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如何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游戏教学

2022-03-28 10:54:47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小学生经常出现不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小学生经常出现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寻找理由躲避体育课的现象,使得体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添加游戏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对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实施要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游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83-02

引 言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趣味性

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会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十分丰富,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不断激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使体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二)教育性

作为一项教学科目,体育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而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为学生安排体育游戏环节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培养集体观念、团结意识、竞争意识、顽强不懈的意志等,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体育游戏的实施要点

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实施要点。首先,应注重纪律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玩游戏,为了保障课程有序进行,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讲解游戏环节的纪律,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开展游戏活动。其次,应注意安全。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有跑、跳行为,学生之间也会发生肢体上的碰撞,因此难免会在以上活动中因动作不规范而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的现象。为了防止出现以上现象,教师应做好准备活动,讲解游戏规则,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最后,应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关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体质较差的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游戏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体育学习。

三、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将体育游戏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及家长已经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游戏教学凭借其独特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受到小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会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体育教学方式与创设情境教学法相结合,能使体育活动更具趣味性,能为体育游戏增加更多的欢乐和乐趣,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50米跑步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讲解完规则后就让学生跑步,十分枯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采用体育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融入其中,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比如可以开展人球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传递球。这能让学生在50米跑的同时增强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素材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学习能力等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育状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素材[4]。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长时间跑跳的体育项目,学生很容易感到身体上的疲累,逐渐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耐性;但是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时选择注意力集中、密度较大,但运动量时间短、运动效果好的游戏,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比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男女混合200米接力赛跑,改变传统接力赛的规则。在接力赛中,男生和女生背靠背中间夹着一个足球,以接力的方式,将足球传递到终点,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放松心情,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体育游戏教学方式

教师选择恰当的游戏方式和方法是开展游戏教学的重点。通常来说,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全面充分地为学生讲解体育游戏项目和体育游戏规则,在讲解项目时,应使用肢体语言为学生讲解具体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游戏正式开始之前了解体育游戏和体育项目中的动作规则。这样,在实际活动中,学生才不会受到伤害,避免出现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等现象。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前体育游戏开展之前的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从而保证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体育游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充分做好课前游戏设计,掌握游戏开始的时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为学生讲解体育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解体育活动项目规则,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充分做好课前游戏设计,为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使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应提前制订好体育游戏的规则,并掌握好体育游戏开始的时间、游戏的进程,全面观察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状态和情绪变化,适当调整体育游戏规则,使学生在实际课程中得到有效锻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5]。

(五)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活动信心

体育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了解自己在专项训练中的具体表现,以及更加科学地了解自身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下,教师将学生跑步用时、立定跳远的分数,以及跳绳的个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这种点评方式,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容易打消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在游戏教学中充分将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教学的积极性和课堂表现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信心,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游戏教学法融入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素材;将体育游戏教学法与创设情境教学法相结合;选择恰当的体育游戏教学方式,做好课前游戏设计,掌握游戏开始的时间;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育活动信心。教师应通过以上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史亚萌.浅谈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4(12):53.

杨卫国.游戏教学法在现代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实施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105,107.

仲如顺.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184-185.

王如山.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与运用[J].亚太教育,2019(06):73.

李娟娟.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41-242.

作者简介:李文艳(1984.10—),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体育课程游戏教学小学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效果读天下(2019年25期)2019-08-15刍议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策略新课程·上旬(2018年8期)2018-11-1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素养的提高策略新课程·小学(2018年1期)2018-03-10开展古诗诵读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黑河教育(2017年6期)2017-06-14体育教学之安全性研究新课程·中旬(2017年1期)2017-03-27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把英语课变成学生的节日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2期)2016-09-22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9期)2016-06-21洛南县的学校体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8期)2016-04-05

推荐访问:课程 小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