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

2022-03-24 10:31:31教学设计
惠振阳 夏元平 程朋根 聂运菊 惠婷[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

惠振阳 夏元平 程朋根 聂运菊 惠婷

[摘 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指出了目前我国课程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继而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一种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以Lidar技术课程为例,探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OBE(成果导向教育);课程思政;高等教育;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3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2]。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核心与关键[3]。虽然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大力强调课程思政教育,但就整体而言,其效果并不理想。许多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高校对待课程思政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之处。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课程思政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仍然有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不足。他们始终觉得思政教育是思政课程需要做的事,未能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也就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存在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未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含义,也不够重视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

(二)部分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在高校教师授课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讲解中仍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的现象。许多教师觉得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无法很好地进行思政教育。其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全面理解思政教育的含义。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德行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需要结合授课内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大多数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不足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课程思政是近几年才逐步提出来的,因此大多数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都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许多教师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由于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结合得过于生硬,会让学生觉得此类做法有些牵强附会,是老师刻意为之,久而久之,就会对此种教育模式感到厌烦,也就难以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针对上述课程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模式。

二、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

OBE即成果导向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5]。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OBE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6],即重视学生通过学习具体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现如今,OBE教育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已广泛开展。

采用OBE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聆听者转变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采用OBE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外于心、外化于行。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采用OBE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一)加强价值观培养,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效果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对学生德行的培养不够重视,进而导致“成绩至上”现象的出现。采用OBE教育模式,除了重视给学生讲授知识的显性课堂,更重视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的隐性课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结合讲课内容,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

(二)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往往作為听讲者被动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采用OBE教育模式能够结合课程内容,在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相应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搜集资料学习、探索问题解决方案。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转变知识“复制”式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的形式将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式地传递给学生,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OBE教育模式除了讲授基础理论,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课本上所提到的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弊端?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实现从“学”到“思”的转变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针对具体的应用案例,鼓励学生通过应用实践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OBE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Lidar技术课程为例

(一)案例章节、主题及意义

案例章节:第7章《Lidar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1节《文物保护的主要成果形式》。

案例主题:由于受到阳光的暴晒、雨水的冲刷以及人为的损坏,我国一些珍贵的文物如龙门石窟、壁画、古建筑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长久保存,需要对这些被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可以运用Lidar技术对雕塑、古建筑、文物、考古现场等文物遗产进行扫描建立三维数据档案(现状资料保存),进行文物现状分析和安全质量检核,生成三维虚拟现实3D模型(用于展示)。通过已构建的三角TIN网模型对实物进行精确测量,可生成工程CAD图用于维修方案设计、恢复重建与加工等应用。

案例意义:我国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文物是我国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文物保护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另一方面,Lida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主动遥感技术,利用Lidar技术能够让文物保护从传统的二维绘制转变为三维数字点云记录,实现真正的实景还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与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影响。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告诉学生作为一名测量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本教学案例主要采用直接引导法、影视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直接引导法:利用Lidar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文物的三维点云信息,建立数字文物档案。相较于传统的二维绘图记录法,采用Lidar技术能够真实地还原文物的真实场景信息,更便于进行文物现状分析和安全质量检核。由此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创新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积极探索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影视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向学生介绍我国珍贵的文物,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案例分析法:向学生介绍东华理工大学刘刚烈士为抢救测绘仪器落海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刘刚,2005年就读于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2008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国防生”,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不畏艰险、为国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很好地诠释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小组讨论法:以“如何利用Lidar技术为自己家乡的文物保护做贡献”为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一方面,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具体实施过程

本教学案例针对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图1所示),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分别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Lidar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的优势以及文物保护的三种主要成果形式。

教师在讲第一部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时,首先采用影视教学法,向学生播放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影视片段让原本冰冷的文物变得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针对第二部分“Lidar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的优势”这个内容,主要采用直接引导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许多专家学者认为Lidar技术是继GPS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技术革命,由此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创新型国家过渡的重要阶段,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此外,告诉学生从事测量技术工作始终需要秉承严谨求实的测量精神。教师可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穿插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教学内容的第三部分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采用小组讨论法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首先,设置讨论的主题“如何利用Lidar技术为自己家乡的文物保护做贡献”。然后,让学生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例如查阅历史资料、绘制技术路线图、整理发言稿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对家乡文物保护的探讨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做贡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再者,Lida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主动遥感技术,其操作需要学生具有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学生通过学习能切实感受到工匠精神对完成好一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四)案例反思

实施效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充分挖掘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中,学生不仅不反感,反而欣然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课后,学生在学校超星尔雅的课程门户网站上对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出了5分好评,许多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受。

存在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的表现存在差异。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针对老师发布的讨论话题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讨论,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参与度不够,在小组回答提问的过程中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

改进思路: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性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探讨的问题不感兴趣。因此,在设置讨论主题时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尤其是针对思政教育设置讨论主题时,不能让学生觉得是刻意将思政元素强加到课程内容中。一方面,学生会因觉得讨论主题设置得有些牵强附会而丧失讨论的兴趣;另一方面,思政元素没有跟课程内容很好地结合就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培养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除了要對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同向同行的。高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课程教学任务的观念,切实把课程思政教育开展好。要开展好思政教育,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在上课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结合OBE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教学实际经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学生的调查反馈,此种授课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从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能将思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EB/OL].(2019-03-19)[2020-03-20].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426099/index.html.

[3] 刘海鹰,刘昕.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J].大学教育,2020(4):25-28.

[4]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 梅运军,黄岚,胡纯,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3):609-615.

[6] 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成果导向教育思政元素高等教育通信原理“金课”建设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策略的研究大学教育(2020年9期)2020-08-31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思政实施途径探索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20期)2020-07-06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卷宗(2020年6期)2020-04-23经管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管理学原理》思政元素探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23期)2019-11-11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郑州都市圈高等教育建设刍议决策与信息(2019年10期)2019-10-08OBE教育理念驱动的数据库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浅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3期)2019-07-26OBE理念和项目式教学在《小型局域网组建》课程中的实践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30期)2018-01-04学习成果导向的多维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5期)2017-09-05浅谈高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大家(2009年10期)2009-12-18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7期)2009-05-31

推荐访问:教育理念 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