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

2022-01-29 15:55:49公文范文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下,青少年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日益引起全社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下,青少年学生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等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日益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通过安排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够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减轻父母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文章简述了当前小学教学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义,并结合具体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在小学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庭作业;劳动素养;体教融合

一、  引言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让课程设置真正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这既是一个大的课题,更是一个新的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需要利用家庭作业,融合各科知识和劳动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其实,也正是由于劳动教育增强了各门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才使课程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它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为此,广大教师要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的学科知识,结合生活进行学习和劳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终达到学习能力和劳动素养相互协调、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 加强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种种原因,多数学生对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很少,也有不少学生根本就不愿深入了解父母的状况。这不仅会拉大学生与家长的代沟,更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观念的失落和引导的不足,最终会导致丢失家庭教育这一劳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

既然问题已经存在,就得正确对待,恰当处理。对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劳动课通识教育,通过正确引导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社会劳动教育的缺失,要结合家务劳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爱劳动、能劳动的习惯。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任务去完成,比如清理家庭卫生、清洗自己的衣物等。这样做的目的,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事务得到锻炼,不仅拓展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帮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加切身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坚持的不易,从而对其产生激励作用。

(二)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毫无疑问,能够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具有良好习惯的重要指标。一个不能自律的人,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滋生懒惰、消极、贪婪、逃避等缺点。

加强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努力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的劳动,根据家庭的需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帮助父母减轻压力。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总是由小至大、由弱至强、由不懂到精通的。一个不愿扫一屋的人,就想着手办大事,必然会忽视初始的环节和原始的积累。只有让学生分清楚应该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擦桌子还是先拖地板,这样他才会知道哪些事应该马上解决,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劳动教育的目的正是通过对人、社会和自然的有机整合,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实践,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社会的一员,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的生产劳动,既是帮助他们适应当前的生存,更是为了满足他们今后的发展。为此,在寒暑假和周末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其年龄和体力状况,结合社会的需要,自行制订节假日期间的劳动实践计划,使劳动课程不流于形式。此外,学校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断提高劳动效率,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让学生学会做事的方法

谁都知道,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创造,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干任何事情,方法很重要。因此,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先得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通过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例如扫地、拖地、烧饭等,还能够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器官的全部功能,收到“眼觀六路”“耳听八方”的效果。当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既有个人身体协调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有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等问题。就这一意义而言,劳动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室,更是一个日后独立生活和健康发展的试金石。

三、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是欢乐和美好之源,一个有才能的人总是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得一些基础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其劳动的精神品质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普遍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缺乏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另外,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缺乏劳动实践,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为此将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数学知识,并制订周末劳动项目表,按计划执行,每周新学一项劳动本领,由家长指导,让孩子每周有收获,并写下感悟,在实践中劳动,在劳动中体悟劳动的幸福。例如,学生在扫地的过程中,计算房间的面积,进而判断自己的扫地效率。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学生会利用自己的现有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已知信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探究、再创造,通过现象看本质,关联数学信息,逐步建构认知意义,积累“分析问题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后,学生会试图解决问题,并根据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有的是学生不具备的,但是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内化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质量。

(二)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的形式虽然各种各样,但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研究数量、结构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量变化的普遍规律外,还承担着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责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劳动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产生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看图分类”时,教师在家庭作业中布置有关“整理房间”的习题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提出整理房间的要求,并组织讨论会,让大家共同探讨怎么来整理房间,如何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这样,借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家会在玩中学、在学中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实,对小学生来说,“整理房间”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对“物品分类”并不清楚。由于分类标准的概念尚未建立,因而在归类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书本案例,让学生明白“看图分类”的重要性,然后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让他们借鉴书本中的分类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一致。

(三)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因此小学数学偏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感性的认识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大量的“数学运算”正好为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巩固教学成果。例如,让学生回家观察周边超市的折扣活动,运用数学百分数的知识,计算了解超市物品折扣的力度。通过对比多家超市的折扣,为家长挑选出最优惠的超市。或是通过小学生跳蚤市场,利用百分比知识,为每一件出售的商品计算出折扣,加快物品出售的速度。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有益探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借助其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主动的换位思考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转换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为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自古以来,国人都以勤劳著称,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一传统美德,才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途径,要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劳动的魅力,真正体会“劳动创造美”的含义,才能使学生从被动介入转为主动参与。例如,在小學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图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可以在讲授了基本图形各自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课本中的图形元素。通过让学生从“地砖、地板、窗帘、书本”等生活物品中找到不同的图形,理解这些图形各自的不同和作用,强化学生对课本概念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体验并感悟劳动的魅力。

四、 结语

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一起努力,这样才能达成劳动教育的目标。将家庭作业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既能提升学生劳动教育效果,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学生在完成家庭劳动作业的过程中会更好地理解父母,明白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也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加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秦红.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思考[J].现代教学,2019(10):44-47.

[2]于兴业,张迪,李德丽.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2):65-69,85.

[3]夏惠卿.浅谈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237.

作者简介:袁宝权,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家庭作业小学教育东京奥运后谈“举国体制”和“体教融合”体育教学(2021年9期)2021-10-09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践行“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应对体育时空(2021年4期)2021-09-10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体教融合的区域经验体育教学(2021年5期)2021-07-16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9期)2021-01-19推进体教融合的站位与策略体育教学(2020年10期)2020-12-03如何优化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江西教育C(2018年10期)2018-12-25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价值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7期)2018-09-21浅析全球化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5期)2016-10-21创新环境下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5期)2016-09-06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年1期)2014-03-22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作业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