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富春山居图》新现第“九”个人考辨

2021-11-07 12:14:44公文范文
摘要:《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经典巨作。全卷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老画家所绘

摘要:《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经典巨作。全卷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老画家所绘天、地、人三者关系之间,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人物”共画“八”个人,是中国美学界近700年的一致共识。然而,临摹者或者观者对此画观察的仔细程度,决定能否找寻出老画家当年隐逸的自画像,即第“九”个人。

关键词:人物;九;隐逸;全真

在图1乾隆皇帝请大臣梁诗正代为执笔的御识开篇部分“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久”这一竖列文字正下方处为一座小桥。横观全卷(剩山图2座桥、无用师卷4座桥)共画有6座小桥,然而,这一座桥最为特殊:一、桥面长度画约7—8厘米,是6座中画得最长的一座;二、桥的意境离观者最近,以致桥面两侧护栏的四方点小隔栅都清晰可见;三、因当年吴问卿病危火殉所致把本有的桥桩部分彻底烧没,连下半边栏杆也烧得所剩无几。可谓世事无常、如画沧桑。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位历经磨难、悟透生死且常云游在外的元代老者,手执画笔,悄然出现在小桥右侧。其形象仙风道骨,人物笔法及构思堪称“糊突其笔、脱化浑融”,此隐逸意境和北宋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范宽”二字的隐匿,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一个藏的是“人”,另一个藏的则是“字”而已。

不妨拉近距离明察小桥部分(图1)。牢牢植根于小桥右边栈台与坡石间的那棵老树,其枝干势左趋桥,娑婆展枝,与桥对岸一簇稍高的老树次干,隔空相邀,仿佛正迎接一位画卷的主人公入场。这个“神现”人物发髻盘顶,右手执笔,缓步渡桥,可谓闲逸自在,正带领观者进入远离尘嚣、不住悲喜的“全真”富春山水。老者右手执的应是“毛笔”而非“藜杖”,“遇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此段殊为全卷留白极致处,惜墨如金,出有入无。在极不起眼的树枝与小桥掩映下,老画家黄公望匠心独运,将这个人物巧妙地藏匿于树桥之间,一藏就近700年。

众所周知,点景人物乃历代山水画之灵魂,如隋唐的工细、宋代的多姿、元代的简约。然而黄公望所绘此人物的逸笔草草,看似简单,实属极难。若笔法未入炉火纯青之境,岂敢在人物头顶上做玄之又玄的“文章”,弄不好就会“人毁树亡”,而黄公望当时虽年事已高,但仍道性使然,于绘画过程中,无不心之所向,笔之所往。

一株垂枝与人物盘顶发髻神然相遇,巧妙地晃过了芸芸观者的察觉。但如果试着把这一垂枝輕轻拨开或者移走,见图2,生动的人物形象即刻跃然眼前。再加上后来火殉事件,如有神助般地将这一人物隐藏得更是天衣无缝了。不知老道士这一卦有无算到。从台湾美学家蒋勋的《富春山居图》赏析中,观众便可深刻领悟到老道士黄公望易理之厉害,如关于“九”爻的两卦:“潜龙勿用”(“潜龙”通“乾隆”,因真伪误读而致此卷勿用)、“群龙无首”(火殉将原本完整的一张画烧成一头一尾两卷)。或许有人说,这些分明是我们后人的猜测。但蓦然回首,好像有那么一回事。怪不得老道士在画卷跋尾中暗语性地写到:“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

数字“九”在儒释道三教中有着非凡的义理,可谓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也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黄帝内经·素问》有:“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这里“九”是最大阳数。而内蕴关联的《道藏》中更是收录了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的《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一卷、《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此三卷皆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正如黄公望所言:“闻说至人求道远,丹砂原不在天涯。”从《道藏》中所收录黄公望的三篇丹诀,可以看出黄公望虔诚的全真信仰。

我也在黄公望众多的画作名字中(见表格),试图搜寻出他对数字“九”的特殊寄情:一、《九珠峰翠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347年为草玄道人杨维祯所作);二、《九峰雪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349年为文人班惟志所作);因为松江一带九峰(畲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等九座山峰)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道教名山,黄公望不可能在创作这样一个题材时闭门造车、草草而就,而必然要亲自前往拜谒,并用心感受其氛围后方能落笔。同时,画家之所以要选择九峰为创作题材,恐怕也是有意为之,这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虔诚之心,正所谓一片痴心在“九”峰。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完满者死后可往西方极乐世界,身坐莲花台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浅不同,而所坐莲台有“九”等之别,“九”品莲台是最高一等。

通过对黄公望有记载的绘画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其名字中出现数字的概率极少。然而,可考证带数字的作品名字中,不期而遇全是以“九”字开头,其余数字几无。

黄公望是元代江南一带有名的全真教老道士,深谙儒释道精髓。道教认为天有“九”重之说,又名“九重天”,即最高层之意。佛教中也有“九天”之说,“九九归真”是指圆满的意思。

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即与道教信仰紧密相关,黄公望的宗教信仰和他现实生活中的内炼妙悟助其画格画品之高妙逸迈,最后完成虚寂道境思想的可视化《富春山居图》的诞生。

《富春山居图》里这个新发现的第“9”个人物,用笔应在8到10笔间,一气呵成,人物勾画巧妙,笔法精准超逸。或将成为世界上最早最玄机的“隐逸自画像”了。

(作者简介:黄健飞,本科,单位:上海富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中国古代绘画)

参考文献

1.黄公望《写山水诀》第十条。

2.黄公望《写山水诀》第十三条。

3.《道藏》第4册,P973页。

4.《道藏》第4册,P382页。

5.《道藏》第10册,P695页。

6.黄公望《临李思训峤秋云图》题游仙诗。

猜你喜欢 人物 小议连环画中古代人物的表现特点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11期)2018-01-0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之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指导新课程·上旬(2017年9期)2017-11-21《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文学教育(2017年11期)2017-10-23“灰尘”与 “亮光”的碰撞教师·中(2017年7期)2017-08-09浅析《长恨歌》中长脚的人物形象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9期)2017-05-06历史故事的舞台化演绎—浅析林兆华版与田沁鑫版话剧《赵氏孤儿》的艺术形式魅力中国(2016年34期)2017-04-20“表演”是塑造人物的灵魂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浅谈戏剧表演如何走进人物心理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生来彷徨艺海(2015年9期)2015-12-02浅谈我的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特点雕塑(2015年4期)2015-10-15

推荐访问:山居 富春 新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