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中药学教学纵横谈

2022-06-02 19:07:03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教学纵横谈,供大家参考。中药学教学纵横谈时间:2006-03-151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教学纵横谈,供大家参考。

中药学教学纵横谈

中药学教学纵横谈

时间:2006-03-15 19:30:18 来源:空|http://www.wendangku.net/doc/118319ef0242a8956bece4c0.html /html/2005-03/172.htm 作

者:点击:1098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04)19—0120-02

由于中药学是一门比较枯燥、又难以记忆的学科,不论是教或学都较为困难。现就对中药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略谈点滴体会。

1熟悉大纲,吃透教材、博览群书,充分备课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程,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备课和讲课上下功夫。备课充分,课堂讲授才能有条不紊地由浅人深,层层引导,讲深讲透,使学生听得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教师要备好课,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法规,在备课时,必须反复对照本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进行学习,使大纲的内容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标。吃透大纲的实质内容是指导教师备好课、讲好课的关键。要备好课,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反复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在规律,相互联系,掌握重点、难点、以便在讲课中做到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次要内容则简单提示。这样才能做到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应经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药现代研究和应用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任课教师要备好课,单靠头脑里所熟悉掌握的资料是不够的,必须博览有关资料,不断更新知识,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做到讲课中既围绕教材的内容讲解,又不致于完全按照教材一字不漏地照本宜科。

2充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认真备课是为课堂讲授服务的,在课堂讲授前,对所要讲的课程必须花一定时间多次熟悉,对重点内容要背下来,在讲授时要把握时间进度,板书与讲授相结合。板书是学生笔记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板书文字必须端正清楚。口头讲述的除特殊问题外,要少写,更不要乱写,要便于学生笔记系统全面,使其成为温习旧课内容的依据。除此之外,在课堂讲授时还特别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2.1突出重点,带动一般

中药学的基本理论是与医学基础理论紧密相联的,它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而且由于药品种类繁多,(中药学)教材中正药、附药共有330味,要在不长的时间内讲完学懂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分清重点与一般,保证重点,带动一般。中药学的重点主要有2项内容,第一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使用注意事项等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

须保证讲好。第二是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种)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其它药物可采用几味药物一道讲(采用表格式)就可以了。2.2精力充沛,语言生动,屯分调动学生曲盘动性、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一种艰苦紧张的劳动。在讲授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宏亮的声音,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诱发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保持严肃而又活泼的课堂秩序。如果在讲课时,有气无力,精神痿糜不振,松松垮垮,那就不可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地听好课。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任何高深的科学理论都能通过语言这一特殊的工具加以表达和阐明,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应用通俗浅显,生动流利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药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来自实践,比如在讲到“四气”(药物的寒、热、温、凉4种药性)就要联系中医治病要辨寒证、热证。因此,药性也分寒性、热性。治热以寒、治寒以热,是中医治病用药的原则,这是中药与西药治病理论的根本不同。药性寒热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为阐明药性寒热的由来,就必须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如:有人在吃了油条、油饼之后,就出现咽痛、口干、口苦,甚则流鼻血等热象,说明油条、油饼是热性的。有些人在吃西瓜、冷饮之后就有腹部冷痛,腹泻等寒象,说明西瓜、冷饮是寒凉的。然后再结合典型的病例(寒证、热证各一例),分别应用大黄、附于等药治愈来加以说明。这样学习中医的西医学员听了也觉得中医治病是有道理的。在讲到具体每一味药物时,千第一律都是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等,内容单调乏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典故、谜语、对联、药名信、诗歌等。如何首乌、刘寄奴、当归名字的由来,从薯蓣、玄参,谈到封建社会的避讳,以及历代名医的生平轶事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药时感到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以期活跃教学气氛。当然在穿插这些小插曲时,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思想健康,不能为了追求廉价的笑料,在课堂搞一些油腔滑调、低级庸俗的东西。

3探索学习中药学的记忆方法

学习中药除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每味药物的功能主治。中药的各论分成20个章节,一类一类地讲下去,这是纵向系统,通过一类一类的地讲完之后,学生普遍反映药味众多,功能繁杂,容易混淆,不易记牢。这就不能单纯依靠一味味地去背诵药物的功效、主治,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1熟记目录

中药各论部分都是按药物功效分章节的,同一章节的药物都具有共同的功效和主治,只要记住每一章节概述中的主要内容(功效、主治、注意点),和每章节

所包含的药物,对掌握中药的主要内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在复习中药时,要熟记目录,也就是学完中药学之后,首先要懂得每味药物是属于哪一类(章、节),掌握了这点,具体药物的主要功效也就掌握了,如当归是活血药,其主要功能就是活血祛瘀,金银花是清热解毒药,功能就是清热解毒,先牢记主要功效,然后再去记忆其他功效,往往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2以功效推主治,以主治治求功效

通过熟记目录可以达到认识中药功效的目的,但主治的内容则更繁杂,掌握更困难。其实功效和主治是相互联系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功效可以推出主治,反过来也可以根据主治去推理功效,只要掌握其一就行了。如功效是活血,主治肯定是瘀血证;功效是清热燥湿,主治就是湿热证;功效是利水渗湿,主治就是水肿、小便不利等。反过来主治是风湿痹痛,功效必是祛风除湿。

3.3 纵横结合,总结归纳

中药的复习除了纵的系统(按章节顺序)复习外,学了数章或全部学完之后,还可以进行横的联系,可以从不同角度把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可以从脏腑辨证用药的角度把不同章节能治疗同一证(症)的药物贯穿起采;也可以从一株植物上的不同药用部位加以归纳,如橘有橘皮、橘核、橘红、青皮、橘叶、橘络等。也可以从不同的炮制方法加以归纳,如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生黄芪、炙黄芪等。还可以把名称易混的进行归纳,如柴胡、银柴胡;桑螺蛸、海螺蛸;山茱萸、吴莱萸;赤芍与白芍。又可以把功效相类似的进行归纳对比,如羌活与独活,龟板与鳖甲,赤芍与丹皮、桑叶与菊花等。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对比,前后联系,纵横结合,就能加强对中药的记忆和认识,同时也切合于临床实用。

对于中药的教学,教师除了对大纲、教材的全面熟悉,另外,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中药的功效与药物形、色、气、味是紧密相联的,结合标本了解药物的性状、规格、产地、加工炮制以至价格等知识,对学习中药的深层次知识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发表于《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0月上半月版

推荐访问:学完中药学的感想 纵横谈 中药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