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关注文本表达领悟语言精妙

2022-04-16 10:47:43公文范文
倪典《母鸡》(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与人教版教材相比,两个版本在同一单元中还有课文

倪典

《母鸡》(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与人教版教材相比,两个版本在同一单元中还有课文《猫》《白鹅》,单元主题也都是写人类的朋友——动物,而且编者还安排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但也有明显的变化,一是《母鸡》由原来的略读课文变成了精读课文,二是课文承担了具体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求。这样的变化乍一看是简单地把“略”字改为“精”字,其实两个版本教材最大的不同是编者根据课标要求在安排语文知识系列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仍然安排在相同的单元学习,所处的语文知识系列位置和作用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因此,在统编本教材中来教学《母鸡》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细读揣摩文本中,精心选择适宜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品味、评析,以训练学生体会作家表达对动物情感的方法。

一、在梳理中把握课文内容

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母鸡》一文的篇幅不长,不过六百余字。老舍先生在文章里主要写了自己对母鸡平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引起的情感态度,把母鸡生动的形象体现在字里行间。老舍先生用来表达情感态度的文字,看上去都很朴实自然,没有那些能够作为好词佳句的语言运用,实在有纸短情长的特点。那么在这篇独特的文本中,“纸短”是怎样的?“情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需要深入文本之中进行认真梳理。

《母鸡》开篇第一句话是“我一向讨厌母鸡”,七个字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重点词语。“讨厌”一词鲜明地表达了对母鸡的情感态度,而且加上“一向”说明这种态度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偶然因素决定的。不难看出,这第一句话就是纸短情长的典型代表。接下来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讨厌的缘由:一是乱叫、怪叫,二是欺弱怕狠,三是喜好炫耀。这样的理由中有一条就足以让人生厌,作者一下子列举了三条,当然完全可以说明母鸡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令人讨厌是情在理中的事情,并非个人偏好。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往下发展,转折的发生来自“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只鸡母亲的所作所为彻底改变了作者先前对母鸡的不好印象和讨厌的态度。作者看到做了母亲之后的母鸡,一心一意呵护、养育着雏鸡:一是不再乱叫怪叫,时刻保持警惕,既沉稳又安静地带着雏鸡生活;二是护卫雏鸡进食休息,勇于驱赶强者,即使在夜间黄鼠狼来袭也能实施有效报警;三是既耐心教雏鸡生活的本领,又任由雏鸡折腾自己。这样的鸡母亲让作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以“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英雄”等诸多褒義词进行高度赞扬。

以上梳理的每一条理由或一种表现,在文章中都是自成一个自然段。虽然每一个自然段的文字不多,少则一句话多则三五句话,但是都能够表达出作者带着鲜明立场的判断。可见无论是讨厌的情感还是敬佩的感情,作者真正地做到了“纸短情长”。综合起来看,在很短的篇幅中,老舍先生不是把一种感情写得情真意切,而是把两种相反的感情转换写得令人信服,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使用的欲扬先抑的表达方法。

二、在品味中关注表达方法

通过梳理,学生已经能明了老舍先生对母鸡讨厌的三种理由、对鸡母亲敬佩的三种情形以及对鸡母亲的多种品质进行赞美。如果作者只是简单地把这些内容铺写出来,尽管词句之间能够看出鲜明的情感与态度,但整个文章未必给人以更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伟大的母爱真实且无处不在。

1.行文缜密和互相联系

先从叫声来看:讨厌母鸡的叫声,作者听到母鸡从前院到后院没完没了、没有理由地“嘎嘎”乱叫,还有那种让人起疙瘩的扯长了的声音如泣如诉;敬佩鸡母亲,平时只出现了“咕咕”的叫声,主要是躲避危险和觅得食物呼唤雏鸡,这种“咕咕”的叫声,是那么亲切温馨,充满了爱意,当然在夜间也还会发出尖锐、凄惨的叫声,但那已经不是有事无事都随意的乱叫、怪叫,而是怀疑黄鼠狼侵袭才发出报警求援的叫声。通过以上比较能够真切地体会出,在母鸡叫声中确确实实可以看出鸡母亲的转变:“负责”所在——“咕咕”时或者招呼紧急躲避或者呼唤雏鸡觅食;“慈爱”所在——发现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雏鸡爬在它的背上啄它,它竟然一声不吭;“辛苦”所在——夜间一有动静就尖锐凄惨地叫起来。这就是抓住文本中的“叫声”一词进行的品味,通过深入研读文本中相关的词句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不同的叫声中,含着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的系列变化。

按照这样的方法,再继续品味文本中对母鸡的其他方面的细节描写,如争斗、炫耀等,品味时也可以将相关内容按照“叫声”的示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对以上语言的品味,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可以领悟老舍先生在用词上的严谨,还可以加深对母鸡品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2.欲扬先抑和形象化表达

老舍先生的文章由母鸡的叫声引发对母鸡强烈的讨厌起,收于对鸡母亲的高度称赞,前后之间态度上简直是180度大转弯,从表达手法看显然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策略,这也是本篇课文与同一单元的课文《猫》《白鹅》在表达描写上的区别。

理解欲扬先抑的表达方法,比较合适的途径还是上述学习过程中的比较,也就是按照一定的关键词在文本中进行梳理。先看看“抑”的描写以及包含其中贬损的态度,重点要看看在作者这样的描写中,你作为读者是不是真的也能够产生相同或类似的情感。像母鸡的那些乱叫、怪叫,假如你正在家里做作业,母鸡的那些叫声来了,你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个好奇的孩子,面对母鸡的那些不同叫声,你可能会怎么做。由此确认作者平时对母鸡的乱叫、怪叫那么讨厌是因为母鸡的叫声可能打扰了作者。再看看“扬”也就是褒奖的态度,作者所褒奖的对象是什么,再辨析对象的行为举止是不是真的值得褒奖,如鸡母亲只剩下的“咕咕”的叫声里,你能够听出什么独特的内涵,你是如何才能听出这种内涵的,只有这样站在鸡母亲的立场上,才能懂得鸡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巨大变化。其实还是那只母鸡,为什么前后之间发生了如此不可思议的变化呢?不为别的,仅仅因为母鸡有了自己的一群孩子。所以这里先“抑”的正是母鸡的那种无所顾忌的天性,而“扬”的则是母鸡作为母亲之后所滋生的无所不在的母爱。由此可见,学习本篇课文,欲扬先抑不能当作标签随便贴上,而是需要真正弄明白“抑”与“扬”之间的自然联系和本质区别,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变化。

当然在使用欲扬先抑的表达手法中,作者还比较多地运用了形象化的表达手法,如拟人的修辞手法等。这主要是由于文章的主要表达对象是动物,表达的主题又是与人类相似的对母爱的赞颂,要使两者之间获得圆满融合,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十分恰当形象的表达方法。课文中,作者在描写母鸡的神态、动作、声音等内容时,就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调动读者的感官,如母鸡“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扯长了声如怨如诉”。还有在表达对鸡母亲的敬佩和称赞时,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其中的“母亲”和“英雄”都是对人才使用的一种敬称。这里,母鸡能够获得如此殊荣,还源自作者内心深处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心。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描写母亲作为一位勇敢坚强的女性——“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的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儿女”。不难看出,课文中描写鸡母亲的行为正与老舍记忆里的母亲暗合;或许正是母鸡带一群雏鸡的情形触动了作者心底的情愫,《母鸡》中那对母爱深深的敬佩之情才悄然现于笔端。

在教学中,我们对《母鸡》一课的解读,在关注文本欲扬先抑的表达时,既需要揣摩领悟老舍先生语言的精妙,又要深刻体悟母爱的伟大无私,这样才能对文本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雏鸡老舍母鸡我写我的华声文萃(2021年7期)2021-07-28我写我的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0期)2021-07-11我写我的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雏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36期)2019-01-13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4期)2018-05-14藏蛋的母鸡学苑创造·A版(2016年11期)2016-12-07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11期)2015-12-17食醋可防鸡病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5年5期)2015-06-15一只特别的母鸡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14年12期)2014-12-232008年12月25日全国鸡蛋、淘汰鸡、肉毛鸡、雏鸡价格农家顾问(2009年1期)2009-03-12

推荐访问:精妙 领悟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