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磨课,让思维走向纵深

2021-12-06 11:15:47公文范文
王强戈春华两个月的磨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连续不断的磨课改进,上课,再改进,再上课……循环往复。不得

王强 戈春华

两个月的磨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连续不断的磨课改进,上课,再改进,再上课……循环往复。不得不说,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艰难困苦,才让自己不断走向成熟。两个月的磨课,自己的思维逐渐走向纵深,对教学理念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

一、框架的构思——求新

1.困惑:囿于常规步后尘。赛课选定的是三上《带刺的朋友》。对于这篇课文,已听过不少教师执教,通常会以主问题“从哪里能读出小刺猬偷枣的趣味?”带领学生逐段品读、分析,或抓动词,或设置情境不断朗读,以此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

若是一般展示课,或许就照此操作了,可既要参加大市比赛,就应不落窠臼,有自己的突破。为了精准落实课后的语文要素,我不停地建构教学框架,并不断推翻重塑。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越是重要的教学价值,越隐藏在课文深处,也就越难发现。我们还是采用笨方法,就是自己朗读,独立思考,在朗读中发现感到陌生的语言材料。有陌生感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富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不断研读后,发现文章中动词用得极妙。于是设想“通过品析动词来贯穿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再次通读整个单元的文章,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养成“归类”的习惯。那么,能否勾连前文,将本文的动词进行归类,从而推进教学的展开?有了这样的想法,便再一次推翻设计好的教案。

2.应对:以点带面显要素。小刺猬在偷枣的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爬”,于是便以此作为贯穿教学的抓手。出示三次不同“爬”所在的短语,让学生找出对应的句子,而后读一读,谈谈感受。但在执教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不理解老师问题的指向性,也不知道何为读后的感受。于是,他们或是不知如何表达,或是所谈漫无边际,让我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整堂课便被学生牵着走,课堂教学也十分零散。

在一次次磨课中发现:老师提问太多,反而消磨了文章的趣味性。那便索性不问了,直接让学生找出小刺猬三次“爬”所在的句子,接着运用情境带入法、品词赏句法,让学生不断读好句子,读出句子的味道。用这三次“爬”串联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将这三句“爬”的教学夯实,而后再不断丰富其他偷枣过程中的动词。

就這样,以点带面,这篇文章的教学框架便有了突破与创新。

二、文体的判断——求准

1.困惑:思维惯性混文体。试教中,一位老师提出“本文你想按记叙文教还是按散文教?”这个问题使我顿时无言以对。

想到了框架的创新突破,想到了语文要素的落实,想到了文本的前后勾连,却忽视了它的体裁。

之前习惯了一些叙事类文本的教学,所以在看到文本的那一刻,便想当然将之纳入其中。若作为叙事类文章,读好句子,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话语,是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比如:教“偷枣”时,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偷枣时小刺猬在想什么,是为了讲故事时学着加入想象让故事更生动;
品读动词,亲自演一演,是告诉学生,加入动作能让故事更有趣。而本文,却并非如此,因此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也出现了偏差。

2.应对:重置板块准定位。本单元文章均为散文。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散文,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作者独特认知感受融为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

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只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即可,加入想象、动作属于创造性复述,是小学高年段的要求,教学目标定高了。

基于对文体的重新判断,板块进行了相应重置。削减了学生讲述内容的比重,孩子只要在老师提供的动词支架下,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讲出即可。这便是教学生借助文中关键词复述文章大意。如此,便符合了中年段的阅读要求。

这篇人与动物的小散文,应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对刺猬情感的变化,而这就隐藏在文字之中。这也是本文的一个语文要素——“体会生动语言”的原因所在。这样的生动,不仅是选材的有趣,用词的巧妙,更在于将作者自身的情感融入文字中,让文字变得有温度。

为落实这一点,添加了新板块:在品读、讲述两个板块后,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对小刺猬称呼的变化。在具体的语境中读一读这些词句,想一想他对小刺猬的情感有变化吗?删去这些词句,文章依然成立,那能删吗?这样,由刺猬偷枣之事走进作者内心,了解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作为散文,这是需要让学生感悟的。

三、课堂的把握——求趣

1.困惑:“收”“放”失度致无趣。教时,听课老师还质疑“这是一篇情趣十足的散文,那么在执教时,你觉得有趣吗?”

所谓趣味,重要的是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精彩。课堂教学,始终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课堂上,若老师牵得太多,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发散,这也是许多年轻老师都会碰到的棘手问题。我们抛出问题,希望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答出教师心中的答案;
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画好的圈子里发挥,却不敢让他们尽情释放。如此,课堂也就无法生成精彩。反观一些名师课堂,学生总能生成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原因或许也就在于他们敢“放”,不禁锢学生思维,加上适切的点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绽放精彩。

2.应对:先“牵”后“放”生精彩。针对上述问题,再次整改。复习导入后,原本让学生找出小刺猬三次“爬”的句子,而正是这个环节,使得课堂一上来就显得沉闷。学生的思维,已经被老师先禁锢住了。

于是,便尝试将主问题改为“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小刺猬偷枣的过程有趣吗?找出有趣的地方,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改动的意图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畅聊心中所感。教师从旁适当点拨,将其凝练成所需动词,而这一系列动词就是讲述要素的“拐杖”。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没有强加的思维引领,既落实了书后要求,又为“讲述小刺猬偷枣过程”打下了扎实基础。

构思很美好,实际操作却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睿智的点拨功夫。看着自己零散的课堂教学,不禁陷入沉思:牵着学生走,课堂了然无趣;
放手让学生谈,课堂又过于零散,无法紧扣重点。想尝试,却又因自身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望而却步。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位教师有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便是最好的方案。

整改数十次后最终决定:先让学生找出刺猬“爬”的句子,讲到第三处句子时,一改“小刺猬接下来是怎么把枣子带走的?”转而让学生去谈,除了“爬”,这段还有哪些动词你觉得也很有趣,圈一圈,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这样由“牵着学生走”,到“让学生自己走”。有了老师开始的教,此刻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你喜欢哪个动词,说说看”,在师生一问一答中,课堂的氛围逐渐活跃起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发言,生成了这堂课的精彩。

磨课,就是让科学的方法在反复运用中熟能生巧,从而提升教学技艺。磨课,就是让思想的种子在经验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从而拥有主见。磨课,自然也是教师获得专业自由必须经历的阵痛,熬过去方能化茧成蝶,登上专业发展的新高度。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刺猬文章语文 小刺猬过生日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9期)2018-12-03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7期)2009-09-0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8期)2009-09-01会翻筋斗的小刺猬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9年6期)2009-08-04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6期)2009-07-03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4期)2009-05-11小排经“点化”大文章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09年4期)2009-04-27

推荐访问:纵深 思维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