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文范文

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探究

2022-08-12 11:35:05公文范文
邱良武彭伟王胜涛李军吴疆摘 要:学校体育既是身体教育,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

邱良武 彭伟 王胜涛 李军 吴疆

摘  要:学校体育既是身体教育,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学校体育亟需通过“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其“四位一体”功能,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分析学校体育重要的育人功效和价值,探索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学校体育;立德树人;“十大”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2)13-0041-04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modern talents. The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exist in the whole cours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enjoying pleasure, enhancing physical fitness, perfecting personality and exercising will" of "four in one" in physical exercise has given new historical mission to school sport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reasoning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educational effect and valu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orale establishment and student cultivation; ten-dimensional ideologica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其目标是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由于中小学体育缺乏系统性,许多学生没有掌握体育技能,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得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心理疾病高发,意志品质脆弱;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大学生喜欢彰显自己的个性,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使得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强大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通过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其“四位一体”功能[2],最终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和价值

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都论述了体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例如,奥林匹克发源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强健的体魄是光荣的,而相反的“使得本来可以通过锻炼而变得极其美好和矫健的身体竟因自己的疏忽而致孱弱衰老,这是非常可耻的。[3]”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认为“音乐和体育的联合的潜移默化,可以使两者 (指理性与情感)和谐”[4]。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必需的和高尚的,应由读写、绘画、体育和音乐四门科目组成。体育有助于锻炼身体,培养公民勇毅的品德。[5]”

近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说:“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毛主席强调了“三育并重”的观点,并且明确地把“体”放在首位[6]。

然而,由于“德”的内涵比较抽象,而传统德育工作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因为对德育不够重视,存在理解不透彻或是体验不深刻的现象。因此,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或者拓展训练中融入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是重要的教育途径。国外非常重视体育对人格的塑造。他们认为,体育至少在以下方面塑造青少年的品格:团队精神(teamwork)、体育精神(sports manship)、忍耐力和毅力(endurance and perseverance)、态度(attitude)和如何在球场上失败后吸取教训(how to deal with failures)。充分肯定了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他在2014年8月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发扬青奥会宝贵财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因此,研究学校体育立德树人作用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存在问题

(一)学校各个部门协同机制还不完善

经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中,开始重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学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系统地发挥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虽然各高校党政管理层能够正确把握教育方向,制定相关政策,并由高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实施,但是各学院、体育部、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等部门分工协作、协同联动的的“三全育人”机制还有待于完善。

(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较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内容是技能教学。体育课程设置是以运动项目分类为主要依据,运动技能的传授是体育教学的中心内容。突出体育技能学习本身无可非议,但是也会造成体育教学内容技术化倾向,而漠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化、片面化,这将大大降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学校体育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欠缺甚至没有;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但在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上仍处于浅尝辄止阶段[7]。

(三)学校体育的评价指标落后

学校体育的评价应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立德树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作用,突出体育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等方面的价值[8]。然而,现行体育教学评价还是以出勤情况、技能测试为主,缺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拼搏进取和合作精神的过程性评价。

(四)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但忽视了体育立德树人的功能,体育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有待于加强,“立德树人”能力还须继续提升。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师只有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科学运用“立德树人”方法,才能实现体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在“十大”育人体系中,体育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体育课程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体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职能和提升心理健康的衍生功能,同样也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课堂常規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9]。在体育课程育人中,应挖掘许多体育项目本身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中华武术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优良品格,网球项目纷繁复杂的规则和礼仪要求等。特别是当今人人离不开网络的社会背景下,可以委托软件公司开发学生喜爱的体育网络课程,方便学生锻炼,提高学生锻炼兴趣和自我管理。大一刚入学时是新生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经过严格的军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许多良好习惯,学校体育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延续良好习惯,发扬优良作风。

(二)体育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抓手

学校体育层面,高等学校应充分营造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利用校园人才及环境等社会化资源优势,丰富学校体育实践路径。通过课外运动队训练,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带动全校师生员工积极锻炼。“仪式”会赋予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与众不同”的意义,而仪式感便是在仪式之中产生的体验感[10]。例如利用学校田径运动会或体育节的升国旗、奏国歌、放和平鸽等仪式,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熏陶;又如昆明医科大学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体育部、宣传部、团委、工会、学生会联合承办的每年一度的运动员欢送仪式,可以给参与运动训练的学生极大地震撼与鼓舞,提升了他们努力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在队员的见证下,为退休教练员和新的教练员举行新老交接仪式等,均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仪式的庄重。此外,精心设计运动场所,悬挂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照片和具有鼓舞人心的口号。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三)体育实践是育人的重要载体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将军帅兵打败拿破仑,英国人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在伊顿学院的运动场上。通过各种体育竞技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贵族气质和绅士风度,也养成了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11]。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对塞尔维亚的比赛期间,数据显示央视一套、五套联合直播收视率高达73%。赛后以女排为主题的微博话题热度均达到30万以上,每个人微信朋友圈也均被女排刷屏。这说明体育精神的传承能够最大热忱地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这种比赛,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特别可行的手段[12]。

体育实践育人包括课堂实践和运动竞赛,它们是实现体育功能的最主要的载体。传统的体育主要把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作为教育目标。新形势下课堂实践和运动竞赛已成为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课堂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堂常规教学,教导学生遵守规则。比如开始上课时师生敬礼、问好;迟到的学生不能偷偷溜进队列里,而是要经老师允许后回到队列最左侧;对于比较内向胆小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提升自信;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外主动问候内向、害羞想避开老师的学生等。通过提升课程的创新表现方式,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运动兴趣与需求,重视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形式,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新使命。运动训练中,可以结合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刻苦训练、突破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在体育竞赛中不畏强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这样,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可以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坚毅、顽强、团结、进取、公平和公正等优良品格,这些优良品格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此外,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众多非正式组织中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 应该积极挖掘社团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提升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范围。

(四)体育管理和服务是育人的重要保障

大学体育管理育人最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也是从制度上给体育管理育人提供有效的保障和规范。《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中介绍了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为管理和约束大学校际体育运动制定的指导原则与立法程序。其中的一条原则就是体育道德和伦理行为的原则:“尊敬他人,有礼貌,公平,公正和责任心。这些道德规范不应仅仅体现在体育运动中,更应着眼于所有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更广泛的领域。因此,各成员大学应保证做到,制定运动员道德行为规范并使之与教育目的和整个大学的宗旨相吻合”[13]。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能够长盛不衰地发展下去,并收获极高的关注度,与他的成功的管理和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大学体育先进管理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将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引入评价机制中。坚持“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天锻炼1小时”政策的落实等。通过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组织与协调,各学院可以在期末综合测评中适当增加体育课程、体育比赛获奖的权重,在评优评先中,体育课程需要获得优秀的分数;学生处在制定保研政策时,给予体育优秀生一定的加分等。种种措施联合发挥作用,以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促进身心健康。

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高校的广泛重视。体育服务育人,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扬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意识下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理念;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在体育场馆服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要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服务育人的意识,促进高校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有效实施。高校需要面向广大体育教职工宣传全员育人的育人理念,提高全員育人的积极性。可以在场馆设施、师资配备、工作条例等方面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开设健身减肥课程满足肥胖学生和瘦弱学生增强体质、提升自信的需求。此外,体育部和学生处武装部联合开设军事体育课程,为有志于参军保家卫国而又体检不过关的同学提供强身健体服务。

四、结束语

由于体育具有实践性强、体验感丰富、师生交流多的特点,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提升意志品质的过程。体育作为一门实践型的学科,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亲身体验来教授,其教学方式刚好可以与传统德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形成互补,对人的身心影响过程既可以是潜移默化而非理论灌输为主的[14],也可以通过直接的引导、交流与实践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管理和服务的手段加以实现。“体育与德育有天然的内在关联,只要遵循体育的内在属性、贯彻体育的基本原则,就必然具有德育功能。[15]”因此,鼓励学校体育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在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反馈等方面展开全面探索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将是未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体育为课程思政建设贡献体育学科智慧与力量的重要路径[16]。

参考文献:

[1]薛钧君,罗洪铁.以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动西部高校人才培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1):209-216.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

[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6.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

[6]郑振友.论《体育之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指导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75-76+85.

[7]张洋,魏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35-40.

[8]苏晓红,王晓春.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109-113.

[9]姜勇,潘旭.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基于“立德树人”背景[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5):79-83.

[10]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胡小明.体育休闲论[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

[12]常益.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13]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4]高鹏飞.具身道德:学校体育何以“立德树人”的困境与治理[J].体育与科学,2020,41(2):80-86.

[15]杨小明.中外“寓德于体”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2):138-142.

[16]赵富学,黄桂昇,李程示英,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释析及践行诉求[J].体育学研究,2020,34(5):48-54.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学校体育立德树人 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合速读·中旬(2021年7期)2021-08-05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途径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45期)2021-08-03新时代高校农经类大学生劳动育人培养体系建设研究高教学刊(2020年32期)2020-11-17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析卷宗(2020年8期)2020-05-26“四全”育人体系探索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9年8期)2019-10-28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年9期)2018-01-17学校体育对学习主体非智力性因素的塑造科教导刊(2017年3期)2017-03-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诗意德育思维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期)2017-02-08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推荐访问:树人 探究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