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盘点

2022-05-10 19:07:04公文范文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盘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2

学习目标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学生试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学生写字。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一自然段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配乐朗读这一段。

第二、三自然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课文,互相正音,推荐一位组员。

2、交流反馈:

⑴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⑵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⑶做游戏巩固字词:

①“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②玩找字游戏:

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⑷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汇报。

二、细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⑴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⑵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

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

⑶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

⑷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⑸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己轻声读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句子?

师:文中没有具体去描写,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

生:(大胆想象)。

生甲:认真听讲,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生乙: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老师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丙:读书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生丁:上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⑴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师:这时,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停止唱歌,去听他们读书。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会为他们感到高兴、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树枝,我会停止摆动,静听他们读书。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下面请你们把自己的那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读读说说,学习第四段:

⑴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⑵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画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五、拓展活动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上网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4、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他民族小学,大家到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这所民族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民族小学的魅力。

1、教师配乐范读。请小朋友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用笔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

2、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试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5、再次巩固字词:

(1)书写生字:坪坝戴招

(2)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6、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了解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学习和巩固了许多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同学们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课文,和民族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

(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

(1)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

(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丽。“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民族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3:

(1)生:我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民族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也把它的美读出来吧!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穿梭的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民族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方法和“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个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5)讲的好。谁来读这句话?

(6)他读得怎么样?

(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

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美丽?

预设2:

(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很团结。“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

(4)说说“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样再读这句话?

3、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民族小学啊。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民族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民族小学的欢乐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3)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

(4)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的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民族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

(1)生:我认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2)好,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3)你们认为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4)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5)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了?

(6)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7)是啊,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

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民族小学”吗?你愿意赞美他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3、假如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4、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5、请骄傲地读这句话!

6、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我们的”读重音。)为什么?

(为有这样的民族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民族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7、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四、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民族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我们的民族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样本,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

1. 开火车读生字。

2. 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 抽读课文。

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 理解课文

1、 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 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 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 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3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蜗牛文摘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课后记:

语文园地一

谢家湾小学

知识目标:

1、 完成习作。

2、 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 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 导入。

2、 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 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指名横着诚。

3、 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 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 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 齐读巩固。

5、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 师范读古诗。

2、 师引导。

3、 生模仿读。

4、 比赛读。

5、 师生合作、表演。

6、 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 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 了解展示准备。

3、 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 评选优秀展示组。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 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教案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潜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

1. 开火车读生字。

2. 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 抽读课文。

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 理解课文

1、 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 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蜗牛文摘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知识目标:

1、 完成习作。

2、 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 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 导入。

2、 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 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指名横着诚。

3、 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 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 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 齐读巩固。

5、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 师范读古诗。

2、 师引导。

3、 生模仿读。

4、 比赛读。

5、 师生合作、表演。

6、 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 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 了解展示准备。

3、 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 评选优秀展示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 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

1. 开火车读生字。

2. 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 抽读课文。

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 理解课文

1、 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 朗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

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 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

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 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 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 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蜗牛文摘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 从“_”认识略读课文

2、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课后记:

语文园地一

谢家湾小学

知识目标:

1、 完成习作。

2、 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 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 导入。

2、 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 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 指名横着诚。

3、 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 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 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 齐读巩固。

5、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 师范读古诗。

2、 师引导。

3、 生模仿读。

4、 比赛读。

5、 师生合作、表演。

6、 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 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 了解展示准备。

3、 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 评选优秀展示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 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 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 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看完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推荐访问:上册 盘点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