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加强命题评估,促进课程改革

2022-08-20 08:21:02公文范文
【摘要】高质量命题评估体系是高质量命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考试命题的评估有助于发挥考试命题对教

【摘 要】高质量命题评估体系是高质量命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考试命题的评估有助于发挥考试命题对教育教学的正向反拨效应。结合2021年全省中考命题评估情况,从命题改革的功能导向、过程管理、改革成果及改进建议四个方面,阐释中考命题评估对于提高命题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中考命题改革;命题评估;价值导向;改革亮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5-0007-06

【作者简介】魏惠,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教育考试事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考试治理体系、提升考试治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平稳落地,教育生态环境正面临着由高负担、低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向低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减负加速了义务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启动,同时引发了高质量背景下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中考命题改革在这一重大演变中具有重要的指挥棒作用,对中考命题的科学评估则是促进命题改革正向反拨教学的“助推器”。

在已有制度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省教研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會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等文件要求,按照教育厅的具体部署,将中考命题评估工作作为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提高各地的命题质量、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维护初中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良好生态、促进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构建省级统筹服务平台提供核心支撑。2021年,省教研室组织了由40名学科专家组成的中考命题评估组,对全省各设区市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一、聚焦前沿,为新时代推进中考命题改革提供正确导向

近年来,我省中考命题改革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考试制度在不断完善,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在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强化对中考命题的组织领导,加强对“双减”背景下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与创新,积极探索实现“双减”目标落实与区域中考改革推进的新发展模式。省教研室坚持把握前沿,明晰评估工作思路,设计高质量的评估过程,充分发挥评估对考试评价及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引领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促进教师改进评价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政策文件自觉提升自身的认识与判断

组织初中语文等7个学科的专家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重视命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密切关注考试命题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渗透,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查,以系统、精准的筹划和判断促进命题改革,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全面推进“双减”目标任务落实。

2.以科学标准规范命题评估的过程和内容

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断完善中考命题评估体系,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总体方向和价值取向,从育人导向、制度管理、结构内容、改进治理四个方面建构本省各学科中考命题评估框架,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完善工作方案,细化评估标准、组建专家组、通识培训、分科培训、学科评估、集中论证、反馈研讨”的评估流程,分区域、分学科高质量开展中考命题评估工作,保障评估工作科学、公正、安全、有序地进行。同时,建立全省总报告、学科省级报告和市级报告三级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各地对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情况、课程实施水平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状况。

二、创新管理,为促进区域中考命题改革长足发展注入活力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事关考试工作的信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我省各设区市中考改革政策明确,宣传到位,稳中有进。(1)在考试性质上,全部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并根据国家、省中考改革要求,积极制定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形成了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模式。(2)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探索“学业考试+学业考查(实验实践技能)+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结构。考试和考查形式多样,包括纸笔测验、开卷考试、合场考试、实验操作、现场测试、听力口语测试等。(3)在招生录取上,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择校生、指标生、加分项目等有关规定,招生录取的程序、标准更加合理规范,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4)在考试命题上,注重过程性管理,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既体现全省统筹又兼顾地方创新的命题管理机制是保障我省中考命题改革得以科学、高效运行的关键。2021年各设区市中考命题程序的科学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命题管理方面,建立了命题的多维细目表、试题核检表等,以确保考试的内容效度;注重设计试题难度,坚决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减轻学生的背记负担,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等等。部分设区市加强了对本地学情与教情的考前调研,此举有利于提高对试卷难度的把握能力和试题难度预估的准确性,保证每年试卷难度基本稳定,防止由于命题人员的更换导致难度的波动。大部分设区市能正确把握初中和高中教学的关系,注意到初中教学具有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需要指出的是,少数设区市命题队伍建设还存在人员遴选制度不够严谨、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人员数量不够充足的现象,命题人员培训有待加强,命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命题保密工作有待强化;少数学科存在单纯为了高中教学“需要”而下移高中知識造成的考试内容超标现象,考试知识点不全面,大题考查非核心知识,试题情境生搬硬造等情况。

在阅卷管理方面,各设区市均实行网上阅卷制度,且基本采用“2+1+1”评卷管理模式,合理把控阅卷进度和质量,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确保阅卷工作规范有序。多数设区市在阅卷期间或结束后,及时安排人员对试卷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考试数据,或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征集对试卷的改进意见与建议。部分设区市重视对考试分析及反馈的改进研究,有效利用阅卷数据对试题质量进行分析,使试卷在效度、信度、区分度等方面有了更好的体现,并以此反拨教学、改进教学。但少数设区市还存在考试数据收集不及时、统计不完整、使用不充分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

三、提炼亮点,为巩固全省中考命题改革经验成果提供支撑

中考主要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中考的科目应完整地包括国家、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全部科目或内容,并且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的特点,合理确定考试形式和考试结果呈现方式,计分科目和分值要依据国家、省颁布的课程方案,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原则确定。我省在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进程中,执行国家意志,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并积累形成了区域经验和特色做法。

1.合理设置文化科目考试,全面衡量学生发展水平

按照国家、省的规定和要求,对本地中考文化科目内容及其考试形式、时长和分值进行合理设置,规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21年,我省有12个设区市文化考试科目在8门或以上,考试总分在700~820分之间。有3个设区市将初中生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在测评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各设区市计分科目考试时间相对集中在6月份第3周,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考试在八年级进行。各设区市继续实行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满分30分,由省统一命题,设区市组织实施,分别按英语学科总分值的15%~25%计入中考总分。仅有个别设区市存在考试科目偏少或个别学科分值偏低的现象。

2.合理设置体育科目考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21年,我省各设区市都能按照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体育与健康科目纳入中考范畴,强化体育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国家的标准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南通市体育分值比例占中考总分值的7.9%,将平时的体育成绩也按照一定的规则折算后计入中考成绩,这进一步发挥了中考评价的导向作用,有效地引导学校和学生注重平时的体育活动,促进了“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的真正落实。

3.合理设置学业考查科目,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多数设区市学业考查科目为生物、地理、艺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等。考查形式上,生物、地理为全市统一笔试,理化生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劳动技术操作能力考查为学生在校现场测试。各设区市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了灵活多样的成绩呈现方式和考查方式,考查结果以“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第或A、B、C、D四个等级计分,并将考查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或高一级学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4.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各设区市都能关注学生成长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2021年中考方案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将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纳入考生档案,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大部分设区市中考方案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结果的呈现及运用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并建立自评、他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各设区市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以及必要的过程记录等方式呈现。部分设区市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南通市作为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不断探索适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统一设计,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试图在解决综合素质评价“硬挂钩”方面实现突破,同时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来实现中考改革的突破,体现中考改革的整体性。

四、梳理问题,为设区市完善中考改革方案提供框架引领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Stufflebeam)指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我省中考命题评估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为了证明,也不仅是为了提升命题质量,其根本指向在于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为此,评估组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对考试的整体设计,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各设区市中考方案的设计应更好地体现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适应新要求,坚持高站位,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流程、全要素依标命题、审题、制定阅卷评分标准,聚焦问题,不断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努力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

一要设置合理的难度系数。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试题和试卷的难度定位。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两考合一”要突出中考的毕业考试、水平考试、标准参照考试的属性,如何保证“两考合一”中标准参照考试的实现度,同时能够兼顾(中考作为招生录取最重要依据的)常模参照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这仍是一个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控制试题难度是保证命题质量的关键问题。学科命题应基于课程标准,考试难度要保持稳定,试卷难度系数应保持在0.65~0.75之间;要以问题为导向,从考试的类型、考试的效度和考试的题型等方面研制标准、细化指标,提高命题技术,规范命题管理。

二要全面考查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中考命题应将国家课程的所有内容纳入考试范围。个别设区市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依然存在考试科目偏少或个别学科分值偏低的现象;有的科目考试命题还存在任意删减课程内容或将高中知识下移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形成。要落实好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完善考试的内容和形式,科学设计命题内容,注重基础性,增强综合性,科学设置中考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合理确定成绩呈现方式和结果运用。

三要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细化和结果的运用上做进一步的完善。要稳妥推进教育部关于“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性质,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细化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地呈现评定结果,充分发挥和凸显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作用,做到真评真用。

2.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强化命题规范,整体提升我省中考命题质量

提高命题的专业化程度,是加强命题规范、保证中考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省命题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命题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命题技术还有待提升,命题队伍的骨干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充实。各设区市要进一步加强对考试招生组织人员的专门培训,提高其大规模考试评价的专业水平和地方考试组织能力;要加强对命题人员的一般命题技术培训和学科命题研修,严格执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保证中考命题的效度和信度;要加强对生物、地理、理科实验操作等考查科目评价工作的研究与指导;要进一步规范命题过程管理,确保命题安全,建立并完善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审题人员制度、命题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以及命题评估制度等;要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在命题中的力量,并积极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考命题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科的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全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平稳推进。

3.加强对考试的评估和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中考的正向反拨作用

各设区市应充分利用中考数据,做好考后调研和意见征集,更好地发挥中考的价值和导向作用;要做好对考试数据的分析工作,结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指导,为提高命题质量提供服务;同时要基于数据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

一是要做好学科命题的自评。学科自评报告应注重对内部一致性的分析,即多维细目表与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一致性、试卷考查内容与多维细目表的一致性分析;同时要做好学科典型题的分析,遴选出阅卷中的优秀试题,包括“试题、学生总体表现、典型作答、综合分析”等,总结命题经验,分析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二是要做好全省中考命题评估。进一步健全中考命题评估的工作机制,完善评估工作方案和学科评估标准,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的发布及反馈方式;结合命题评估反馈进行相应的命题培训,并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培训效果,以命题考试所体现的命题思想引领学校坚持素养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业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加强和改进理化生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

各设区市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文件精神,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設置的重要内容,夯实基础,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努力构建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理化生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究,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强化督导考核,健全理化生实验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理化生实验教学考查工作的统筹力度,不断总结近年来理化生实验考查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强化对理化生实验考查的督导评估和检查结果运用,为2023年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 爆破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科技研究·理论版(2021年5期)2021-09-10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33期)2020-09-10试论新常态下中职蒙语文教育的价值导向锦绣·下旬刊(2020年9期)2020-01-2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经济法价值导向问题研究锦绣·中旬刊(2019年3期)2019-09-10浅谈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导向今传媒(2019年8期)2019-09-03树立学生绿色家园我维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40期)2018-10-21孟子的人性观及当代价值青年时代(2018年17期)2018-09-14专利复审中的证据规则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18期)2018-05-14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导向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23期)2018-01-03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导向研究艺术科技(2016年11期)2017-05-05

推荐访问:命题 课程改革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