,能更加聚焦文意核心,加深对于人物品质的认识和观点阐述的认同。如《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学生从小就非常熟悉,背后隐含的道理也大致能说出一二,但是矛与盾、虚与实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以此为设计点,进行追问:

一问:(读一读)找出文中描写的楚人的盾和矛各有什么特点?

二问:(想一想)“盾莫能陷,矛无不陷”,楚人卖的矛和盾都有什么共同点?(抓住“坚”“利”,指出都为世间最厉害的武器。)

三问:(展开想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可能会发生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小结:“矛锐戳破盾、盾坚矛损坏、矛和盾均损坏、矛和盾都未坏”这四种情况。)

四问:(联系上下文)再读楚人的两句话,你觉得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重点围绕“物莫能陷”和“于物无不陷也”这两句话体会“物”指世间万物,也包括楚人卖的矛和盾,进而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问:(联系生活)你遇到过这种说话、做事前后矛盾,不讲逻辑的人吗?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再次揭示对 “夫不可陷之盾与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深刻体会。)

追问应该建立在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或达成某项训练目标的基础上,问得要有价值、有重点、有成效,长期的思维训练能提高学生全面看待事情、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问题中抓住关键,学会准确抓住重点的方法。

运用以上方法,将涵泳语文融入小学文言文教学之中,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爱读书、会品文、能悟读、敢质疑的积极性,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既感受到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传承,又能体会出汉语遣词造句的精妙,让他们从内心明白文言文不应浅止于读,更应力行在思!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涵泳王戎文言文“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南方周末(2021-08-19)2021-08-19吝啬的王戎老友(2021年3期)2021-03-28王戎识李读者(2020年13期)2020-07-09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有效方法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22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会背与会默写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5期)2018-11-13文言文阅读练习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7期)2018-09-17陆九渊“涵泳”法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7年20期)2017-05-25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4期)2016-10-21“涵泳”不作此“涵咏”中学语文·教师版(2015年5期)2015-05-25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