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2022-08-19 11:42:03公文范文
【摘要】本文以“柳州城市环境转变”为主题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场馆活动、采访、查阅资

【摘要】本文以“柳州城市环境转变”为主题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场馆活动、采访、查阅资料、师生研讨、汇报展示等环节,了解人类活动与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区域认知,形成关注家乡环境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探究活动提供实践案例。

【关键词】研学旅行 高中地理 城市环境 柳州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093-05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相互补充。在地理学科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最薄弱的一环。高中生普遍缺乏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经验,而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为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载体。基于此,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以“柳州城市环境转变”为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一、研学旅行活动的准备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接受到的不是传统课堂抽象的知识传授和虚拟的情境创设,而是面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景,这有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一)研学主题和研学目标的确定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基于主题设计研学线路、地点及实践过程,有着清晰的主线任务、明确的学习重点和完整线路的实践活动。2020年,柳州市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同时,柳州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赢。然而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柳州曾经是全国有名的“工业污染重镇”“酸雨重镇”。基于此,笔者组织设计了以“柳州城市环境转变”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梳理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历程,分析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对家乡美好环境和光明前景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树立起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担当意识。

本次研学旅行要探究的是“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历程及原因”,核心是城市环境问题,涉及2017年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众多知识点,主要有高一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五章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第三章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等内容。基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笔者结合“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构建如下研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梳理柳州市由“工业污染重镇”到“全国水质第一、大气质量指数连连上升”的城市环境转变历程。

(2)分析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原因,理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发展及治理的一般规律。结合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案例,反思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识:通过参观、采访等方式,收集柳州城市及环境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时期柳州工业发展状况及城市环境发展状况;学习和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

(2)综合思维:依据研学旅行活动成果,梳理柳州城市环境演变历程;分析柳州城市环境转变的地理原因,学会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总结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和治理的一般方法。

(3)人地协调观:感受家乡山水美景,与居民交流,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爱;在研学实践、成果展示、与人交流中,强化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考察及汇报研学成果,提高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研学旅行地点的选择与确定

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有着工业门类齐全,土壤污染特征明显、代表性强等特点。笔者选取柳州工业博物馆、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柳钢”)、柳江河、竹鹅溪、生态环境局5个地方作为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地点,将所授课班级中1个班的学生分为5个研学小组,每个研学小组的研学旅行活动時间安排为半天。

(三)研学旅行前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笔者在研学旅行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走进自然、亲近社会。具体的活动准备注意事项如下:

1.思想准备

出示柳州城市环境今昔对比巨大差异的资料,引出此次研学的主题;结合此次研学主题及研学活动的意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兴趣。

2.人员安排

全班学生每10人一组,组成5个研学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各小组分别命名为:“工业博物馆”组、“十里钢城——柳钢”组、“百里画廊——柳江”组、“曾经伤痕——竹鹅溪”组、“生态环境局”组。各小组自主了解研学点、探讨研学形式、明确研学任务,保证研学过程目标准确、分工明确,提高了研学旅行活动的效率。

3.了解背景知识

介绍研学旅行的地点、设置研学旅行任务单。

4.准备必备物品

准备研学活动必备的物品如防晒、防雨生活用品,其他用品如任务单、本子、笔、相关地图App等,以提升研学旅行的质量,提高研学效率。

5.安全事项

研学过程应纪律严明,要深入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野外活动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常用药品的准备;提醒学生多与家长、教师沟通等,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身心安全。

二、研学旅行活动过程

(一)“工业博物馆”组

“工业博物馆”研学小组的研学地点是柳州工业博物馆。研学小组通过参观柳州工业博物馆,梳理柳州的工业发展和变化史,特别关注了1980年至今柳州城市的变化,思考柳州工业发展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小组成员进行资料收集,汇报成果如下:

柳州工业博物馆建于2012年,馆内设有柳州工业历史馆、柳州企业风采馆、柳州生态宜居馆三个主题展馆。柳州工业历史馆内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市工业布局立体图,主要呈现了当时柳州市主要街道的工厂布局。其中还有大量工业文物,比如老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大型装载机,化工、纺织、车床等大型展品。由此可见,柳州被称为“西南工业重镇”可谓实至名归。柳州生态宜居馆内展示近30年来,工业快速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柳州探索新型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1980—2020年,柳州重工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升级,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复存在。另外,现存工业、企业的布局由当初集中分布于柳江及柳州北部地区,逐渐演变为分散型分布,而对大气、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一些企业,其治污技艺已经得到提升,废弃物排放量大为减少。

针对研学小组收集的资料和成果汇报,师生进一步交流探讨得出结论:1980年至今,柳州工业结构升级、工业布局分散,有效减少了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大大缓解了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十里钢城——柳钢”组

“十里钢城——柳钢”研学小组的研学旅行活动地点是柳钢。研学小组结合相关资料实地考察柳钢及其周边地区,对比不同时期柳钢排放废水废气的变化情况;通过走访周边居民,了解近40年来厂区周边环境的具体改善情况;考察结束后,梳理了柳钢废气废水处理工艺的转变历程(1980—2020年),并分析具体原因。研学小组收集的资料及成果汇报如下:

柳钢始建于1958年,位于柳州市北部、柳江上游,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又称“十里钢城”。通常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因此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和远离居民、农田。而柳钢的位置偏柳州市北部,处于柳江河上游河段,其相对位置已由最初的城市郊区演变成城市内部。从工业布局上说,柳钢是造成城市严重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

由于柳钢的废水废气处理区存在安全隐患,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区域,研学小组此次对柳钢资料的收集方式是以采访及查阅资料为主,由此汇总了不同时期柳钢对“三废”的处理方式及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情况,具体如下。

1.高污染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高污染时期,企业“三废”处理方式如图1所示生产流程简图。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柳北郊外沙尘大,瓜果、蔬菜枯萎,农作物销售不畅;市区山峰光秃秃、果树不结果子;钢铁易生锈;几公里内的水源被污染,出现“牛奶水”。

2.过渡时期(大致为1995—2005年)

企业偷排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有所关注,但依然以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对相关环境政策持观望、试探态度。

3.绿色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

绿色发展时期,企业“三废”处理方式如图2所示生产流程简图。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粉尘少了;水变清澈了;蔬菜、果树正常生长,瓜果、蔬菜售卖不受影响;厂区绿化面积扩大,野生动物如白鹭等回归。

针对研学小组收集的资料和成果汇报情况,师生进一步分析研讨得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企业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的社会环保意识薄弱,工业“三废”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加上柳钢位于柳江河上游河段,导致柳州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随着柳州城市不断发展,社会和公众对环境要求更高,柳钢要解决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2005年至今,柳钢“三废”处理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改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企业环保观念的转变、企业各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公众的监督等,最终基本实现了柳钢“三废”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三)“百里画廊——柳江”组

“百里画廊——柳江”研学小组的研学活动地点是柳江环江滨水大道。本小组的研学目标是:查阅相关资料,梳理近40年柳江水质变化历程;实地走访柳江环江滨水大道,感受江边山水美景,观察江边市民的休闲方式;采访江边居民,请他们谈一谈柳江水质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小组成员从认知水平和安全角度出发,经实地考察,重点观察柳江水体的颜色、气味、含沙量等,利用pH试纸检测柳江河水的pH值,从中了解柳江水质的真实状况。由检测结果可知,柳江河水情况总体清澈,仅有市中心金沙角沙滩段河水颜色偏黄,市区河段河水无异味,pH值呈弱碱性。

近40年来,柳州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桥梁的位置和数量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状况,且与柳江河水水质变化各个阶段较为一致。研学小组结合收集的资料,依据桥梁建设的时间线,将柳江河的水质变化情况分为1980年以前、1980—2004年、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城市和工业发展处于初期;桥梁2座;水质较优,人们对河水的利用主要有游泳、洗衣、浇灌种植物、钓鱼等。

2.第二阶段:1980—2004年,城市和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主要集中在老中心城区;桥梁9座,水质污染严重,人们远离柳江。

3.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城区范围迅速扩大,城市与工业发展更加迅速;2005年,文昌大桥通车后,市政府搬迁,新区桥梁明显增加,桥梁共计20余座;柳江河水水质逐渐好转,呈弱碱性。人们对柳江河的主要利用方式有:水上运动中心、游船观光、自行车赛道、農家乐、日常休闲,柳江河成为柳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可见,柳江河水质经历了“优—污染严重—优”三个阶段,市区不同河段河水pH值差异不大,水体颜色、气味状况较好。柳江河良好的水环境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曾经伤痕——竹鹅溪”组

“曾经伤痕——竹鹅溪”研学小组的研学地点是竹鹅溪。研学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竹鹅溪,了解现今竹鹅溪的水质情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年来竹鹅溪水质变化过程;最后结合收集的资料,分析思考导致竹鹅溪水质变化的原因。

竹鹅溪是柳江河市区河段最大的支流,贯穿柳州市河西工业片区。研学小组从认知水平和安全角度考虑,重点观察竹鹅溪的3个河段点(如图3所示)水体的颜色、气味、含沙量等,从中了解竹鹅溪真实的水质状况。3个河段点具体的水质情况和水体利用情况如表1所示。

由图3和表1可知,就不同河段而言,地点A周边以农业用地为主,受干扰少,保持自然状态;地点B、C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河岸已被改造为人工河岸,水体异味不明显,但地点B长期有垃圾存在,居民的环保观念仍需加强。地点C飞鹅路附近位于柳州市区内,河水水质经历了“清澈—黑臭水体—水体较清”三个阶段。60年前,柳州城市和工业处于发展初期,河水清澈見底;30年前,柳州城市和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密集,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大量生产生活废水排向竹鹅溪,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出现“黑臭水体”;经过了15年的治理,2006年以后,竹鹅溪水质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善,河水可以用作绿化用水;但根据周边居民反映,每当下大雨,竹鹅溪飞鹅路附近河段依然会出现异味。

由此可见,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活动方式对河流水质影响大。在城市发展初期,河流上游人类活动少、废弃物排放少,河流水质好;在城市工业快速发展时期,河流下游人类活动多,水质变差。由此,要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五)“生态环境局”组

“生态环境局”研学小组的研学地点是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参观、采访柳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员,了解柳州市政府部门在治理废水废气方面的监督、管理情况。研学小组收集的资料及成果汇报如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其中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烧高硫煤。30年来,柳州市政府部门坚持“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逐步淘汰高污染企业,有效降低了城市的酸雨率。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柳州启动最严排污准入机制,有效遏制了污染源头,设立河长并建立水上综合执法(水上保洁)队伍。2020年,柳州市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

研学小组经查阅柳州市城市环境年报,对柳州市1994—2017年间接受群众电话举报环境污染的人次进行统计。由统计结果可知,在2010年以前,群众电话举报人次多,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2010年以后,群众电话举报人次减少,这从侧面反映了柳州市环境质量逐渐转好。

由此可见,政府、企业和公众是参与环境管理的三大责任主体,而公众是生态环境安全的最大利益相关人,随着环境保护不断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形成由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组成的环境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三、研学旅行活动评价

研学旅行活动是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因此,研学旅行评价要着重评价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课程的行为表现。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研学旅行的成果,突出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笔者制作了《研学旅行活动评价量表》(如下页表2所示),主要对研学过程及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评价。《研学旅行活动评价量表》的评价内容紧扣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目标,其中第3、第4、第6、第7项体现地理实践力;第5、第8项体现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第9项主要评价研学旅行的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在研学报告上。

根据表2,“附加得分”项是以激励学生深入探究为目的,突出思维的延展性。如“百里画廊——柳江”研学小组在研学旅行中提出疑问:“柳州现在下的是酸雨吗?pH值是多少呢?”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成立校园内雨水监测小组,经记录雨水pH值可知,在监测雨水期间柳州的雨水pH值在5.5—6.0。学生由此继续针对“酸雨”这一环境问题展开深入学习,并在后续环节汇报展示成果。“曾经伤痕——竹鹅溪”研学小组在研学中发现“竹鹅溪中段岸边依旧存在大量垃圾,由此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而周边的居民却不以为意”,小组成员对该地段的环境产生担忧,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主题绘画创作,致力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这两个研学小组均得到了10分的附加分。另外,“百里画廊——柳江”“工业博物馆”“曾经伤痕——竹鹅溪”3个研学小组中,各有1名学生表现较为优异。由此可见,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地理课程教学实现“知行统一”的有效路径,在培育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学活动紧扣主题,以柳州工业博物馆、柳钢、柳江河、竹鹅溪、生态环境局等为研学地点,学生分组完成了研学旅行任务,然后集中进行研讨。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学生多视角认识家乡柳州,回顾柳州工业发展史、柳州城市环境变化之路,体会到美好环境来之不易,深刻了解家乡人地关系,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笔者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经验尚浅,对个别研学旅行活动任务的设计偏理想化,导致研学旅行活动过程受到一定影响。另外,研学中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实地参观工厂、企业及拜访相关部门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协调,存在较大的困难;研学旅行活动主要在假期进行,师生的时间安排和安全保障等都是较大的考验;学生居住范围跨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学考察的难度。因此,将来可以考虑进行研学校本课程设计,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周维国.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3]王悦,储德平,林霏阳,等.研学旅行的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J].教育评论,2021(2).

[4]丁运超.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3).

作者简介:李艳霞(1985— ),湖北公安人,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城市环境柳州研学旅行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农产品市场周刊(2021年1期)2021-05-04浅谈研学旅行中的生涯教育渗透基础教育参考(2018年16期)2018-11-12“研学旅行”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骆悠悠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2期)2018-06-26甪直水乡古镇专题研学旅行产品研发研究科技视界(2017年36期)2018-02-26文言文阅读指津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年10期)2017-11-03兰州市南北两山生态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3期)2017-07-25世界这么大我想去体验东方教育(2017年7期)2017-07-03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与发展(2017年3期)2017-06-30融合城市环境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6期)2017-03-13城市环境中人工水景的设计策略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11期)2015-01-15

推荐访问:素养 核心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