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黄花菜叶锈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2021-11-05 10:56:00公文范文
谭小艳马耀华李创王玲玉摘要:为了有效防控黄花菜叶锈病,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借庄村叶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

谭小艳 马耀华 李创 王玲玉

摘 要:为了有效防控黄花菜叶锈病,对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借庄村叶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防治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叶锈病的发病及防治情况,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病害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了解发病程度。在显微镜下进行叶片病菌形态观察。叶锈病对黄花菜的种植影响非常大,60 %以上种植面积重度发病。大棚收获前期发病率最高为7.5%,病情指数0.83。收获后期管理粗放的大棚发病率达到100%,病情指数为100。防治建议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主导的对策,杀菌剂交替或者混配使用。收获期后还应继续加强对锈病的防治。

关键词:黄花菜;叶锈病;调查;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05-101-04

Investig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daylily leaf rust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TAN Xiaoyan, MA Yaohua, LI Chuang, WANG Lingyu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27716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aylily leaf rust, we investigated the morbidity of Daylily leaf rust at the Jiezhuang village which located in Wennan Town, Xi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nalyzed the prevention status, and propos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prevention of daylily leaf rust in Jiezhuang Village, and then the disease was investiga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calculated the incidenc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to comprehend the incidence degree. The morphology of leaf pathogen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 Leaf rust had an extremely impact on the planting of daylilies, with more than 60% of the planting area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e-harvest morbidity of greenhouses was 7.5% and the disease index was 0.83. The incidence of extensive management in the late harvest period reached 100%, and the disease index was 100.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ylily leaf rust are based on the selection of disease-resistant cultivars, agricultur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should be combined in together and chemical control should be taken as the leading strategy. Fungicides which have good inhibitory effect to leaf rust, can be used alternately or in mix.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gainst rus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fter harvest.

Key words:
Daylily; Leaf rust disease; Investigation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黃花菜是我国的传统特色蔬菜,不仅具有色泽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而且具有清神、醒脑、清热、解毒等多种药用功效,由此得名“忘忧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花菜还具有较好的健脑益智、抗衰防老之功能,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效果,也有报道表明,黄花菜75%醇提物(HCE75)具有抗抑郁活性,主要物质为芦丁和橙皮苷[1-2]。1998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被中国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黄花菜第一镇,黄花菜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2003年该地区黄花菜又被评为中国绿色食品[3]。但近年来受病害的影响,黄花菜的产量连年下降,主要病害有叶锈病(Daylily rust)、叶斑病(Daylily leaf streak)和叶枯病(Yellow leaf blight),其中叶锈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各种植区黄花菜的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其病菌为萱草柄锈菌(Puccinia hemerocallidis Thum),转主寄生,在黄花菜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在黄花龙芽或败酱草的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冬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土表越冬。据报道,湖南邵东县黄花菜叶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相继混合发病后可造成20%~30%的减产[4]。河南信阳县的黄花菜叶锈病平均病叶率为35.2%,最高达58.7%,严重制约了信阳黄花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5]。甘肃庆阳县[6]、浙江仙居县的黄花菜亦受黄花菜叶锈病的危害造成产量下降[7]。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笔者对山东省新泰市黄花菜叶锈病的发病情况、防治现状等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提出了防治策略,以期为黄花菜的防病增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方 法

1.1 問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位于新泰市汶南镇黄花菜主产区借庄村,发放调查问卷26份,收回26份。主要调查内容有种植面积、种植形式、种植品种、发病时间、锈病发病情况、施用农药种类等。

1.2 病害调查

1.2.1 病害调查分级标准 为了方便调查黄花菜叶锈病的发病程度,制定了黄花菜叶锈病的分级标准(表1),分级依据是记载植株上每张叶片的发病率求出平均数,作为每个植株的发病率。

1.2.2 病害调查方法 2016年1月8日对当地农民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了解了锈病的发病时间、覆盖范围和发病程度。2016年4月30日和7月20日分别进行了实地调查,随机抽取3个大棚进行病况观察,大棚分别编号为1、2、3。对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分别计数。按照病害分级标准记录,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1.3 发病症状及病菌形态观察

于2016年4月30日黄花菜花蕾初步形成时,选择历年早发病大棚和重病大棚作为观察点,拍照并采集病叶,进行系统观察。切取黄花菜发病叶片,置于奥林巴斯生物显微镜(BX53+DP80)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TM-1000),对病斑的显微结构和孢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

2 调查结果

2.1 黄花菜叶锈病发病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泰市汶南镇的黄花菜种植面积达666.7 hm2,借庄村种植面积达133.3 hm2,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黄花菜种植形式为大棚和大田,主要推广大棚种植。汶南镇现有黄花菜品种20多个,其中主要种植品种为五月花、清早花、大叶花、四月花等。叶锈病对借庄村黄花菜的种植影响非常大,大田发病约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大棚第1次从4月份开始发病,第2次在7、8月份时发病。所抽查的样本显示60%以上种植面积(10 990 m2)重度发病,19%种植面积(3470 m2)中度发病,21%种植面积(3820 m2)轻度发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黄花菜收获时期,叶锈病通过喷洒化学农药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施用农药种类主要有:66%的种植户喷施三唑酮(Triazolone)、20%的种植户喷施百菌清(Chlorothalonil)、14%的种植户喷施多菌灵(Polymyrtle),一般喷洒三唑酮2~3次,锈病得到了暂时的抑制。但据当地农民反映,施用三唑酮后黄花菜生长速度显著减慢,因此三唑酮可能抑制植株的生长。收获期过后,进入营养积累期,种植者对黄花菜疏于管理,锈病开始暴发,高温多雨时暴发时间可能提前,感染后的叶片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影响黄花菜次年的产量,大约下降15%左右。

2.2 黄花菜叶锈病大棚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2016年4月30日大棚黄花菜收获前期病害控制较好,大棚3黄花菜叶锈病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为7.5%,病情指数为0.83。2016年7月20日大棚黄花菜收获后期病害增长迅猛,管理粗放的大棚1发病率达到100%,病情指数为100。此时锈病处于暴发阶段,黄花菜叶片出现干枯,施用农药已经无法控制。因此,在收获后应加强对锈病的防治,减少侵染源,避免孢子在田间积累造成第二年病害的大规模流行。

2.3 黄花菜叶锈病症状及病菌

叶锈病菌在黄花菜叶片表皮下形成黄褐色脓疱状突起的小斑点,多生于叶背,逐步扩展后突破表皮(图1-A),散发出大量铁锈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图1-B)。夏孢子淡黄色、卵圆形,内有1~3个油球(图2-A),表面有刺(图2-B~C)。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造成多次侵染,受害黄花菜叶片表层明显翻卷,叶片渐枯黄,严重时叶片或花茎变黄褐色枯死(图1-C),直至整株枯死(图1-D),花薹短瘦或根本不能抽薹,花蕾易凋萎脱落。侵染后期叶片两面产生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呈黑褐色,长期留于寄主表皮下,但不破裂。冬孢子双细胞有柄、壁厚、淡褐色、似短棒状。

3 讨论与结论

3.1 黄花菜叶锈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3.1.1 气候因素 在新泰地区,黄花菜叶锈病发病规律大致如下: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 ℃,湿度为85 %以上。大田种植大约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发病,到7—8月份若遇暴雨,加速孢子堆的破裂,叶锈病大面积暴发。大棚种植每年发病2次,第1次从4月份开始,第2次在7、8月份老叶收割后新叶处于15~20 cm时发病,夏孢子粉随着风、雨、虫等的传播,病害扩散开来。10月份随着气温降低,叶锈病暂停蔓延,但几场秋雨过后病菌继续危害秋苗。据报道,缙云地区5月中旬就开始出现发病症状,6—7月最为严重[8]。甘肃庆阳地区暴发于8—9月[6]。不同地区黄花菜叶锈病发病时间虽然不一,但只要温湿度合适就开始发病。因此控制病害的关键是根据发病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间,收获期后的防治不能忽略。

3.1.2 株龄和种植密度 黄花菜是多年生植株,株龄在6~12年时为高产稳定期,高产期过后成为老龄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发病程度加重。零星或者单行种植、小密度种植发病时间晚且发病程度低。当种植密度增大时,病害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新泰地区黄花菜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50 cm,窄行30 cm,667 m2 栽3000棵,种植密度过大,易导致叶锈病的暴发流行。

3.1.3 栽培管理与施肥 管理完善的种植田叶锈病发病率明显低于管理松散的种植田。叶锈病的发病率也与施肥有关,偏施氮肥的种植田发病率高、发病早,氮磷钾配比均衡的种植田发病较轻。

3.2 黄花菜叶锈病的防治对策

3.2.1 选育抗病新品种 新泰地区引进的黄花菜品种普遍为易感植株,而当地的山针针抗病能力较强,但品质不好,产量不高。邱亨池等[9]研究发现组培花、三月花、渠县花等14个品种均表现为高抗。邵东县种植者通过长期的选育获得了丰产抗病能力好的品种:四月花、长嘴子花、白花等[4]。河南信阳县选育了长嘴子花、茄子花、五月花等抗病品种[5]。我国目前黄花菜主要为四倍体品种,虽然二倍体的抗病性要高于四倍体[10-11],但是四倍体黄花菜高产,因此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应积极选育高产抗病的四倍体黄花菜品种。

3.2.2 农业防治 改善种植管理状况,合理使用氮、磷、钾肥。种植密度建议采用株距40 cm,宽行90 cm,窄行50 cm,每667 m2适宜栽植1000~2000棵。及时清除种植区周围的转主寄主黄花龙芽和败酱草。对发病初期的叶片及时清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用石灰粉和草木灰对土壤消毒。老龄植株要换代更新,提高抗病能力。WEI B D等[12]研究发现,强光对锈病孢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温室种植时合理地调整光强,可将锈病发病时间控制在收获期之后。

3.2.3 化学防治 在山东新泰地区对黄花菜锈病的防治主要采用三唑酮,但效果不佳,病害容易复发。COPES W E[13]研究发现,双氧水对柄锈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每周使用一次,相当于嘧菌酯和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的防治效果。DONG W B等[14]提到了黄花菜裸根在嘧菌酯、戊唑醇或甲基硫菌灵溶液中浸渍5 min,可显著降低病害的发展。喷洒嘧菌酯、氟嘧菌酯或戊唑醇后显著降低了黄花菜叶锈病的发病程度。BUCK J W等[15]在温室实验中评估了不同类杀菌剂对锈病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QoI类农药杀菌剂能显著抑制柄锈菌夏孢子的产量。ROBERT E等[16]研究了不同杀菌剂的使用组合和使用间隔,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量,嘧菌酯在使用间隔为14 d 时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

因此,对黄花菜叶锈病防治的建议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主导的对策。化学防治可选用嘧菌酯、三唑醇、烯唑醇等对锈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交替使用或者混配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为了避免农药残留、抗药性等问题,可以考虑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此病,也可采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方法,以达到对锈菌的防治目的[17]。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大同黄花席上珍品[J].中国食品,2014,(6):116-117.

[2] 杜秉健.黄花菜水醇提取物的抗抑郁和促睡眠活性及综合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3] 王业训.新泰市汶南镇黄花菜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國农业科学院,2013.

[4] 周检军,李红云,许云和,等.黄花菜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2(3):46-48.

[5] 雷福成,刘红敏,杨国兴.黄花菜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02-103.

[6] 杨正锋,王本辉,范学钧,等.黄花菜锈病转主寄生及其发生、流行与防治研究[J].蔬菜,2005(8):24-25.

[7] 王乃庭,张小来,泮建富.黄花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2008(4):21-22.

[8] 胡岳标.缙云黄花菜三大病害发生趋势与防控[J].中国农业信息,2015(4):86-87.

[9] 邱亨池,杨峰,铁曼曼,等.黄花菜锈病抗源材料抗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42-43.

[10] 何琦.不同倍性萱草(Hemerocallis spp. & cvs.)杂交育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11] EUGENE B,CECIL P,MICHAEL A,et al.Survey of 575 daylily cultivars for severity of daylily rust in a Southern Mississippi Landscape[J].HortTechnology,2015,25(4):551-564.

[12] WEI B D,JAMES W B.Effect of light on in vivo urediniospore germination,lesion development and sporulation of Puccinia hemerocallidis on daylily and Puccinia pelargoniizonalis on geranium[J].Mycologia,2011,103(6):1277-1283.

[13] COPES W E.Concentration and intervals of hydrogen dioxide applications to control Puccinia hemerocallidis on daylily[J].Crop Protection,2009,28(1):24-29.

[14] DONG W B,JEFFERS S N,BUCK J W.Management of daylily rust with different fungicid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J].Plant Disease,2013,97(7):921-926.

[15] BUCK J W,WISE K,DONG W.Effect of postsymptom application of fungicides on urediniospore production by Puccinia triticina on wheat and P. hemerocallidis on daylily[J].Plant Disease,2011,95(3):325-330.

[16] ROBERT E,KATHERINE S,TIM B,et al.Management of daylily rust with different fungicide combinations and spray intervals[J].Plant Disease,2016,100(1):188-191.

[17] 邱德文.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1):39-45.

猜你喜欢 黄花菜调查防治 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7-16气候要素对黄花菜田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与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33期)2020-12-03黄花菜保存期间变质原因及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12期)2020-05-11这种菜比核桃还补脑!养生阅刊(2020年3期)2020-02-29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8期)2019-10-08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节约办法探析商情(2019年38期)2019-09-20鲜黄花菜吃前泡个“盐水澡”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8年12期)2018-01-15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7期)2016-12-16“全面二孩”政策下的护理人力资源调查分析及对策管理观察(2016年31期)2016-11-30沥青路面离析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4期)2009-05-24

推荐访问:叶锈病 黄花菜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