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四下)教学设计

2022-04-11 10:54:52教学设计
付雪莲杨建国等教学目标:1 通过书册知识,梳理全书结构,整体感知本书。2 分析译者关键语句,用“重读

付雪莲 杨建国等

教学目标:

1.通过书册知识,梳理全书结构,整体感知本书。

2.分析译者关键语句,用“重读”策略深度阅读。

3.体会万物都在变化中,联结学生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

一、阅读封面,激发兴趣

1.出示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批注以及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

2.出示封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

(1)指名读:献给愿意在自己家中做一次旅行的人。全班齐读。

(2)作者把什么献给愿意在自己家中做一次旅行的人?

(设计意图:从学生真实的批注导入,聚焦封面中的关键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再读目录,谈谈发现

1.我们经常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原来家里也可以做旅行,他一共旅行了几站呢?翻开书的目录,说说他一共旅行了多少站。

预设:他一共旅行了七站。第一站是自来水龙头,第二站是炉子,第三站是餐桌,第四站是炉灶,第五站是锅架,第六站是碗柜,第七站是衣柜。

2.出示旅行路线,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1) 预设1:我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关于生活用品的。

预设2:他不是胡乱走的,是有一定的计划和路线的。

(2)师总结:就是说他不仅在家里旅行,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地图,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走的,所以这真是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3.回到封面,关注作者、译者。

4.为什么需要董纯才来翻译这本书呢?

(1)生交流。

(2)师总结:我们不懂其他国家的语言,这时候就需要译者来帮助我们。所以有人曾经说过,译者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原著,最了解作者的人,因为他要想翻译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读很多很多遍书,才能够把书翻译得准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目录,在目录中发现旅行路线,学习基本的书册知识。)

三、读懂序言,走进文本

1.在伊林作品的译者中,董纯才是最著名的一位。他在翻译这本书之前写了一篇序言,非常难懂,也非常难读,但如果今天你能把这段话学明白,就找到了打开《十万个为什么》的钥匙。

2.出示序言:

他不是把科学和发明写成一篇现成的发现和发明的总账,而是写成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

自由读,指名读,明确句中的“他”指的是作者伊林。

3.再读句子,发现关联词“不是……而是……”,关联词就把这句话分成了两部分。

(1)学习前半句,生读“他不是把科学和发明写成一篇现成的发现和发明的总账”,这前半句话是什么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预设:作者并没有把科学知识和发明的物品写成一篇篇生硬难懂的说明文。

(2)学习后半句,生读“而是写成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么理解后半句。

(明确句子中的两个关键词“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通过交流讨论理解什么是“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

师:什么是“物质阻力”?用自己的话说说。

预设1:“物质阻力”就是在物质层面影响你前进的力量。

预设2:在物质上达不到要求。

师引导:例如你想要电视,但是没有电,这就是物质阻力。

师:什么叫“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

预设:一种很古老的思想。

比如人类非常小,不能登上月球。

师:有一个人叫万户,你们了解他吗?生交流,理解“传统思想的阻力”。

(1)他是用什么方法想要去登上月球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他在椅子上绑了47个火箭,双手举着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献出了生命。)

(2)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的方法却与后来火箭上天的方法在原理上是一模一样的。既然原理一模一样,那为什么万户会失败?用上面的词说一说。

预设1:虽然方法是对的,但是因为物质的阻力还达不到起飞的条件,所以最后失败了。

预设2:当时很多人嘲笑他,觉得他傻,这个就是传统思想的阻力。

预设3:传统思想认为神话中说的嫦娥奔月和九天揽月都是神仙,而万户只是普通人,所以他一定不会成功。

师总结:萬户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人们却永远记得他,因为他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一直在战斗。

4. 师:董纯才说,伊林的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一些知识,一些说明方法或是一些简单的科学的道理,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激烈的战场。怎么去验证董纯才的这句话呢?

预设:反复读这本书,在读书中去验证。

师小结:想要读透一本书,只读一遍,写写批注还不够。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阅读方法,能帮助我们读透一本书,这个方法叫作重读。(板书: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句,从关键句入手,借助对“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的理解,找到深读理解文本的切入口。)

四、重读故事,深度理解

1. 翻开目录,关注第一站:自来水龙头。找找“自来水龙头”里边都有哪些小的故事。

生开火车读标题:(1)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洗澡?(2)为什么用水来洗涤?(3)人怎样迫使肥皂泡工作?(4)为什么我们要喝水?(5)水会不会炸毁房屋?(6)固体的水。(7)为什么着上冰刀不能在地板上滑溜?(8)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

2.在这些题目中,哪个是跟“物质阻力”做斗争的?哪个是跟“传统思想”做斗争的?

生交流。

3. 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人类跟物质阻力或者是传统思想进行搏击的那些闪光的瞬间,选一个或两个你喜欢的地方拿笔画出来。

生重读文本,并思考标记。

4. 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到并标记的地方是否能得到小组成员的支持。

5. 生上台分享,师指导上台分享的礼仪。

预设1:请大家看第19页,“那时候关心的并不是衬衣干净不干净,而是袖口花边名贵不名贵,胸襟绣花漂亮不漂亮。晚上就把衬衣和其余的衣服一起脱掉,光着身子睡觉”,说明当时的人并不注意清洁的重要性,结果得了鼠疫还有天花,死了很多人。人们注意到要健康强壮,就要有自来水、肥皂、干净的衬衣,要勤洗澡,爱干净。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来水很重要”。(生写在黑板上)

预设2:请大家看第18页,“可是常有这样的事,水就像火药那样爆炸起来”。这里是人和传统思想的搏斗。水在传统思想里是很温柔的,可是在这里以特别快的速度变成了水蒸气,会爆炸。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水变成水蒸气,会爆炸”。(生写在黑板上)

预设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4页。“不久以前一位科学家做了一块铁片,只有十万分之一毫米厚。就跟玻璃一样透明,几乎完全无色”。我觉得这个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想,和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铁片厚度不一样。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生写在黑板上)

学生讨论,并将自己找到的观点概括在黑板上,全班齐读这些观点。

6. 在所有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万事万物在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读故事,聚焦文本内容,在思考与交流中找依据,深读理解文本,感知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

五、读懂故事,读进生活

1.伊林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不是简简单单一个物理知识和一些科学小实验,而是要让我们知道万事万物是在变化的。其实不仅仅水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

2. 你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1:我们都是从小变大的,比如我们的个子是从低到高的。

预设2:我们的体重也在变化。

预设3:我们的头发在变长。

预设4:我们不断地在学习知识,我们的思想、思维也在不断变化。

3. 原来世界是变化的,这本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阅读不能走进生命的话,这种阅读就是毫无意义的。

预设:万事万物的奥秘就是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现在学习不太好,是不是一辈子都学习不好呢?现在我不太喜欢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它永远都这么糟糕呢?通过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我们发现我们在变化,别人在变化,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变化,这才是伊林想告诉我们的。

在整个人类史上,我们一直在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我们从未认输,我们永远心怀希望,永远充满信心。

4. 推荐书目《少年时》。这本书中有全世界的顶级专家告诉我们最新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教给你一种判断世界的方法。如《骨头会诉说》,就告诉我们原来这世界上并不仅仅只有我们一种人类,霍比特人就曾经真实存在过,他们是矮小聪明的。还有跟人类很近的尼安德特人,还有纳莱迪人。

总结:原来每个人是如此的不一样,而这不一样恰恰是最珍贵的。我们接受不一样,我们接受变化,接受自己的变化,也接受别人的变化,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句话:“他不是把科学和发明写成一篇现成的发现和发明的总账,而是写成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

(设计意图:深入阅读,联结生活。思考故事带给我们成长的启迪和生命的意义,让阅读走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更多更深的阅读中寻找成长的密码。)

教学评析

杨建国老师评课:

付老师的课堂贵在“真实”,她能从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入手,关注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她对学生的指导能讓他们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的整本书阅读课,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付老师的这堂课,没有琐碎的提问,通过引导学生在重读中找寻“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让学生在讨论中真实地思考,理解人类无论是在与物质阻力还是与传统思想的搏击中都伴随着不断的变化,从而指导自己的生命实践。

付老师不仅自己能“拆书”,她也将“拆书秘笈”教给了学生,给予了学生思维发展充分的生长空间,整堂课散发出真正的思辨之光。

现场参会老师评课:

河南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张艳敏:

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们这次与教育专家和青年名师近距离学习的机会,在听了付雪莲老师的《十万个为什么》示范课以后,我感到很惭愧,反思自己在整本书阅读时只是让学生读书并做简单批注,引导学生了解略读、精读、赏读等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没有特别带学生进行细读;读封面只着重强调作者是谁,忽略了翻译者,更没有带他们深入阅读感悟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的搏击。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态度,并学习了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特别是付老师课上带学生重读,再次告诉我们面对好书要反复读,换一种角度读会有不同的发现。我平时怕耽误课堂时间总是忽略这一点,这次付老师给了我方法与信心。总之,我一定会以这次学习为契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向名师学习,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山东淄博市玄龄小学教师:

俗话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这是人人都懂的,却是少数人能做到的。语文最重要的当然是阅读,从“十大青年名师”视频短片介绍中,我们发现每一位老师的书桌上都摆满了书,所以他们的课堂才能如行云流水,淌满语文味。付雪莲老师不仅自己读了很多书,还给学生和同行推荐了很多书,她把“拆书”大法教给学生,在执教《十万个为什么》时,引导学生找“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学生不仅能找到很多故事,而且能准确地分清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付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能真正带着思考阅读,付老师的书香味让课堂充满温情。有效的方法和舒适的学境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感悟地表达。

江西九江市浔阳区浔阳小学  杨燕:

我们的教学目标常常被锁定为知情意,其实最重要的是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他们如何解释自己。付雪莲老师是我比较钦佩的老师,她不是对着课本的老师,是对着学生的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一课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阅读课的前提是怎么帮助学生成长,不是单单完成自己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新区金凤小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