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孩子的童年里,父母是唯一重要客体

2022-08-21 14:35:07公文范文
李闻天父母越重视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投入,孩子就更容易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从而更有机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李闻天

父母越重视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投入,孩子就更容易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从而更有机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直以来,孩子的童年和父母的童年差距都很大,50后的父母很难理解70后孩子的想法;90后的父母同样不知道10后的孩子心里想些什么。那么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养育孩子的原则是不是也变了呢?并没有。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并没有什么变化,70后和10后的孩子童年的心理需要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当下这个时代的父母,遇到的在养育方面的挑战更大、更复杂。

童年与一生的复杂关系

最近网络上又带火了阿德勒将近100年前说的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一方面是因为我的临床经验,我在心理门诊接待了很多青少年和成人来访者,听了很多他们的故事和心声,深有感触,他们的心理困境大多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慢慢积累,直到要独立面对社会和未来的年纪,所有问题才得以爆发出来;另一方面是很多实证研究已经表明,一个人在童年时受到重要抚养者的情感支持是什么样,这些体验在20年甚至30年后还会对其教育、社交和亲密关系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事实上,儿童永远都包容着父母,即使受到了伤害,他们都会无条件地原谅父母。因为童年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没有发展出明确的自我概念,他们总是把遭受的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当然。所以,有些父母的严厉和控制在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效果最好,孩子被“训练”得既安静又听话;直到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那些苦恼和愤怒才会显现出来,父母才惊觉,自己的孩子就像变了个人,实在是太“奇怪”了,殊不知,孩子的自我怀疑和情绪的爆发往往从童年就开始积累了。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什么样子、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谁都没有办法选择。因此,如果用童年决定论来给人的一生下定义,并不合适。无论我们的童年是充满欢乐的还是布满创伤的,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发展出不同的技能,具备不同的优势,从而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

童年和童年之间没有办法简单地比较谁的更好。不管什么样的童年,对于成长都有非凡的意义。那些在包容和安全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接纳自己,善于解锁知足常乐的人生密码,享受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幸福;那些从小生活在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环境里的孩子,也许非常缺乏安全感,但因而会发展出一套卓越的生存技能和保护自己的意识,好让自己更能抵挡生活中的风雨;那些从小被严厉对待的人,习惯了时刻鞭笞自己,也许总会负重前行,对自己不够满意,但也许因而也会成为时间管理大师,在学习和工作方面比别人更有效率。

既然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理由喜欢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快乐童年的家庭要素

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在当今生活节奏快的年代,家庭教育的要素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要素是一致的,要求父母能够做到以下4点:

父母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个焦虑的母亲是无法让孩子感觉放松的,一个总是在玩手机的父亲也很难说服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保持开放的心态

新时代下,孩子接触的事物和父母童年时大不一样,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世界感兴趣,陪伴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也许孩子喜爱的一些事物在父母眼里既无聊又无脑,但这可能是孩子之间重要的共同话题,儿童需要与同龄人进行必要的社交活动。父母应以理解的姿态对孩子保持好奇,因为很多父母直到孩子到了青少年出现问题不得不坦露心声后,才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孩子。

把和孩子的沟通变成“双向”的

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并不困难,但特别容易就成了“讲大道理”,这是单向的输出,没有孩子喜欢硬灌的知识或者鸡汤,所以很多父母委屈地发现,自己一腔热忱地关注孩子,最后换来的是,孩子一听自己说话就烦。“双向沟通”对于父母来说,难的是“听”,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不加评判地听完孩子说的话,这对于那些喜欢用理性说服孩子的父母来说,实在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我相信绝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但是很多孩子的感受却并不是如此。他们觉得父母之所以爱自己,是因为自己实现了父母的期望,成绩必须好,钢琴必须得考过十级,只有这样,父母才舍得夸自己两句,才能够对自己挂上笑脸;反之,如果自己有一天考不好或者不再坚持弹钢琴,父母一定会收回他们的爱。很多父母听到孩子的感受后都会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所以,爱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才行,不要吝啬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欣赏和爱,即使在他们面对困难和自我怀疑的时候,相信身后始终会有爱的支撑,才会无惧风雨。

● 有一个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 有一对关系稳定并能给予孩子适当情感回应的父母;

● 有一条既能让孩子探索世界又能让孩子产生规则意识的边界;

● 有一方允许孩子充分表达情绪的包容的空间。

当今父母面临的两大挑战

这个时代给父母提出了很多养育挑战,有两个挑战更为突出。

缺少陪伴的时间,但陪伴只有一次

在当下“内卷”横行的社会,父母们回到家都已经身心俱疲,既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现在的留守儿童现象不只发生在农村,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也为数不少。这种缺少陪伴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把孩子甩手全盘丢给老人带,好像孩子也安安静静、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但其实隔代养育无论是从情感支持还是边界建立各个方面,都是无法与父母亲自养育的效果相比拟的。

我在心理门诊看到很多痛心自责的父母,在孩子童年时需要父母付出的时候,因各种原因父母没能及时地付出,到了孩子将要成年的年纪,因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出现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这个时候想要“还债”做好父母的角色,怎奈孩子已经无法重新长一遍,成長任务也更加偏向与同龄人建立关系而不再像童年那样需要父母,这时父母才开始追悔莫及。

所以,在父母能够为孩子的童年付出的时候,要把握孩子这一生唯一的机会。因为,也许对于父母来说,生活中有着很多的重要客体;而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时的重要客体,父母就是唯一。

缺乏养育平衡,需要更多地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据我观察,不少父母处在没有节制地宠娃和过度“鸡娃”的两个养娃极端。

有的父母自己的童年记忆里充满了控制和严厉,就补偿式地一味地纵容孩子;或者生怕给孩子的童年带来心理阴影,不敢设立规则。这会让孩子无法建立是非意识和边界意识,在外与他人交往时,容易经常闯祸,比如不经他人允许就动别人的东西或有不恰当的肢体接触,而这些行为既惹来了周围嫌弃的目光,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有一些来访者,到了成人的年纪在人际交往方面总是遇到困难,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往往愤愤不平,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人际边界,是因为小的时候即使他故意闯了祸,父母也会笑脸相迎,用一句“还是个孩子嘛”合理化了他所有的不良行为,导致他到了成人的年纪,还在体验孩童时代的手足无措。

有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把教育的内涵简单地理解为“提高智商”,结果一些孩子对和学习相关的一切事情都丧失了兴趣。我有很多青少年的来访者,父母着急得不得了,孩子小的时候成绩那么好,为什么到了高中居然就不想上学,吵着闹着要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这件事从来都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自己做的。如果由于父母“鸡娃”,童年的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满,孩子就没有机会去探索外部世界,没有机会去发现自己擅长的事情,没有机会和其他同龄孩子发展社交技能,没有机会在面对困难时处理自己的挫折感,也没有机会认识自己。而这些方面,在孩子步入成人世界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比“智商”本身更加重要。

养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扮演好称职的父母属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思考,更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了解孩子在童年的心理发展需要安全感、自主探索外部世界的空间、父母适当的情感回应等,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发展其兴趣和长处,做孩子发展的鼓励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猜你喜欢 养育心理孩子 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养育学堂动漫界·幼教365(小班)(2019年1期)2019-06-11养育学堂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9年1期)2019-06-11养育学堂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9年3期)2019-06-11养育学堂动漫界·幼教365(小班)(2019年3期)2019-06-11你是否也在为孩子不爱喝水烦恼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6期)2018-05-14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英语学习(2016年1期)2016-09-10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喜欢“窝里横”的孩子小猕猴学习画刊(2006年8期)2006-07-12

推荐访问:客体 童年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