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三维解构新教材中的“文化”模块

2022-08-19 11:42:03公文范文
刘金花【摘要】本文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为例,分析解构新教材的策略,提出高维引领全

刘金花

【摘要】本文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为例,分析解构新教材的策略,提出高维引领全面深刻把握课程标准、中维构建实现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深维剖析探讨新教材重疑难变点等具体做法,旨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 内容结构设计 新旧教材 文化形态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083-03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2019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将原来的文化生活模块纳入哲学教材中,教材名称也改为《哲学与文化》。一线教师在使用此版教材时,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用活用好新教材呢?笔者从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变点把握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现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分析如下,以飨读者。

一、高维引领——全面深刻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将2017年版“前言”部分第一段进行了修改,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课标“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课标“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則”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要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吃透教材就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理论底蕴,夯实教学内容的理论底气。对应第三单元文化部分的教学,也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理应成为思政教师手头必备的重要优秀理论读本。比如一卷第六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卷第九章“坚定文化自信”、三卷第十一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都是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

(二)从课标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把握教材主体内容的安排

课程目标中的“学科核心素养”第一条就是“政治认同”,强调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本单元七、八、九课的教材内容分别是依据课标内容要求中3.1、3.2和3.3编写的。例如第七课“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为“3.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由此可见,只有深刻分析教材内容背后的课标要求,才能明晰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把握才能准确到位。

(三)以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等级定位教材实施目标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学与考试都以新课标为依据。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中指出: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3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例如,对教材此部分,课标学业质量水平2的描述是“辨析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对应的水平3则为“对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议题,发表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见解,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在教学中只有认真把水平2和水平3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准确定位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

(四)以课标实施建议为指导用好用活教材栏目

教学建议1: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把活动等同于课外实践。所以一说上活动课,他们就想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而自觉放弃了活动课的教学。其实教材中“阅读与思考”和“综合探究”都是上好探究活动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阅读与思考”是学生学习原理的必要和重要环节,其所提供的案例、情境和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选择和解决,才能让教师所讲授的原理进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化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综合探究”本身就是活动课的设计形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探究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实施“综合探究”的教学是学生进行自主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由此可见,用好、用活教材的栏目有利于实现学科内容与活动设计的融合以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

教学建议2: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

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辨析活动,价值引领贯穿其中。比如,通过“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的辨析活动,实现“正确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价值引领。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些辨析活动背后的价值引领,组织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正实现价值引领。

教学建议3: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教材的编写融通了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既有中华文化魅力的展示,也有世界文化多彩的呈现;既有中国先哲们的智慧,也有外国学者的思想光芒;既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的丰美硕果,还有不同历史流派的思想碰撞。“阅读与思考”本身承载的文化因子、“相关链接”对知识的深化和解读、“名人名言”的精彩论点,都是我们优秀教学资源宝库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用活各个栏目和各种内容,让不同内容各尽其用、各展其彩,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中维构建——基于大概念的教材内容结构设计

(一)运用综合思维,整合模块知识,发挥哲学指导作用

从教材名称上看,哲学与“文化”,并不是将原来的“哲学”与“文化”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整合。第三单元讲的是文化,但把文化置于哲学之下,文化就具有了哲学的表征。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给我们提供观察、分析文化现象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哲学作为文化的意义的‘纤维’,把文化‘编织’为一个整体。没有哲学的终极价值的‘连接’和‘编织’,文化的各部分便失去了总体性而四分五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深化对文化的理解。比如,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来理解“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用“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回答文化发展为什么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二)提炼大概念,实现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

通过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读新课标、梳理新教材,笔者提炼出了整个第三单元的大概念,并设立了三分子议题作为支撑,做到大概念议题化、议题概念化,二者相互促进(如上页表1所示)。

三、深维剖析——新教材重疑难变点探讨

新教材的“文化”部分,相比旧教材的《文化与生活》,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但具体表述方式和具体的逻辑架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旧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有些概念的表述更加严谨,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内容。笔者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探讨(如表2所示)。

(一)新旧教材整体内在关联性及重大变化说明

通过分析表2我们能看到,新教材讲传统文化重视的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讲外来文化重视的是吸收与借鉴,所以二者之间又显示出一定的质的不同。

(二)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四种文化形成的实践基础、内容来源和对其应有的正确态度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以深化理解。例如,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是具有红色基因的、当代应当继承的文化。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在“中华传统文化好不好?行不行?”的问题探讨中坚持唯物主义的文化观。传统文化好不好和传统本身、过去有关,更和当下有关。

(三)关于中华民族精神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恢复了旧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表述,同时又保留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伟大”。需要明确的是,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阐释。

其次,談民族精神必须提当下的抗疫精神。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对抗疫精神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进行思考,体现在: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在抗疫中的生动体现和诠释,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样态;抗疫精神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财富;抗疫精神为增强“四个自信”增加了新的现实确证,确证了我们的“制度自信”,同时激发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抗疫精神必将帮助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抗疫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激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015年全国Ⅱ卷和2018年全国Ⅲ卷分别考查了“抗战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可见,高考备考中可结合这两个考题,围绕抗疫精神进一步思考,举一反三。

总之,教师要以课标为引领、深耕教材、吃透难点,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铸魂育人,真正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课程标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1期)2019-06-11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新课程·中旬(2017年7期)2017-08-13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咏春拳教学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调查分析新课程·中学(2016年10期)2017-02-04大学生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重要性探究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12期)2017-01-12微平台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挑战与对策*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年1期)2016-01-06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承与发展研究党政研究(2014年6期)2014-11-28融入文化教“犹豫”等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中学生物学(2008年11期)2008-12-02

推荐访问:解构 新教材 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