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追梦者的热情礼赞

2022-08-17 14:49:02公文范文
熊岩2020年,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深圳报业集团记者龚江南的长篇小说《离梦最近的地方》(

熊岩

2020年,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深圳报业集团记者龚江南的长篇小说《离梦最近的地方》(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虽然小说情节线索的实际时间跨度是1986—2000年,但龚江南试图通过对一群来自内陆省份昌江(以江西为原型)的年轻人在鹏港奋力拼搏、执着奋斗的描写,对深圳改革开放前20年的历史做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和描绘,以表达他对这座奇迹般崛起的城市以及在这座城市中顽强追梦的奋斗者的深深敬意。他的创作初衷应该说圆满地达到了。

一、一部个性化的改革发展史

讴歌特区的改革发展,讴歌年轻人的拼搏奋斗,《离梦最近的地方》无疑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但这部主旋律作品并不给人高调和虚空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非常真切,非常平实,很接地气。这得益于小说的切入视角:以人物的成长故事,再现深圳特区40年的发展,个人命运与深圳的变迁紧密结合,以独特的视角传达出时代喧嚣中的个体经验,呈现了一部个性化的改革开放史。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来自内陆欠发达省会城市洪洲的三男一女徐洪波、熊立伟、丁冬、赵丽芳。和来自同一省份昌江的一对兄妹童小刚、童小华,最核心的情节实际是其中三个男人的打拼故事。

主人公徐洪波走的是一条文而优则仕的道路。他原是一名新闻记者,刚到特区时想法非常单纯:“我就想着好好记录特区的发展,记录这个正在实现中国人梦想的城市的每一天。”他头脑清楚,目光敏锐,文笔流畅,具有新闻的敏感性,来鹏港不久就写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新闻稿。由于他的优秀和出色的才干,徐洪波被一步步推上特区领导者的岗位,成为特区科技产业的坚决推动者和有力执行者。由记者而官员的身份跨度不可谓不大,但徐洪波的人生定位非常明确。当他挚爱的恋人童小华再三恳求他跟自己一起去美国时,他非常坚定地回答:“我去干什么?我一个中国的记者,去美国不就废了吗?”“我到美国去一点价值也没有,在特区呢,我相信还能用我的力量为特区赶上美国做点事。”实实在在的话语,并没有特别的高调和虚骄,他见证了特区20年的飞速发展并参与其中,如同他的老上级张力力所说:“咱们赶上了一个时代,哪怕在其中只是普通一兵,也够咱自豪一辈子呀!”

熊立伟是特区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的典型人物。他不满足于原本供职的特区国企而主动辞职,考上京城科学院研究生,学成之后再次回到特区创业。这个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的高才生,最初到特区只是因为家里穷,想多赚点钱。但20世纪80年代初特区相对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使他很快萌生了离开的想法。在科学院读研期间,他跟着导师参加了国内第一代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研发,但他供职的科新光通公司因为获得了美国倍通光讯的合作项目与技术,终止了自己的自主研发。熊立伟回到特区自己办公司继续完成研发,他对好朋友丁冬说:“你知道为什么装一部电话那么贵,就是因为设备是人家的,定价权是人家的。”“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做出中国自己的程控机。”“我要让全国人民家里都装得起电话!”特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科技创业政策成就了他,自主研发的产品打进了市场,所办企业也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技术公司。

丁冬是三个男人中最普通最无才华的一个,他俗气、爱吹牛、没多少文化却具有生意头脑,天生“自带老板气质”,但个人经历却最为惊心动魄。他在特区三起三落,这一经历使他最终悟到,只有诚实劳动所得才是最可靠的。凭借父子俩的烹饪特长,丁冬在特区开了一家酒店,干回了自己擅长的老本行。

《离梦最近的地方》虽然描写了特区前20年的发展,时间跨度长,涉及面也不可谓不广,包括特区发展过程中一些较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如出口创汇、民营企业兴起、科技人才下海、特区十年成就展、科技创新型城市规划、股市金融诈骗案、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成立高新技术园区、香港与澳门回归、召开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但小说浓墨重彩所描绘的却并非这些众语喧哗的宏大叙事,而是时代喧嚣中的个体经验。那些标志性的事件和影响,融化在小说人物的生命进程中,与人物命运密不可分。正是那些各不相同、极具个人色彩的奋斗和生命体验最终汇成了一座城市的改革开放史,一个时代的改革开放史。

想把龚江南《离梦最近的地方》纳入当下小说创作类型范式并不容易。说它是“打工文学”吧,它与“打工文学”的差异颇大。虽然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徐洪波身在体制内—由昌江省报调入特区日报社,后来又从政成为市委的局级干部,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如熊立伟、童小刚、童小华、丁冬最初都是以打工者身份进入特区的。但不同于深圳打工文学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多致力于表现打工者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顿、在城乡夹缝中的尴尬处境、“走不进城市,回不到故乡”的身份纠结,《离梦最近的地方》着力表现的是几个年轻人顽强创业的过程,鲜有那些痛彻心扉的煎熬。是“改革文学”吗?也不完全是。改革文学惯常表现的是改革过程的艰难、外部的压力、内部的阻碍,往往有改革与反改革者之间的严重对立与激烈冲突。《离梦最近的地方》没有这种剧烈冲突,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干部、自主创业者,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人心所向,朝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疾行。那么是“都市文学”吗?描写都市风景线,表现城市各阶层的生存环境与芸芸众生相,或者像王安忆《长恨歌》通过一个女人的一生表现一个城市?都是,又都不是。小说写了城市发展,写了深圳改革开放20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也刻画了众多年轻奋斗者的生动形象,但正如作品标题《离梦最近的地方》所揭示的,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表现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追梦之旅—在离梦最近的地方寻梦、追梦,梦想的实現就有了最大的可能性!

二、人在他乡为异客,故土家园总关情

细读《离梦最近的地方》,发现它有一个隐秘的伏笔:说的是特区事,写的却是老区人。

小说中的六个主要人物—徐洪波等“四人帮”和童小刚、童小华兄妹,全部来自欠发达内陆省份红色老区昌江(江西)。书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后来成为特区市委书记的宋晓光,以及熊立伟公司的办公室主任、那个主动把自己许给丁冬的韩梦雪等,也都来自昌江,或与昌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说,深圳是一个没有外地人的地方,也是一个没有本地人的地方。说它是一个没有外地人的地方,是因为它的包容性,“来了就是深圳人”;说它是一个没有本地人的地方,是由于外来人口在特区占绝大多数。因此“特区人有个习惯,一见面首先都打听对方是哪里人”。人在异乡打拼,同学、同乡、熟人之间相互关照是很自然的事情。小说中的六个昌江老乡,互相关心,互相帮衬,有欢喜共同分享,有困难大家互帮。小说中最令人动容的情节是丁冬对熊立伟的倾囊相助。熊立伟的产品研发到了关键时刻,资金链断裂,急需5万美元去香港做样板测试,万般无奈去找丁冬。他不知道丁冬此时也正处于人生的一大难关:几百万投资在股市中血本无归,带领丁冬进股市的老板朱锦生因此受强刺激已成痴呆。但这个平时看起来没心没肺的胖子,一个字也没透露,果断卖掉自己刚买不久的唯一住房,为熊立伟凑够5万美元,自己却带着已被老婆抛弃的痴呆老板悄无声息地返回了老家。

相对于特区的开放和欣欣向荣,老区显得闭塞、保守、贫穷、落后,小说没有刻意回避这种鲜明的对比。但与此同时,小说也真切地表现了老区人民的优秀品质:淳朴、忠厚、勤劳、肯吃苦、重情义。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在徐洪波身上是机敏睿智和精干,在熊立伟身上是执着坚韧和顽强,在童小刚身上是聪明果断、敢为人先,在童小华身上是天才加十二分的勤奋和刻苦,在丁冬身上是善良忠诚与仗义。老区人并不是不思进取,如果有了良好的环境、合适的舞台,他们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对于熊立伟而言,家乡是他可依靠的后方,他的产品研发成功后第一个推销目的地就是老家章南和余关,家乡的父老乡亲也的确对他关爱有加,助他打开了最初的市场。对于丁冬,家乡是他躲避祸患的庇护所。每次遭受挫折,他就回到老家,疗好了伤口,又从这里再次出发。家乡永远是他们的根之所系,情之所往。

《离梦最近的地方》是温暖的,深藏着作者和作品人物对故乡的深情和挚爱,他乡与故乡彼此牵连,同乡之间、同学之间、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爱,彼此信任,让人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力量。

三、小说艺术:结构与语言

《离梦最近的地方》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颇具匠心的情节结构与简洁、机智、灵动的语言为它增色不少。

作品设置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回溯式结构。小说开篇:1999年秋天,首届中国国际科技博览会在鹏港经济特区新落成的科博会馆举办。5万多平方米的展区万头攒动,人声鼎沸,但互联网新秀向文俊的展台却无人问津。“至少还要5年,向文俊才能问鼎中国互联网,眼下,在满是俊男靓女的经济特区,这个傻白甜的大男孩甚至连‘给人留下印象’的资格也没有。”惶惑焦虑之际,高新技术园区主任徐洪波来看望被他留在特区的向文俊,为他年轻的23岁所感动,想起了自己的23岁:“他也有这么天真单纯的脸,也有这么激情四射的心,也有这么五彩缤纷的梦。23岁,他来到了南方最大的经济特区……”接下去便是小说第一章“警车开道进特区”,主人公徐洪波及其朋友们在特区近20年间的故事正式拉开帷幕。

这个精心设置的楔子有两重作用:一是顺理成章地引出小说主人公的特区创业故事,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二是与小说尾声前后响应:21世纪到来前夕,已经在特区注册了一家通信公司的向文俊带领一群年轻人在放烟花,“年仅20岁的经济特区,有几百万像向文俊一样傻傻的年轻人在无拘无束恣意挥洒地欢腾,正是他们的欢腾,让新世纪有着令人神往的光荣与梦想……”这个结尾预示着:徐洪波们的创业故事已经告一段落,再往后,特区的舞台便属于更年轻一代的向文俊们了!

《离梦最近的地方》叙述语言及人物对话深得我国古典小说精髓,极少大段静止的场面、肖像、心理描写,而擅用简洁灵动的文字,将一些大场面、事件过程、人物心理,包括很难写好的会议写得简明生动、活色生香,同时在叙述方式上又吸收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技巧。按照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观点,叙事文体(包括小说)属于时间艺术,是一个具有双重时间序列的转换系统,它包含两种时间—被叙述故事的原始或编年时间和文本中的故事时间。其时序研究则认为叙事文中存在三种时间运动轨迹,即闪回(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闪前(提前叙述以后要发生的事件)、交错(在叙述中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离梦最近的地方》的大结构是闪回,楔子以后的各章都是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但小说中也多处插入了闪前。

对于向文俊这个人物,作品就多次采用了闪前叙述。小说楔子中说:“至少还要5年,向文俊才能问鼎中国互联网。”“这只百灵鸟10年后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小鸟。”小说尾声中,向文俊带领一伙年轻人放烟花,徐洪波出面制止被他怼为“老人家”,徐洪波再次因为向文俊的年轻而感触:“他要是知道10年后这个傻大个会成为特区首富,这会儿一定会揪他的耳朵。”向文俊这个人物并没有出现在作品主要人物的创业故事中,小说一再以闪前叙述提示他10年后的骄人成就,意在揭示特区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将会不断培育出一代代更年轻的科技创新人才。

童小华与生命中两个男人的关系变化也使用了这种闪前叙述。罗伯特第二次见童小华就单刀直入:“‘我今天找你,不是谈新产品,而是谈一下你个人的事情。’‘我个人?’童小华眼睛跳了一下,心想,‘这个美国佬不会是打我的主意吧?’—当然,她这样想的路径也是对的,只不过对她自己和对罗伯特显然都还不是时候。”若干年后,已在美国完成学业,拿到绿卡的童小华果然与罗伯特结为了夫妻。童小华两度赴美,与恋人徐洪波一直保持着热线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热线最终断了,小说揭示道:“他们迟早会见面,在各自人生新的峰峦之上。”小说结尾,童小华在美国受到不公平待遇,身为特区高新区领导人的徐洪波联合多方力量,投下巨资,为她打造芯片研发平台。他们虽已不再是恋人,但却在各自人生新的峰峦之上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同行。

《离梦最近的地方》藝术表现上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章标题设计太过随意,第一章“警车开道进特区”,最后一章“我们有文化有内涵的女人”,中间各章标题诸如“这明明是社论嘛”“饭局都是生意”“凤凰牌自行车”“派你去新加坡”“5万美元”“网聊软件”“核心技术”等等,全是大白话,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毫无美感和文学色彩,难以调动人们的阅读期待与热望。全书分章也太多,一部38万字的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38章,第二部50章,分章太过琐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情节的连贯和叙事的流畅性。

猜你喜欢 特区小说 比照联想:小说教学中理解感悟的新探索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3期)2022-05-26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小说三题)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疯狂英语·新阅版(2022年4期)2022-04-08倾斜(小说)作品(2019年4期)2019-09-10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党员生活(2019年3期)2019-04-01DC炫特区大学生(2017年12期)2018-03-12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党史博览(2016年6期)2016-06-21文学小说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致亲爱的小孩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4年4期)2014-07-28俄开设新赌场环球时报(2010-02-02)2010-02-02

推荐访问:礼赞 追梦 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