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设计方法探讨

2022-04-16 10:56:37教学设计
徐阳摘  要:观察实验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从观察体验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观察方法,培养科学

徐阳

摘   要:观察实验是建立在学生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从观察体验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观察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征,契合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观察实验空间,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掌握多种观察方法,建构科学世界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实验   教学设计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时,要重视观察实验的设计和应用,通过观察实验来认识科学知识,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观察实验具有多样性,在设计实验任务时,要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观察实验的灵活性、趣味性、实践性,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探究自然规律,增长生活经验,从学习迁移中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态度。

一、把握科学认知规律,重视观察实验设计

观察实验是认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科学认知规律,充分开发和设计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方法和技能。

(一)遵循科学认知规律,指导学生走近科学

在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多以事实为依据。例如,在学习“身边的材料”时,因为材料有自然材料、人造材料之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材料,去分辨哪些是自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显然,木头是自然材料,我们可以在自然界里找到不同的树木,这些树木都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写作业时所用的练习本,是由纸做成的,这些纸在自然界里没有,需要人工方式制造出来,所以是人造材料。由此,在认识科学道理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开观察实验。

(二)强调观察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观察实验活动能够引领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发现科学的存在。科学本身就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科学思维也是从科学探究实验中获得的。通过观察实验,学生有机会去认识科学,去验证科学道理。同样,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理论指导观察实验活动,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世界充满了探究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观察实验,充分发挥观察实验的优势,开阔学生动手、动脑的視野。比如,对于木头、金属、塑料三种材料硬度的探究,在实验任务中,我们分别让学生用木条、金属条、塑料条去划纸,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学生以相同的力量来划纸,木头、金属、塑料都能将纸划破,说明木头、金属、塑料的硬度比纸大,这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同样,木头、金属、塑料三种材料硬度相比,又有何现象?用一把小刀分别以同样的力量划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所受到的损伤有何差别?从实验中发现,金属受损程度最小,塑料受损程度最大,木头受损程度居中,说明三种材料的硬度不同,且金属硬度大于木头,木头硬度又大于塑料。

(三)重视观察仪器工具的使用,激活学生感知意识

在科学课程观察实验设计中,一方面,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科学规律;另一方面,借助于观察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理论。但无论何种观察实验,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感觉的开发。比如,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参与到观察实验中,可以形成对科学事实的最全面的认知。同样,在观察实验中,还要重视测量工具、观察仪器等设备的应用,辅助学生去获得更有效的感知。对于微小的事物,可以利用放大镜来观察,还可以应用显微镜深入内部组织中去观察。比如,为了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组织学生分别将蚕豆、花生、黄豆等种子,放入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取出这些被水浸大的种子,小心用小刀将之切开,利用放大镜来观察其胚芽、胚根等部位,帮助学生内化科学知识。对于温度的感知,可以利用温度计来进行准确的计量;利用电流表可以对电流的大小进行测量。

二、注重观察实验方法选择,揭示科学理论

为了在观察实验中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理论,教师要结合科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观察实验方法,帮助学生能够从客观事实中,找出与科学结论相关联的科学理论。

(一)运用求同法,观察实验的共同特征

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中,对求同法的运用,旨在从实验观察中找出具有同一类特征的事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一些事物具有同样的现象或特征。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很多具体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对事物某一特征的描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这些概念的内涵,可以在观察实验中让学生去发现哪些事物具有同一类特征。例如,在学习“热辐射”概念时,由于该术语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时有认知障碍。为此,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实例情境,让学生展开观察与思考,去体会“热辐射”的科学意义。教师可以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团”起来慢慢靠近燃烧的蜡烛,去感受火苗周围的热度。教师也可以引入小火炉,让学生围坐在小火炉旁,去感受小火炉带给学生的温暖。打开白炽灯,去感知白炽灯周围的热度。在晴朗的天气,来到室外晒太阳,感受太阳的热度。在上述教学情境中,教师请学生思考:在观察体验中,我们是否都能感受到“热”?当我们调整与热源的距离时,所感到的“热”度有何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对热源的观察和体验,从科学事实中去归纳共同的特征。

(二)运用求异法,观察实验的差异性

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在观察实验方法上,还可以应用求异法。求异法就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事物不同的地方。通常在科学事实中,一种现象的存在,必然对应相应的因素,当这个因素不存在时,现象也会消失。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当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实验现象的差异性。在求异法中,观察实验的设计,重点要放在不同情境下具有明显差异性的观察实例上。比如,在学习“空气具有压力”这个概念时,由于在生活中,我们似乎感受不到空气的存在,因此对空气具有压力这一现象也感到疑惑。我们生活的空间充满了空气,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空气的压力,我们可以通过“有空气”和“无空气”两种情境,让学生从中去感知空气的压力变化。教材中有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入常见的、易于设计的观察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可以封口的针管进行实验,让学生去感知“不封口”时推柄推进与拔出的特点和“封口”时推柄推进与拔出的特点。在实验中,当针管未封口时,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将推柄推进、拔出。但在封口后,学生明显感受到,推柄的推进、拔出都非常困难。由此,从针管中“有空气”与“无空气”两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得到“空气具有压力”的科学事实。

(三)运用共变法,揭示观察实验规律性变化

在实验环境中,当某一因素变化时,与之对应的现象也发生变化,从而得出这些因素就是引起现象变化的主因。在小学科学中,一些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规则,这些规则体现了科学定律、科学定理。共变法的运用,就是借助于观察实验,从中归纳出某种规律性的结论。这一结论,体现了某一因素变化,其实验现象也随之变化。例如,在认识“浮力”时,对于“重物浸入水中所受浮力的变化规律”探讨,很多学生认为“浸入深度越深,其所受浮力会越大”。为此,教师设计观察实验,将水槽、水、重物、弹簧秤等材料准备到位,组织学生自主实验,尝试将重物浸入水中,观察悬挂重物的弹簧秤示数有何变化。根据浸入深度,做好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从“浮力”概念分析入手,重物浸入水里,其排开水的体积有何变化?而弹簧秤示数,反映了所受浮力的大小。在观察中,重物慢慢浸入水中,随着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弹簧秤示数也慢慢增大;当重物完全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不再变化,说明此刻的浮力也不再变化。由此,可以得到浮力与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关系。

参考文献:

[1]关欣.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设计的相关探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6):67-68.

[2]屠国平.科学课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54.

猜你喜欢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用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教学全程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1年10期)2021-11-05基于整体视角的图形初步知识单元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年6期)2021-11-03探究+实践,高效教学新课程·上旬(2020年18期)2020-11-16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9期)2020-11-06STEM教育视角下基于馆校合作的小学科学课程案例设计丝路视野(2020年9期)2020-11-02推开探索宇宙的“天窗”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109期)2020-10-09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师应对策略校园英语·下旬(2019年10期)2019-11-07《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科技视界(2019年28期)2019-11-05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3期)2019-10-21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设计框架建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24期)2018-01-05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探讨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