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课程的建构

2022-08-18 17:00:14公文范文
摘要: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主动回应“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升级”新要求,基于学校课后服务的现实

摘要: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主动回应“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升级”新要求,基于学校课后服务的现实问题和发展基础,整体构建了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路径,系统设计课后服务课程内容,融合多方资源,形成“拓展时空”“文化家园”“综合实践”“阅读时光”“七彩空间”五大主题板块,拓展学生素质。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及家长的压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综合能力,拓展了学校素质教育时空。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课程建设

中图分類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B-0070-0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1]。9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双减”工作背景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2]。《金山区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实施方案》对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组织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课后服务作为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一环,面临“升级”新要求。为了做实“课后育人”好文章,将课后服务真正转型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潜能、个性成长的活舞台,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整体规划。

一、课后服务现实问题

(一)课后服务认识不足

教师是实施学校课后服务的主体,对课后服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一些教师对于课后服务的认识存在不足,理念较为陈旧,将课后服务简单等同于课后看护,或理解为课后学习辅导,窄化了课后服务的功能。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后服务资源紧张

按照“双减”政策规定,每天放学后学校会增加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除了做好作业的答疑反馈外,还应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社会各方对“双减”政策的大力宣传与倡导下,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较多,这对于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资源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么多学生在校同时开展各类学习或素质拓展活动,所需的教室、活动场所、体育及艺术器材等的数量较大,对学校空间资源及硬件设施亦是不小的挑战。

(三)课后服务管理复杂

随着课后服务不断迭代升级,对学校的教学组织安排带来不小挑战。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如何更科学地安排各项服务内容;参加课后服务学生人数较多,以怎样的方式组织活动;课程丰富多元,如何统筹使用校园各活动场所;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人数增加,如何进行管理、评价……这些都需要学校在过程中不断实践、摸索。

二、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路径

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统领下,学校提出了“科学融合 整体部署”的课后服务思路:用足学校“金色童年”校本课程体系中的精品课程资源;用好区域共享课程资源,如金山区校本课程平台、金山区学生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空中平台、金山区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积极做好校本化实施;用活家社资源,整合共建单位、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的教育资源,助力课程开发。从课程结构、内容等方面对以上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和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使学生在行为习惯、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健康体魄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在人文关怀、课程经历方面得到提升;减轻家长各类负担,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总体水平。

学校对课后服务育人课程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和思考,并形成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路径。组建课后服务工作核心组,在校长室统一领导下,学校“两处三部”(德育活动处、教学发展处、课程师训部、健康服务部、后勤保障部)协力整体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基于学校现状、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以整合性、多样性、层次性为基本原则,从课程结构、内容等方面对现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重构和细化,同时建立课程开发与审核机制,初步架构了“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视野下的课后服务育人课程,形成课后服务课程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进行过程性评价与反馈,确保课后服务课程在动态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

三、课后服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学校采用三段式服务模式:第一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健康运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与作业辅导,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第二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第三时段,向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意见》指出,学校要强化校内课后服务供给,要基本满足学生需要[1],因此学校如何在第二时段的课后服务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落实文件相关精神的关键,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将影响整个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在第二时段课后服务确立了五大板块,即“拓展时空”“文化家园”“综合实践”“阅读时光”“七彩空间”,并系统安排了各板块的学习内容及相应的实施途径(见表1)。

(一)拓展时空:构筑个性成长空间

“拓展时空”板块为不同年级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拓展性课程,丰富学习经历,拓宽视野。

1.一年级安排了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通过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我校是金山区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试点学校,在主题式综合活动开展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同时,缓解新生入学初期的身心压力,呵护了儿童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每学期从区校本课程网选择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等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增强对自我、对同伴、对集体的认识,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形成对小学生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二年级安排了拓展科目体验。学校开设了“数学与思维”“语言与文学”“工艺与美术”“科学与技术”等七大门类60多个自主拓展科目。从三年级起,学生每学年可以通过学校选科平台自主选择科目进行学习。为解决学生因不了解科目内容而无法选到喜欢的科目的问题,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以教师走班的方式,使学生在一学年中体验学校开设的所有自主拓展科目。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科目内容,发现兴趣爱好、潜能特长,为三至五年级选科做准备,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学校还引入金山区校本课程网上优质区域課程资源,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多元,真正做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3.三至五年级安排了课后社团生活。对于三至五年级学生,学校开设了30多个校级社团,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增加活动的频次与时间,提升成效。同时,每个年级开设了8个不同类型的社团,供没有参加学校社团的学生选择学习。这样的安排,为学生又创设了一次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

(二)文化家园:培育合格时代新人

“文化家园”板块设计有民族文化、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三项学习内容。

1.以“民族文化”树正确价值观。2014年5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印发了《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课后服务为专题教育的落实拓宽了渠道。学校根据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的要求,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中选择劳动教育、传统节日、健康教育等7个专题进行课程规划,充实学校现有文化教育,使其涵盖面更宽,系统性与序列性更强,形成了一到五年级7个专题的全覆盖。

2.以“学校文化”育活力金小娃。学校文化是其成员习得且共有的行为取向、价值观、信念和态度[3],是学校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激励、凝聚、熏陶、约束、辐射等功能。学校文化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以“重科学 扬人文 促健康”的广博教育办学理念为依据,基于“五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安排了“体教”“艺教”“科教”“医教”“劳动教育”五大学校文化教育主题。每个主题课程的内容依据不同年级呈递进性,期望学生经历五年的学校文化熏陶,能够认识学校、理解学校、认同学校、热爱学校,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科技与人文素养,发展健康与劳动素养,收获金色童年。

3.以“班级文化”创温馨班集体。班级文化是班级基于班情对学校文化进一步落细、落实、落深的产物,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各班根据班情及培养目标,在学校文化五大教育主题下,按学年统筹规划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班队集体感、归属感,使其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例如学校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是美术教师,喜爱泥塑,在耳濡目染中,班级学生也都对此很感兴趣。班级就在“艺教”主题下,确定了“我行我塑”的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彩泥世界,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彩泥植物、动物、人物、贴画等,在制作、展示中提升学生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三)综合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的实践为抓手,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进一步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学习。第一学期以学科综合为主要实施内容,每学期安排2~3个不同学科综合活动课程;第二学期以跨学科综合活动为主,每学期完成一个主题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制作、体验等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四)阅读时光:营造美妙阅读境界

阅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由于课时等原因,学生在校内的阅读时间较为有限。为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正确阅读方法,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设立“阅读时光”板块。每个年级每学期选择一个主题,由科任教师推荐书目,组织学生有目的、有任务、有思考地阅读。主题阅读的设计与实施,使阅读具有了课程的性质,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一种美妙的境界。

(五)七彩空间:拓宽学生课程视野

“七彩空间”板块充分利用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践行码”课程、优质家长课程和社区课程,让学生得以接触到校园外的优质资源,领略“大课堂”“大资源”“大课程”的魅力,进一步拓宽视野。

学校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坚持过程性评价,动态优化。一是定期查阅活动记录,了解教师是否根据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计划开展活动;二是行政人员每日巡视,观察教师是否围绕课程内容,充分准备,积极投入,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采用学生访谈、家长问卷等形式,了解其对课程安排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倾听学生与家长的感受与建议。基于多方的反馈信息,不断提升课程品质,优化实施方式。

四、课后服务实践的启示与思考

(一)实施成效

1.缓解学生家长心理压力。学校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吸引了超过90%的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极大减轻了家长接孩子放学的压力,也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家长放学后将孩子送到学习机构“加餐”的现象,做到了为孩子和家长“双减负”。在课后服务时段,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之外,精彩、丰富的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提升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在学校正确理念的引领下,不少教师意识到了课后服务的宝贵育人价值,不再将课后服务简单等同于课后看护,或理解为课后学习辅导。这种看法的转变,也倒逼着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打消课堂上不好好讲,课后服务上“找补”的错误想法。同时,在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过程中,教师也提升了课程建设、实施的能力。

3.拓展学校素质教育时空。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课后服务课程极大拓展了学校的育人时空,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也开拓了学校素质育人的思路。随着课后服务的持续推进,学校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不仅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了更多方向;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家校共育有了更多可能,校园渐渐变成“笑园”。

(二)问题与思考

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与完善,且仍需在后续课程建设中继续深入研究。

1.优化校本课程。学校通过整合已有资源,补充开发新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后服务课程1.0。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课程开发者或实施者对现有课程进行不断优化,甚至是迭代发展。学校要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不断激励引导教师从“课程使用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鼓励教师持续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完善。

2.强化社会资源统整。想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学校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强化多方资源的统整,可以引入更多优质社会力量。如与高校、社区学校等合作,引入优质课程资源,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校外公益性非学科类资源,增加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

3.系统架构家长课程。除了社会组织,家长也是参与课后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不少家长非常愿意为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提供支持,但是目前家长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形式较为单一。学校后续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家长的专业特长或兴趣爱好,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确立家长课程的主题板块,安排不同内容,形成较为系统的家长课程,让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家长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實现充满育人温度的家校合作。

4.提升融合育人品质。课后服务必须要超越“看管”的低层次任务,助力学校“五育融合”育人。学校后续要继续加强对教师在思想、理念上的引导,以“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每一次课后服务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探索课后服务的评价机制,使课后服务成为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2-1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双减”工作背景下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通知[EB/OL].(2021-08-31)[2022-02-18].http://edu.sh.gov.cn/xxgk2_zdgz_jcjy_01/20210831/f2f65e4e53e14ee5b938eb2d9a01402d.html?ivk_sa=1024320u.

[3]樊榕.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37.

收稿日期:2022-03-03

作者简介:周梅,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双减 打造高质量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发展路径中国德育(2021年18期)2021-10-11“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教育家(2021年34期)2021-09-26“双减”政策之下,校外培训何去何从?财经(2021年18期)2021-09-12“双减”带来的转折与期盼环球人物(2021年17期)2021-09-08重磅“双减”政策,要点有哪些?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9期)2021-08-26益阳市赫山区农村课后服务政策调研报告教师·上(2020年9期)2020-11-10新温州居民子女三点半难题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青年与社会(2019年18期)2019-07-16大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改革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混合学习视角下《建筑水电工程计价》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推荐访问:课后 建构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