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2022-01-24 20:29:11教学设计
曾小慧【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该单元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

曾小慧

【教材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该单元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也有弱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台阶》的作者是李森祥,他的小说往往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就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人物,是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父亲”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小人物”,他立志要建“九级台阶”,赢得他人的尊重;
“父亲”是一个淳朴善良、辛苦劳碌的“小人物”,他一生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终于建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新屋建成后,“父亲”却失落了,感伤了,引发我们对物质生活的实现和精神追求的错位现象的思考。

《台阶》是一篇抒情味较浓的小说,它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注重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中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中,通过“台阶”这一抓手,成功塑造了“父亲”这一典型的传统农民形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中学,难以全面客观认识小说反映的上世纪中国的乡村生活,所以对“台阶”蕴含的深刻内涵、对“父亲”形象也较难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细致交代时代背景,注重分析此文的细节描写,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体特征,深入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台阶”的含义,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深入精读细节,理解父亲形象。

2.把握小说主题,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台阶”的含义。

2.体悟、涵泳小说散文化的抒情意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法、细节品读法。学法上,采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是: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总之,这堂课将遵循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的根本原则,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最大程度实现语文课“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雨的印记》,朗诵诗歌《父亲》。

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是慈祥的温柔/清冽的日子/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

远走的那一刻/父亲/用咳血的肺/装进我的行囊/

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飘远/如今/我的花/已结出果实

而父亲/仍用年迈的肩/挑着夕阳/

父亲/我永远的父亲!

是啊,父亲的身影总是在远方,满是慈爱与牵挂,而我们的心,是否也真正地与父亲相依相近呢?对于父亲,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踏上”李森祥的《台阶》,去好好打量一下我们的父辈。

2.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小说《台阶》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軍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形象。

二、初窥台阶,读懂字词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字音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字音。

凹凼(āo dàng)涎水(xián)门槛(kǎn)晌午(shǎng)

筹划(chóu)黏性(nián)头颅(lú)尴尬(gān gà)

(2)词义。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低眉顺眼:驯良顺从。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三、踏上台阶,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要求: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四部分以及记叙的六要素进行概述。

示例:父亲以前经常坐在房前的青石板上,现在住了新屋,他觉得不自在了,他觉得自己老了。

方法:在示例的基础上,补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内容更丰富、饱满。

明确: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一位父亲终年辛劳,日积月累,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为此,父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体累垮了,心态也变老了。

2.跳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父亲对台阶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呢?

明确:叙事线索是台阶。父亲对台阶的情感主要经历了渴望、兴奋、喜悦和失落的过程。

四、凝望台阶,读懂父亲

1.把握细节,研读形象。

方法:结合父亲各种不习惯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展示讨论的成果。

思考1:父亲建好了高台阶的新屋,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为什么?

预设:没有,父亲不习惯。一级一级地往下挪,不习惯坐在高台阶上。“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不习惯被别人关注着。父亲只是尴尬地笑。”[1]

思考2:“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不习惯被别人关注着。父亲只是尴尬地笑。”请同学们再仔细涵泳这句话,看看父亲有哪些不合常理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怎么理解“驼”呢?

预设1:父亲一向地位低,很少受人关注,此刻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不习惯。

预设2:他当农民当惯了,农民都是弯腰工作大半辈子,背驼惯了。还有一层是精神,农民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所以父亲一直很谦卑,因此背一直也就直不起来。

预设3:父亲养成了谦卑的品性,一直以来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总感到低人一等,长久的内心压抑,长期的沉默寡言,让他“低眉顺眼”卑微地过了一辈子,导致形成了他谦卑的心理。

思考3:请同学们品读第29段,其中“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若有所失”是什么意思?父亲造好了台阶,他失去了什么呢?

明确:“若有所失”指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父亲失去了劳作的乐趣;
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热情;
失去了身强力壮的年华;
失去了坐台阶的那份感觉;
失去了习惯了大半辈子的生活方式。

思考4:忠厚而谦卑的父亲,在建好高台阶后,社会地位提高了吗?得到乡邻们的尊重了吗?

明确:新屋造好、九级台阶大功告成之后,乡邻们从我们家门口经过时,并没有人说我们家的台阶“高”,见到父亲打招呼时说的是习以为常的一句:“晌午饭吃过了吗?”“出此可见,九级台阶虽高,仅仅是表面现象,是一种形式上的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地位’,父亲渴望得到尊重的追求并没有实现,他的精神并未有得到满足。”[2]

思考5: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文末部分,思考课文结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渗透的情感。

预设1:“老”就是衰老,是指父亲身体衰老了。台阶造好了,虽然多年的心愿实现了,但生活却没有了动力,失去了航向。而“得到他人的尊重”这一毕生的精神追求并没有真正实现,于是顿感茫然和无助。

预设2:对父亲优秀品质的敬仰和赞叹;
对父亲一生辛苦、奔波劳累的感恩;
对父亲身上中国农民所特有的“谦卑”思想表示同情和辛酸。

2.体会细节,评议人物。

跳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把最深刻而真切的感悟以圈点批注的形式写出来。运用这样的句式来评说:“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父亲是一个______的农民。”

示例1:第1段和第2段中“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运用心理描写,表明父亲十分想建成一座新台阶。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志气、自尊心强的农民。

示例2:第2段中“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运用动作描写,从中可看出父亲是一个身体好、有毅力的农民。

示例3:“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却做得很认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这些句子采用了动作描写,不仅这几处,文章这样的细节描写俯拾皆是,均有力地表现了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农民。

示例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个句子神态描写和景物描写相结合,折射出父亲心灵深处的渴盼,表明父亲是一个专注、执着的农民。

示例5:“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段话中“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时归来”说明父亲一天辛勤劳作的时间之长,而“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又再次说明父亲的艰苦劳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同时还运用了神态描写“很疲倦”以及动作描写“脱”“垒”等,加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一特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农民。

示例6:“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通过“搬”“担”“递”“送”等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事必躬亲、吃苦耐劳、细心淳朴的农民。

示例7:“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这段文字把人物置身于露水、雾气所营造的深秋环境里,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和对“数颗小水珠”的特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勤劳、要强的农民。

示例8:“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不习惯被别人关注着。父亲只是尴尬的笑。”从这些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谦卑的农民。

示例9:“我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通过“头颅”“短发”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日渐衰老、失去奋斗目标的落寞的农民形象,自然地引出下文“怎么了,父亲老了”。

示例10:“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运用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说明父亲是一个具有勤劳品格的农民。

教师小结:文章赞美了父亲在建造九级台阶新屋时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父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劳动带给他存在感。在父亲看来,劳动就是创造,就是希望,就是生活的全部。他的血管中流淌著的是世世代代中国农民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基因,他不甘人后、敦厚老实、坚韧顽强,追求美好生活,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和淳朴。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再上台阶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一位勤劳朴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坚韧顽强、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父亲形象深入我们心田,父亲平凡得就像他自己拾捡的一块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默默无闻,勤勤恳恳。这节课,我们将再次深入课文,去探寻父亲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抚摸台阶,品析语言

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品析文章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的成果。

明确:“首先,因为作者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语气像散文一样自然、亲和。其次,小说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作者刻画的“父亲”形象,贴近生活,朴实无华。第三,作者没有刻意营造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节奏舒缓,就像水面漾开层层涟漪。第四,小说中有许多诗情画意的农家生活场景描写,叙述语言如散文一样具有隽永的抒情意味。”[3]

三、攀登台阶,读懂作者

1.小组合作讨论:作者难道仅仅是写自己的父亲吗?

明确:通过品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的“父亲”不是特例,他代表的是广大农民,所以,作者借助“台阶”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最终走向新的生活。

2.作者借“台阶”、借父亲形象想表达什么?运用下面的句式说几句话。

台阶是。(或)台阶是父亲。

示例1:台阶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

示例2: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教师小结:李森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父亲”修建九级台阶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台阶”这个意象,寄寓着父亲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憧憬,也象征着他的人生责任和使命,暗含了广大农民在毕生的奋斗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错位,从而表达出作者淡淡的隐忧,引发读者对未来生活的多样解读。

四、回望台阶,读出自己

读了《台阶》中的“父亲”,想想自己的父亲,并谈一谈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

教师作文示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昨日和弟弟、弟媳、侄子来到您的墓前,墓地周边茂盛的灌木、杂树等把您的坟茔包围着。尽管我们几乎每年都清理,但它们依旧旺盛,一如我们对您的思念——疯长。

虽是清明,但天气可谓炎热,来时三十多度的高温让我们汗湿衣衫,可一站到您的墓前,清凉就沁入心底,我想是您还在为我们荫庇吧。因为生前您心里总是装着我们,却从未考虑过自己。时隔七年了,我以为自己放下了,释然了,时间这副药我已吃得差不多了。可是当弟弟们离开时,我忍不住悲从中来,爸爸,一大早,我和姐、弟去买祭奠的东西,我们买了您爱喝的茅台,还买了一辆“宝马”等什物,本想买个笛子、二胡什么的,可是没有。因为您是那样地爱这些,那样地爱生活,然而今天我们买的这些有用吗?您能用上吗?

路上经过我们家曾种过的蔬菜大棚,仿佛您就在里面辛勤劳作。可放眼望去,满野的蔬菜大棚里,您在哪里,我遍寻不着。我知道您再也不会在那块土地上了,只有在我的梦中夜夜辛苦。抚摸着您的墓碑,心之绞痛化作声声爸爸、爸爸、爸爸……

爸爸,小妹在武汉挺好,您不要牵挂,小狗都要参加作文竞赛了;
王骁考上重庆大学的研究生了;
三省正在努力;
子硕(繁毅)上学了,也挺好。姐姐要我告诉您,您要在那边好好的,别再生病了,少喝酒,要知道“小酒怡情,过量伤身”呀,妈妈也许是您最牵挂的,生前您说我们都成家了,不担心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妈妈。但是爸爸您放心,她有我们。您要保佑我们全家平安。爸爸,我总是忘了如何把您忘记,真希望有来生啊!

昨一天难过,今日言之,依旧唏嘘。——写于2015年清明

五、课堂总结

时光改变了父亲的容颜,曾经挺直的腰杆不再挺立,骨子里的倔强也无法改变他累弯的脊背,脸上的笑容也被时光这块橡皮擦去……作为儿子的李森祥于是有了更深的对农民命运的思索,在那方养育自己生命的土地上,父亲从凄楚、心酸中走来,辛苦劳作终成所愿却无所寄托,这是文章里流露出的淡淡愁绪以及作者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启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进行多元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台阶》塑造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父亲一生劳作、吃苦耐劳、敦厚老实、坚韧顽强、不甘人后,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和淳朴。此外,还暗含了广大农民在毕生的奋斗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错位。教学中,我始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品读为主线”这一教学理念,以生為本,从文体出发,层层递进、深挖文本。从梳理小说情节,到品味细节描写,深入涵泳语言特色,充分利用教师导读、个人品读、小组研读等形式,让学生一次次拥抱文本,一次次进入情境,从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不二法门。为了把握“父亲”这一形象,通过范读、跳读、悟读等形式,紧扣“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一句,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细腻的心理刻画、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等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听中思、在读中悟,进而理解“父亲”,把握人物形象。再结合教学环节“回望台阶,读出自己”,要求学生读《台阶》中的“父亲”,谈一谈自己的父亲,引导学生用细节描写描画自己的父亲。如此,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有了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培养。

注释:

[1]见《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0页。该课文引文具体出处以下行文不再一一标示。

[2][3]见《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57页,第153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中学)

猜你喜欢台阶示例细节台阶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18年11期)2018-05-14走在除法的台阶上数学大王·低年级(2017年9期)2017-09-18细节取胜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关注48个生活细节小雪花·成长指南(2016年1期)2017-02-13细节取胜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10秒记忆娃娃乐园·3-7岁综合智能(2016年2期)2016-10-24飞吧,云宝娃娃乐园·3-7岁综合智能(2016年6期)2016-09-19《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8期)2014-10-14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11期)2009-12-03台阶青年文摘·上半月(1990年11期)1990-01-01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