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2022-08-28 17:35:04公文范文
冯秋香徐琴单元整体教學就是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根据落实该单元语文要素、人文要素的需要,采取合并、拆分

冯秋香 徐琴

单元整体教學就是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根据落实该单元语文要素、人文要素的需要,采取合并、拆分、取舍、建立联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学习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关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充分利用并二次开发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语文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围绕单元要素,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交流平台”板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展开奇特的想象”;“初试身手”板块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提醒学生“合理想象”和“反向想象”;“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单元内各板块是一个有机整体,编者这样设计、编排教材,提示我们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乐趣。

一、整体把握单元目标,让教学有的放矢

研读本单元教材,我们发现各板块的内容都指向本单元习作目标——体会想象的神奇,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材各板块内容都对发挥想象写故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引导。如《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课后习题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想象文中的奇妙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情节;“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都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教材特地安排了两个体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两篇习作例文以课后思考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铺设从阅读到写作的路径:引导学生想象时,既要奇特,又要符合常理;既可以按照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想象。作文题目极具开放性,既可以选取教材提供的题目写作,也可以创编别的想象故事。这些策略无一不指向本单元核心目标——激发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本单元时,我们可以在每一篇课文或其他板块的教学中,通过合理搭建读写支架,巧妙设置课堂小练笔,将“神奇的想象”这一大目标化整为零,细化到每一节课中,促进多个板块的整合学习,突破学生写想象作文的难点,最终实现单元整体习作目标。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整体上依托文本教学,着力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加强阅读和想象的紧密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创编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比如在教学“初试身手”这个板块的内容时,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抓住“瞌睡虫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这一关键语句,想象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瞌睡虫有什么特点?它可能去哪里寻找朋友?满是瞌睡虫的世界是怎样的?瞌睡虫的愿望实现了吗?第二个故事则需要抓住关键词“颠倒村”,那里的事物与现实完全不一样,小牧童在颠倒村会看到什么惊险有趣的现象呢?可以像《宇宙的另一边》那样展开大胆、奇特的想象:树是颠倒的,那么房子呢?大人和小孩呢?好人和坏人呢?……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小故事中的大智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把这个想象任务接着写完,当作本单元的习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合理用好习作例文。例文重在“用”,而不是“教”,教师可以出示范文,供学生模仿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例文修改习作。单元习作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语言运用不要有过多要求。只有对单元习作整体教学有了全局意识,才能整体把控教学过程。

二、大胆猜想,让想象更自由

在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变成了一棵树是因为“我”不想吃饭,由“我”的愿望出发,作者想象“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因为作者善于想象,“我”在想象世界里看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看到的事物。学生借助文本明确:想象可以从内心愿望出发,把自己变成别的事物,从而拥有奇特的经历。笔者在教学时,着重强调“我”变成树后的趣事: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住进来,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们分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这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的想象充满童趣。然后,笔者让学生以“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为题目展开想象。这一环节简单有效,能快速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而且学生都有话可说,都可以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这样想象:“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一朵云,那样我就可以飘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去看大海,和大海嬉戏,去游乐场和小朋友们玩耍,去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看看爸爸妈妈工作的情况。”有的学生这样想象:“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魔法师,因为魔法师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世界更美丽。”

为了增强想象的丰富性,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笔者设问:“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后,有了树的什么本领?又失去了人类的什么本领?在教学《一支铅笔的梦想》时,笔者设问:铅笔变成了人,做了哪些铅笔从前不能做的事?铅笔要做这些事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想象与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并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这样的想象活动重视学生的想象体验,且有“扶”有“放”,逐步拓展,为学生搭建了想象支架,为后续进一步练习如何想象、怎样想象拓宽了思路。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想象更合理

在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中,作者把铅笔想象成花朵、伞、豆角、丝瓜、船篙、撑竿等事物,这是因为铅笔与所想象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细长,所以这样的想象是合理的,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才能让读者信服。这种想象在单元课文中均有体现。教学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另一边是怎样的呢”“作者想象了哪些内容”等问题。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想象出宇宙的另一边也有风雪、雷电、草木、虫鱼等,也会有小学生上学、放学、做作业等。学生在阅读《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发现课文开头部分就设置了一个妈妈叫“我”吃饭、“我”不想吃饭的生活场景,可见这些想象是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而展开的。想象都有生活的影子,生活越丰富,想象越丰富。因此,在指导学生想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支铅笔的梦想》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例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学生梳理的情节如下:铅笔溜出教室—跳进荷塘—躲到菜园里—来到小溪边—跑到运动场上。然后笔者出示了两个小练笔:想象“一只削笔刀的梦想”、想象“一块橡皮的梦想”。这两个练笔都以学生最常用的学习用品为写作对象,学生想象起来就很容易。写作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

从单元整体教学来看,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打开思路,进入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再进行想象,学生的想象才能更丰富、更有趣、更合乎情理。

(作者单位:赤壁市慧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例文铅笔一棵树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21期)2019-08-13“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23期)2019-08-13猫爪铅笔帽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9期)2018-10-25小小铅笔,大有来头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7年9期)2017-09-25给一棵树道歉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一棵树昭通文学(2016年3期)2016-11-08我头上长了一棵树故事作文·高年级(2016年6期)2016-06-21站成一棵树福建文学(2015年12期)2015-12-07智力测试小雪花·成长指南(2014年7期)2014-09-24

推荐访问:紧扣 单元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