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之“乐”在于“读”

2021-11-08 11:53:47教学设计
汪洋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

汪洋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传唱千年而不衰。小学古诗教学,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要积极探索出新的古诗教学方法,多措并举,丰富教学手段,让每个孩子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诗教学兴趣想象心境读诗之趣传统文化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编入了129首必读古诗,约占所有篇目的30%,可分为爱国情怀、亲情友情、自然人文、立身行事四大类。学好古诗不仅提升孩子语文素养,对孩子“三观”的导向、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特定的道理的,但古诗教学绝不是倡导古代私塾似的死读硬背。作为现代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喜欢读诗,在读中体会古诗的乐趣、魅力,这才是关键。

一、书声琅琅,寻求读诗之趣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也赋予作品应有的节奏、声调谐和之美,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优秀诗文有明确的要求:诵读中注意语调、韵律、节奏等变化,从而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特别是在低段古诗教学中,节奏、韵味是孩子最容易把握,也最喜欢的。

片段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朗读教学

师:谁来试试,读好这首古诗?

孩子们踊跃举手,争先表现,请两位读完,老师给予鼓励。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很棒,但……没达到我想象的好。

生:哪里不好?(用接着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的解释)。

师:缺少点节奏,如果读出古诗的节奏,听起来就会有一种韵律之美。老师来读,请同学认真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范读后,学生再根据停顿号的提示,很容易就掌握朗读技巧。学生读诗兴趣高涨,这时再让孩子朗读,齐读,很自然的就会在读中感受到诗句的节奏之美。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创新诵读形式,如拍掌、拍桌子打节拍、古诗新唱等方式读,从中感受读诗的乐趣。如〖BP(〗: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一种〖BP)〗“和声读法”,受到孩子热烈欢迎,在之后的古诗教学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具体方法为:男生读“日照香炉生紫烟”,女生和“生紫烟”;男生读“遥看瀑布挂前川”,女生和“挂前川”……整体有一种二重唱的和声效果,整齐,有气势,有韵律。孩子们在这种积极创新、充满个性的读法中,个个张开口、动起身,都爱上诵读古诗。

二、读中想象,感知画面之美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诗是浪漫的,充满想象的。我们要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小学生比较爱思考,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想象不受束缚,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特征。许多古诗都留有想象的空白,如果老师只注重字面意思,逐字逐句解释,不仅破坏古诗所要呈现的画面,也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时需要老师善于发现空白,恰当引导。

片段二:人教版第二册《小池》朗读教学

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说说树荫在哪里?

生:在池水中。

师接着问:“池中的水怎么样?”

相机出示:池水

孩子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他们滔滔不绝,回答让我非常吃惊。“池水绿绿的,像树叶一样绿。”“池水清清的,像明亮的天空。”“池水一闪一闪的,像有无数个星星。”“池水非常清澈,像一面镜子”。……

师再引导:池水清澈明净,就像一面镜子,那池边的柳树此时在干什么呢?

学生自然联想到:柳树在那里美滋滋地照镜子呢!在老师适时引导下,孩子们大胆想象,“树阴照水”那种宁静之美构现于脑海之中。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最能表现古诗内容的画面。低段学生理解能力弱,图画能直观地让孩子体会古诗意境,其在古诗教学中不能忽视。如古诗《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逐字解释,低年级孩子理解起来难度偏大,也肢解了诗句所表达的整体意境,教师讲台上自我陶醉的描述,孩子们却云里雾里。〖BP(〗看看文中荷花池里,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细心观察,真实表达,深秋时节萧瑟的景象自然呈现在孩子们脑海之中。〖BP)〗

三、读出真情,体会诗人之境

每一首古詩背后都寄托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心境。如《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家国情怀,《悯农》对民生的忧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思乡情结,《山行》对自然的眷恋……在孩子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较深层次地理解古诗。点拨要有度,要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有侧重点拓展。

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我问:你们读这首诗内心有什么感受?生回答:难过,同情那些农民。我说:我也是这样的感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吗?看到孩子们急切等待答案,我知道这是拓展历史知识的好契机,于是我补充古代劳动人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实际处境,体会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慨。

每首古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中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古诗诵读,读出诗人心境,也就在读出节奏、韵律的基础上赋予了古诗灵魂,孩子在读中情感受到熏陶,提升了人文素养。

四、诵读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古诗词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读诗、品诗便是体会人物的情怀、年华的魅力,探索人生的意义。

在《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古诗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历史之久远,传统习俗之由来;在边塞诗的诵读中领略爱国志士,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爱国热情;读杜甫诗篇时感受古人忧国忧民的宽广胸怀。就拿“托物言志的诗”来说,王冕的《墨梅》,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之气,实际上是借梅喻人,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纯洁情操;郑燮的《竹石》,表面上写竹的坚韧不拔,实际上是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顽强不屈的品格以及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于谦的《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历经千磨万击,也要留下纯洁高尚的品质。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内在的高尚气节,这些都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学生在长期的古诗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古诗教学激发孩子兴趣是关键,而诵读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读的方式,读的层次,读的深度需要教师把握。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传承?就先从古诗教学做起,从诵读古诗起步,让孩子喜欢中国古诗词,爱上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崔增亮.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燕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学苑教育,2018(01):19.

猜你喜欢 池水读诗古诗 春日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12期)2020-04-10劳劳亭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4期)2020-02-12彩虹糖好孩子画报(2019年10期)2019-01-10读诗的窗口阅读(低年级)(2018年6期)2018-05-14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05年11期)2005-11-30

推荐访问:古诗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