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教育整顿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校教育协同发展及教育创新动力研究

2022-07-26 19:49:01教育整顿
鲁春燕摘 要:在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湾区高等院校间的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高校教育协同发

鲁春燕

摘  要:在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湾区高等院校间的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高校教育协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诸多契机的出现更是为大湾区高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合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需以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主导中心,教师带领高校学生共同进行高校创新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学生教育科研、应用教育产出;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建设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育供给侧的能力,完善教育结构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的重大背景下重新探索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发展路径,推进高等教育领域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创新。

关键词:高校教育;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7-0042-04

2019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及高校办学联盟的重要性,也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国际合作联盟办学等战略予以支持;2019年1月3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进一步阐述了粤港澳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资源实现有效交流的实际意义,主张通过正确的途径培养优秀人才,实现科技以及信息等多种因素的密切结合,保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速度,从而实现高效率目标。

在相关区域战略的推动下,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成为战略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战略总体布局来看,面对大湾区区域经济的快速转型结构升级以及应用型高校群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体系,明确自己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和地位,积极参与推动中国优势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将大湾区应用型高校教育建设有效融入国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一、应用型高校概述

(一)应用高校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应用型大学意指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作主要目标的本科高等院校,其与学术型大学概念呈现出相对性,可以适当地划分出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及应用技术大学等。应用型本科教育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直接影响,能够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1]。某些应用型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将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作为重点,把服务地方发展当作基本宗旨。

2. 特征

应用型高校中的相关学科专业大多具备职业化和专业性特征,也具备基本的地方特色,技术定向性和职业特征等格外突出。此类高校旨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用型人才,往往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办学定位展示出地域性以及行业性等相关特点。在课程体系方面,应用型高校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教学方法集实践性、针对性、综合性于一体;拥有应用导向型的专兼师资队伍,教师拥有比较丰富的专业实践背景和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帮助其明确参与专业化实训的目的,规划未来就业。

(二)应用高校的建设

一般来讲,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更具有高度融合性。应用型高校的产业区域性与经济行业性特点往往比较明显,这就使得这类高校在产业融合与发展上更强调自身的积极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工程技术模式革新、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等各个方面更体现高校产学科教研的高度互动融合和校企双方深度交流合作;更考虑与当地产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学校区域性和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重视与当地政府、企业及其事业管理单位、经济实体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特征等有機结合[2-3]。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现状分析

近年来,香港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日益繁荣的趋势,与之相关的高等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年名校香港大学的多个学科冠绝亚洲,如政法和商科等,在世界领域展示出十足影响力。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了二十多年,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实力。另外,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同样是亚洲顶级水平,皆有极具优势的代表性学科。

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两岸四地大学综合排名,展示了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具有领先水平的百强研究型大学。在2019中国两岸四地大学百强高校榜中,广东排名在前列的学校共3所,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澳门地区则是澳门科技大学以及澳门大学两所学校;香港特区则包含6所学校,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广东3所高校综合实力指数分布较高,但是并不具备相对明确的层次区分,中山大学处于深圳大湾区的第5位,在两岸四地大学总排名则处于第16位,整体排名情况以具体的发展趋势为参考。

在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投入方面,香港大学的各项科研经费投入指标平均得分最高;澳门科技大学的顶尖博士论文(师均)论文得分最高;中山大学(广州)的两篇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总量)平均得分最高。

在国际发明专利这一重要指标的平均得分中,华南理工大学(专利总量)最高,澳门科技大学(师均)最高。在高校师资队伍质量评价方面,香港大学科学家培养指标(师资总量)综合得分最高。

从学校基金资源配置来看,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校办学基金经费(生均)收入指标最高。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校办学基金经费(生均)综合指标最高,在两岸四地大学的总排名是第34位,凸显出一定实力;其次是暨南大学,总排名落后于前者。两所高校的排名势力极具竞争性,大湾区的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分别位列第7名和第9名,两岸四地大学总排名第17位和39位。

(二)粤港澳地区应用高校的发展现状

粤港澳各个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不一,经历了不同的历程,但是不同高校都具备了相应的人才梯队,对其长远发展影响较大。在区域地缘政治亲近和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协调发展的积极带动下,粤港澳大湾区迅速形成高等教育人才集群核心地带,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进驻高校[4-6]。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发展中,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优良条件,也推动了高校的稳步发展,可持续前进的目标成为重要导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产业集群逐渐成形。不容否认的是,粤港澳的高等教育海外合作也已经初步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三个主体在海外合作交流中展示出优势之处,通过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已探索出可靠的海外合作模式,基本的内容和形式格外理想。对海外合作模式加以概括,重点涵盖三种主要模式:海外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模式、中外合作学校办学管理模式和独立海外校区办学模式。结合总体情况详细分析发现,相关区域的教育交流合作发展方式以两校人才培养的双向合作方面为主,还能通过成人教育双向培训和其他项目的推进,使教育成果更加显著。其交流合作内容包括本科学历教育与非本科学历教育,具体的交流合作内容层次除了非本科学历教育,还包括高水平层次的交流合作。结合总体情况详细判断发现,磨合期仍然存在,且目前无现成的规章制度基本可循,再加上港澳较为敏感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交流教育合作的不协调及不对等,省内高校师生在非粤港澳地区往往得不到自身应有的教育实践活动锻炼(特别是职教毕业生所迫切需要的教育实践),粤港澳地区交流教育合作实质上并未真正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

(三)应用高校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当下正在抓紧进行的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我国应用型科技大学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升级提供了良机。应用型大学专业教育人才交流戰略合作项目可以有效整合中国大学教育资源,最大限度上体现出基本效力和优势之处,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造了条件。高校可以在“量”与“质”上加以转变,解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技能短缺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因此,大湾区各所应用型大学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原来发展交流或是合作的优势基础上,立足大湾区教育资源、生源人才资源等自身优势,并以此为合作着力点和合作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深化大湾区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协同发展交流合作的提质增量,实现大湾区各所应用型大学教育高层次、高水平均衡发展[7-9]。

三、大湾区背景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育合作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具体发展方向概述

要想积极发展世界一流教育,展示中国特色大学的魅力和大湾区特色教育内涵,就要求各地政府和行业等做出积极的贡献,提供必要支持,根据基本的社会利益目标形成协作合力,在不同区域层面重点配合推进,在整体发展规划中实现总体目标,构建大学标准教育体系及框架结构,落实教育任务。

(二)发展方向详述

1. 整体层面上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

为打造极具中国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素质教育体系,高校应坚持学校发展的详细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促使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地区的应用型普通大学教育改革发展都必须从中国本土或地区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本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文化土壤中汲取更多力量,以充实文化营养。因此,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应展示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等多元化特征。

2. 凝聚核心要素形成分工合理、各司其职的标准体系

在充分保持当前标准的基础之上,应科学分析国家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发展的指导,了解需求核心所在,尽可能地开发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高等大学教育模式,通过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引领,确保应用型高校符合高质量大学发展教育标准,展示出培养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等的优势之处,构建起国家标准教育体系管理框架。还需严格执行《湾区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及时处理大湾区对外应用型大学本科交叉对接的问题,实现多种技能学科的互通,完成招生目的,积极鼓励大湾区教师以及学校科研人员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中国湾区对外应用型大学的资源共享,推动协同发展,深化交流科研,保证应用型大学趋向常态化;还需尽可能地研究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港澳地区青年人士求学和创业。

3. 推动湾区应用型大学向技术应用型的改造升级

应用型大学改造方向升级就是进一步深化基础的教育工作,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展示出校企合作优势,明确发展轴心的基本发展路径。只有充分体现特色产业和教学研融合优势,才能塑造出极具专业水平的应用型大学,确保培养目标顺利实现。在实践中,想要打造出高水平特色应用型大学,需要结合发展原点详细规划,以此为发展结穴,坚持发展轴心不动摇,确定更加适宜的发展路径[10]。

4. 广泛参与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实践交流社区

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信息实践交流社区以不同的名字和群体形式持续存在,如一些高校学生论坛、学习交流博客等,但是实质上多数都是由高校大学生自发参与组织发展形成的一种知识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少部分由高校学生组建团体兴起并积极参与组织维护,以广泛提供学生间信息沟通交流信息渠道或及时了解广大学生们的动态学习信息需求为主要服务目的。

大学生综合实践创业社区在为高校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方面尚未真正发挥作用,这一客观事实既充分说明了高校教育学术组织尚未对学生实践创业社区的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及技术创新活动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行更多理论上的研究并对学生实践社区加以指导?相关人员要加快形成便利互惠平等互信的工作氛围,在社区成员之间的充分相互信任与一致工作承诺中,加快新社区成员的快速相互融入,避免实践社区长期动荡的信息系统资源消耗,促使实践社区真正实现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我国注重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其中的核心教学任务在于必须培养好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教学思维习惯,使其能够以极具批判性和发散性的教学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正确看待教学问题,能够不过于盲从、不拘泥于教学常规[11]。

四、总结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教育培养模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无疑是推动粤港澳湾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改造升级,迫切需要高校加快开展应用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更多地方高校重视地方产业和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可以这样说,应用型高校定向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校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在于如何继续加强双方校地交流合作,以充分发挥支撑地方高校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提供应用型高校智力教育服务两个方面的新功能,这正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历史课题和新任务。

本研究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合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需以高校教師和学生共同为主导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进行高校创新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应用教育产出、学生教育科研。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建设需不断调整自身教育供给侧的能力,完善教育结构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以期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的重大背景下不断探索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发展路径,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谭超,王海棠.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交叉融合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2):102-105.

[2] 高虎子,张文. 应用型地方院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8(06):5-7.

[3] 朱建成. 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5-19.

[4] 李书光.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125-128.

[5] 许长青,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理念、现实与制度同构[J]. 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1):28-36.

[6] 马早明,俞凌云,杨励.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澳门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2-17.

[7] 钟嘉毅. 协同创新视阈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为例[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
106-108.

[8] 胡昌送,张俊平.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81-85.

[9] 秦琴.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21(04):20-31.

[10] 王志强,张海军.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未来关切[J]. 大学教育科学,2021(03):110-117.

[11] 樊明成,买琳燕.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合作: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05):1-7.

(荐稿人:金燕,广东理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教育创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数字媒体教育理念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13期)2019-06-20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战略联盟构建策略研究高教探索(2018年8期)2018-10-09澳门“一国两制”的主要实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21期)2018-01-31广州南沙在城市竞争中的人才策略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21期)2017-10-31“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现代交际(2017年9期)2017-06-16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青春岁月(2017年5期)2017-04-20高校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探索东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引入大学生必修课的研究与实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14期)2016-06-25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对策知音励志·社科版(2015年9期)2015-11-24学习创新·方法创新·教育创新教学研究(2014年3期)2015-01-14

推荐访问:教育 协同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