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从感、赏、造中发展学生审美力

2022-08-19 15:00:40公文范文
李艳童庆炳认为:“一部作品审美功能是最为紧要的、首先的。人们必须首先感受到美,并被美深深吸引,在愉快

李艳

童庆炳认为:“一部作品审美功能是最为紧要的、首先的。人们必须首先感受到美,并被美深深吸引,在愉快地享受美之后,才能认识社会和接受教导。”“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薄弱环节。如何感知美、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审美力教育,挖掘文质兼美的课文内涵,指引学生去体验美,创造美。在《观潮》一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观景象。从对大潮的描写中,融情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笔者立足于“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三个部分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学会观察和描写事物,从感知、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借助于情境创设,抓住学生阅读兴趣点

在《观潮》中,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是主体部分,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其余四段分别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进行分述。很多学生并未亲历钱塘江大潮,当然没有观看体验,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雄伟气势不了解。为此,我们在导入设计时,引入多媒体素材,通过动态、直观、真实的影像和图片再现钱塘江大潮,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观潮》的讲解,教师要抓住“写景”这一特点。从文本内容上看,作者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整篇文本语言优美,所描写之景详略得当,特别是对景物特征的描写,融景于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有了对大潮景象的呈现,学生惊叹于大潮的壮观景象。接着,我们组织学生展开课文朗读,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分析题目,预测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谁在观潮?在哪个地方观潮?观到什么?找出与观潮时间相关的词句。然后,围绕“观潮”这一主题,请学生在阅读后梳理主要内容。

学生在阅读中逐一解决问题,“天下奇观”描写了什么?描写了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三方面,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的?第一段,“自古以来”一句话,将钱塘江大潮的“古”与“奇”进行生动概括。该段文字很少,但却惜字如金。作为总起句,自然是对全文的总结。第二段,对潮来前的景象进行描写。时间在农历八月十八,地点在盐官镇海塘大堤,人物是观潮的人群。短短几句话,将潮来前的景色进行书写。第三段、第四段,着笔重墨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作为重点,作者的描写很详细,从潮水的声音、外形特征等角度,对潮来的景象进行生动刻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描写了余波,反映出大潮的势头很猛。“过了很久”,说明大潮的持续时间很长。“江水上涨”,描写了潮水水量很大。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启发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抓住关键点,了解课文所描写的具体内容,为后续深入理解、学习和掌握重点词句,提高阅读鉴赏力奠定基础。

二、梳理文本写作思路,初步感知大潮之美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指引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在阅读《观潮》一文后,我们鼓励学生去梳理文本的写作思路,初步去感知文本内容。《观潮》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教师在启发学生读课文时,要厘清各段的概要,抓住中心句,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作者采用的观察顺序是什么?如何借助于时间点来理清观潮顺序?第一段统摄全文内容,在何处观潮,对钱塘江大潮的整体印象进行阐述。后续段落,分别围绕观潮展开。学生很快根据所读内容,从“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三方面,找准该文的写作结构为“总分式”,即先总述主题,再分述各个要点。然后,对各段的写作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指引学生逐段品读,对各段所写内容,搞清楚各段的中心句,弄清楚写作的层次和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如在第二段,潮来之前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早早去观潮?人们的心情如何?教师要通过圈点重点字词句的方式,引领学生去读懂段落内容,如“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的江面,(),在雨后的秋阳下……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近处,……()在江边”;“海塘大堤早已……盼着”等语段。在描写观潮台等景观时,让学生体会“横卧”“平静”“若隐若现”“屹立”等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再者,通过对词语的圈点,让学生思考,这些语句有何深意?联系上下文,引入比较法,将括号内的形容词去掉,比较两者的表达效果。

最后,通过朗读让学生抓住各个段落所写的要点。在“潮来之前”对江面的描写很“平静”,观潮的人很“焦急”,“异常耐心”。从侧面来渲染,钱塘江大潮具有的“奇特”景观。由此,教师指引学生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了解段落主旨,把握写作顺序,体会遣词造句的奥妙。在前一段,从声音写起,再写样子;后一段,先写样子,再写声音。作者所采用的顺序,由远而近展开。整个描写过程,语言华美,将钱塘江大潮的雄浑壮观描写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的“奇观”之美。

三、探究阅读关键点,增进学生鉴赏之美

在《观潮》中,作者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式,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文笔酣畅,结构缜密。通过读《观潮》,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探究字里行间的情感,从“神游冥想”中激发学生的共鸣和想象。

探究的关键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文本内在关系的把握。篇章结构的设定,主要是通过段与段、句与句、词与句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的。阅读、品鉴《观潮》,要把握各段落篇章的结构关系,抓住写作顺序,兼顾前后衔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在开头,大潮“越往东越宽”;在结尾,“潮头奔腾西去”。观察这两个点可以告诉我们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形成特點与其地形有紧密关联,正因为地形特殊,钱塘江大潮呈现“喇叭形”特点,其景象才更壮观。

再如,在潮来前,描写江面时,用“平静”一词,为什么要用“静”?潮来时,作者用“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等词汇,前者的“静”,与后者的“动”形成鲜明对比。一“静”一“动”,让语言更富波澜,也让学生从中赏析到大潮的奇特、声势浩大的场面。同样,描写大潮的景象,需要用心去观察。在观察大潮时,作者先从“声音”上落笔。“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让学生来分析写作顺序,显然是“由远及近”。再看,“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高的白色城墙”,对大潮的形态进行的描写顺序又是怎样的?也是由远及近展开。通过对观潮内容的细致品鉴,让学生从中把握观察顺序,感受用词之精当。07FBAAAD-314A-4C14-8CD6-3091C4956785

另一方面,在鉴赏课文时,要重视语言知识点的联系。考虑学生已有认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为“温故知新”做准备。同时,《观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观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该文又能得到什么熏陶?读懂一篇课文,既要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点,又要通过课文学习增强思想认知,感悟道理,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从钱塘江大潮的瑰丽景观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情愫。

四、开启阅读想象,在创造美中启迪学生智慧

在语文阅读中,对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鉴赏力。教师要抓住时机,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想象,开启学生的言语思维,在头脑中构建语文形象,感知语言情境和氛围。阅读一篇佳作,要从所描写的内容、场景、情节中获得创造力。

在《观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关键词句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力和想象力。如“人山人海”如何理解?表示人很多,多到什么情状?鼓励学生去想象,将人潮壮观的景象再现于脑海。再如,对潮来之前人群的心情如何理解?焦急等待时,心里会想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对期盼时的心情进行想象。潮来之时,对“鼎沸”和“沸腾”如何理解?两者的异同点在哪里?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分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想象整个观潮人群的真实状态,增进阅读想象力。接着,对于场景的描写,也要重点进行指导。“潮来时”是该文的重点部分,都写了哪些内容?如潮声,描写大潮的声势浩大,震撼力;描写浪头,雄浑豪壮,势不可挡。这些词句对场景的刻画,带领学生去感知,启发学生去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让阅读身临其境。如“白浪翻滚”的画面,“高达两丈多”的气势,“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情景,对“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场面等等,只有让学生借助于语言来展开阅读想象,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匠心所在。在《观潮》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的阅读智慧。

在描写“大潮”时,作者突出对景物的刻画,语言优美,修辞多样,生动而形象。比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采用的是拟人手法,将钱塘江看作一个“人”。再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作者用比喻手法,将大潮掀起的巨浪比做一堵水做的“墙”。还有,对“千万匹白色战马”等水浪的比喻,写出了大潮的流速之快、势头迅猛。从描写潮水到描写观潮的人,将潮水的涌动与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也刻画了祖国的大潮奇观。因为大潮是“奇观”,所以有“人山人海”在观望、在等待。当大潮即将奔来时,“人声鼎沸”;当大潮奔来时,人群又沸腾起来。对人群的描写写出了人们内心的亢奋与激动,也从反面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让每个观潮的人都热血沸腾。

结合对大潮的观察,潮来时有何变化?从“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的描绘中,指引学生去打开想象力,联想潮来的动态变化。再如,对大潮声音的描写,从文中标出相应的词汇。“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要提示学生体会声音由小变大的过程,并在朗读中读出大潮的气势。同样,对潮来前的江面,用“平静”来描写;潮来时的江面,用“白浪翻滚”“天崩地裂”來描写,展现大潮的“动”,一静一动的对比阅读,指引学生去把握观潮的细节,增强他们对钱塘江大潮潮水变化的过程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梳理段落关系,把握篇章结构,找准主旨要点,激发学生阅读想象。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在《观潮》中,从听其声、观其形、察其变、思其序中,促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学生深入感知大潮的壮美画面,感受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陶冶了学生对美的发现、理解和创造。07FBAAAD-314A-4C14-8CD6-3091C4956785

猜你喜欢 观潮钱塘江大潮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青年文学家(2022年1期)2022-03-11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20年28期)2020-08-06问潮金沙江文艺(2020年5期)2020-06-03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科学导报(2019年44期)2019-09-23男子观潮被卷走后又被拍回岸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38期)2019-09-10钱塘江快乐作文·低年级(2017年9期)2017-10-11过 年扬子江(2017年3期)2017-06-27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旅游纵览(2015年8期)2015-09-25全家都来学中文廉政瞭望(2015年10期)2015-09-10视觉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8期)2015-03-10

推荐访问:审美 发展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