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路径分析

2021-11-09 10:50:53公文范文
摘要:近年来,高校应届生面临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增大的局面,可能诱发更多心理危机。高校应依据

摘 要:近年来,高校应届生面临毕业压力、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增大的局面,可能诱发更多心理危机。高校应依据生命至上、系统性、及时预警、联动性等干预原则,通过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危机风险防控、跨部门联合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等四个途径,针对应届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助推高校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41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门槛提高、社会就业竞争增大、考研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应届生毕业、就业和升学压力增强,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危机风险。有研究总结某高校学生自杀危机案例,发现自杀学生中毕业生占比最大,本科生自杀者中大四学生人数最多,且每年3-5月是自杀高峰期。因此,做好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确保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引领学生构建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推高校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1 高校应届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1.1 毕业压力增大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高校要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大学毕业门槛的提高,势必加大毕业难度,增加毕业压力。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保证和持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会严抓考试、狠抓教学和毕业质量,其学生学业和毕业难度都相对更大。另外,在院系或学科层面,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拟申请硕士或博士点的专业,对毕业生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结题、毕业论文审核、答辩考评等方面提出比其他院系或专业更高、更严的毕业达标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增加毕业压力。居家隔离期间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容易受到網络质量、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返校进行论文所需的实验或数据采集,可能严重影响论文完成和论文质量。

1.2 就业压力增大

应届毕业生总量增加,社会职位供给不足,尤其是企业人才客观需求下降,应届生就业难度增大。拉勾大数据研究院《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报告》显示,我国2020年应届毕业生高达874万,比2019年增加40万人;受疫情影响,39.29%的企业缩减了校招岗位。同时,部分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尤其是学历、社会实践与实务工作经验、英语和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毕业生“求职难”“就业难”问题。此外,对于部分应届生来说,疫情期间求职和就业渠道不够通畅、返校和外出受阻,耽误了线下实习和试用机会,阻碍了线下求职过程,给面试和顺利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1.3 升学压力增大

随着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多、“僧多粥少”现象更加明显,加之考核难度逐年加大,升学压力显著增大。《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增长17.59%;往届生比例不断提高。

在硕士研究生升学考试方面,一是各高校推免名额比例增高,考研难度加大,如“双一流”建设高校保研率一般在40%左右,部分高校甚至高达50%及以上。二是备考压力大、时间长,大部分学生复习时间长达半年,跨专业或者报考目标定位较高的复习时间更长;拟报考专业和院校综合信息分析难度大,目标定向困难;复习状态不规律、不稳定,容易受到同寝室、同班、同专业其他考研同学干扰,影响复习效率。三是初试难度增大,数学考试难度稳居高位,专业课考试不指定含参考教材在内的复习资料;尤其是深圳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从2021年起进行研究生招生改革,将专业硕士学位考试科目中的数学二、英语二相应调整为数学一和英语一。四是复试难度加大,各专业复试资格分数线历年升高,复试时对考试的评价要素增多,侧重于关注其潜在研究能力和培养潜质;调剂难度增大,调剂名额减少、网络窗口开放时间短,部分高校不再接受调剂学生。

2 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2.1 生命至上原则

按照《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等文件要求,高校要“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心理危机发生后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展开干预行动,立即脱离危险情境及时上报危机信息、准确评估伤害风险。干预中要以学生为本,将“生命至上”理念贯穿始终,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2.2 系统性原则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防控预案,制定标准化、操作性干预流程和路径,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提前做好校内外软硬件干预资源储备,确保干预路径绿色通畅、干预过程专业有效、干预结果高效满意。

2.3 及时预警原则

危机干预重在早防范、早预警和早干预。高校要主动策划和实施毕业季心理教育和帮扶工作,培养毕业生积极心态、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主动排查存在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重点学生,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减轻心理压力,让危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减少危机发生概率和不良后果。

2.4 尊重和保密原则

要严格遵守心理危机保密原则,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维护其人格和自尊。要避免贴负面标签,禁止将帮扶和干预责任“下放”给心理委员、舍友等学生同辈;若确实需要学生参与,需遵照保密原则,防范隐私信息通过外泄和传播。

2.5 联动性原则

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等负责人要参与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领导工作。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也需要校内多部门联动、合作,及时、高效识别危机风险,防控危机的发生和恶化。当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时,高校要联合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公安110系统协同干预。

3 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路径

根据危机刺激源的不同,心理危机可分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种类型,心理危机存在不同的发生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应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高校应届生心理危机干预可通过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危机风险及时防控、跨部门联合干预以及心理健康促进服务等实践路径展开。

3.1 识别和评估心理危机风险

心理危机的发生往往有诱发因素,且危机行为发生前存在语言、行为、情绪和躯体等方面的前兆表现。有研究调查发现,疾病、家庭问题、学校负性生活事件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其中学校负性生活事件是主要诱发因素,学业困难和恋爱问题是最重要原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自杀高危因素。因此,积极识别、评估和预警高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是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1.1 心理危机风险识别方法

(1)分解分析法。排查可能诱发毕业生出现心理危机的相关环节、流程,识别出与高危风险行为密切相关的风险点,分析风险项、潜在风险环节、具体风险点。

(2)案例法。全面收集、调查了解本校近十年毕业生心理危机相关事件,逐一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详细回顾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处置结果,总结出可能诱发毕业生心理危机的相关因素。

(3)测试法。应用量表或问卷掌握毕业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压力应对方式,尤其是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筛选出遭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不良情绪严重、应对方式消极且极端的学生。

3.1.2 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主体

为充分发挥全员心理育人效用,毕业生心理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主体应涵盖所有与毕业生可能密切接触的人员,主要包括几点:(1)学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校医院、就业中心、宿舍管理员等与教育教学和校园生活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职人员;(2)辅导员、班主任、教务老师等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关的学院教辅人员;(3)课程教师、实验室教师、导师等与日常学业学习相关的教职人员;(4)班干部、心理委员、舍友等朋辈学生;(5)家长;(6)专兼职心理老师需在危机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全程提供專业指导。

3.1.3 心理危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毕业生心理危机存在六个一级风险项、十五个二级潜在风险点、高-中-低-无四个风险等级。具体为几点:(1)学业风险,学分是否修满、有无违纪记录及撤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和答辩情况、考研或考博是否成功;(2)就业风险,有无确定就业单位及签订就业协议书、毁约、自主创业等情况;(3)经济风险,助学贷款履约及经济困难问题;(4)情感风险,有无重大恋爱挫折和家庭危机;(5)健康风险,有无身体残疾、生理疾病和明确诊断的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以及就医情况;(6)偶发风险,有无其他突发重大负性生活事件。

3.2 及时防控心理危机风险

高校要建构良好的“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班级-宿舍-家庭”五级联动干预资源,落实“关怀-筛查-教育-帮扶-辅导”五位一体风险防控策略,将毕业生心理危机风险防控节点尽量前移,根据不同风险项、潜在风险问题、风险等级进行差异性、针对性危机风险防控。主要防控措施包括:(1)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筛查重点学生;(2)校纪、校规、就业政策等教育和讲解;(3)学业指导、论文指导、经济补助等现实问题帮扶;(4)心理讲座、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5)主动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

3.3 启动跨部门危机干预联动机制

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需要在校领导指导下联合多部门合作进行,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危机可能不良后果,杜绝严重不良后果。成立由学校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组员接受组长的统一安排和调度。某一部门获得心理危机信息时,根据危机的严重程度和时间性,向小组副组长或组长汇报,其他部门配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完成。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畅沟通。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成员,以及可能参与到干预工作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需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旦发现毕业生存在中高危自杀信号,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1)由学院分管领导负责,成立监护小组,并指导将有自杀危机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组织专人实施全天候监护;(2)立即进行家校沟通,要求家长尽快到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3)自杀高危时,立即联动保卫处、校医院等部门送医诊治,并陪同家长办理请假、休学或退学等相关手续;若家长要求将学生带回家里接受治疗,需做好危机教育和协助工作。

3.4 开展毕业生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1)开展针对性心理素质活动。就毕业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讲座或素质活动引导其积极心态和合理应对压力。实践上可提供讲座菜单供学生自选,心理中心提供心理宣泄场所,开通毕业生心理咨询绿色通道等。

(2)进行模拟面试。学院联合心理中心、就业中心联手组织校园模拟面试活动,专家老师现场指导和个性化建议,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面试技能、缓解面试压力、提高目标岗位胜任力。尤其要重点帮助不善言谈、个性内敛、容易紧张焦虑的学生。

(3)举行毕业关怀活动。构建快乐毕业校园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毕业关怀活动。比如,通过摄影、视频、征文、留言征集、徒步等活动,以及赠送文创用品等,为毕业生提供积极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加强其与学校的情感联结、集体认同。

(4)积极自我关爱。比如,在毕业前与心理老师进行一次自我探讨;和辅导员或导师长谈一次,聊聊大学收获和感受;拜访一位敬仰的师长,聆听对方的生涯建议;整理书架,记录大学的阅读目录;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与难忘的校园一角合影留念并题词;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与父母、亲人或者朋友交流毕业前感受;记录大学可能的遗憾与未来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浩,王群,黄俊锋,等.大学生自杀性事件发生的特点及管控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某高校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nh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shtml.2017-01-19.

[3]冯正直.军人心理危机与干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4]杨振斌,李焰.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的个案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8):96-98,109.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应届生路径分析 解析校招,读懂毕业生人力资源(2019年9期)2019-10-07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运用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14期)2019-07-19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科教导刊(2018年23期)2018-11-05神数据华声(2017年22期)2017-12-21会计核算信息化路径初探商场现代化(2017年17期)2017-09-27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对策与路径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0期)2017-06-142017年应届生就业:硕士生起薪比本科生高1600元今日华人(2017年4期)2017-06-06数据新民周刊(2017年19期)2017-05-19低碳经济理念下房管局档案管理的路径分析经营者(2017年1期)2017-03-08

推荐访问:干预 路径 应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