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1+N+1”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者

2021-11-02 12:33:48教学设计
本刊记者记者:邓校长,您好!关于贵校的“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我们很感兴趣。请问,您和您

本刊记者

记者:邓校长,您好!关于贵校的“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我们很感兴趣。请问,您和您的团队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样的教学研究的?

邓华香: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大量读写,来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必经之路。那么,学生到底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总体而言,低年级学生对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识字量小,坚持阅读的意志不强,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对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比如,2014年我们开展了调查问卷,统计了当时本校五、六年级的700名学生,76.49%的学生表示害怕写作文。原因有很多,有12%的学生是因为语文基础薄弱,阅读量太少,而绝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将一件很小的事情写具体,写真实,写得有意思。

可见,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偏弱;二是不愿写,写不好,怕写作文。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量小和怕写作文的难题,同时为了使语文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更聚焦问题,我和董波主任带领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从2014年开始开展了小学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经过五年多的深入探索研究和广泛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记者:据说,“1+N+1”读写一体化是您的创意,您能给我们说一说什么是“1+N+1”读写一体化吗?

邓华香:语文“1+N+1”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就是研究“1+N+1”的教学结构,推动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1篇精读课文教学,带N篇类课文阅读或综合性学习实践,拓展1篇习作教学。

具体来说,就是精读课文是“1+2”,教1篇精读课文,带2篇课外阅读文本;略读课文是“1+N”,教1篇(或多篇)略读课文,带多篇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是“1+N”,拓展N个阅读或综合性学习,再“+1”,即加上写作教学。

记者:那么,“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邓华香:我校语文教研组立足日常教学实践和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研究。围绕“1+N+1”读写一体化,阅读教学指向表达与写法,习作教学基于阅读展开,体现层次性,增强关联性,开发新课型。通过这样几个课例,可以看出“1+N+1”新课型的教学结构。

1.课例一

三年级教研组两位老师执教两节《太阳》群文阅读和说明性文章的写作指导课。这两节课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1+N+1”读写一体化课型,采用“教结构,用结构”的长程两段式设计,“教结构”巩固总分句群知识,“用结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两节课都展现了融通,做加法是容易的,融通是最难的。这两节课有创新和创生,特别是后面这个“1”,“1+N”这个混搭不新鲜,加上后面的“1”就有意思了,非常具有创生价值,展现了结构和推进。“1+N+1”的结构,前面的“1”是一个突破口,是一个抓手,也是一个载体。中间的“N”是拓展迁移,后面的“1”是综合提升,而“1+N”习得的收获最终运用到后面的一个“1”里面,很有推进感,结构很清晰。

2.课例二

四年级教研组两位老师执教两节《爬山虎的脚》“1+N+1”读写一体化课,第一节课引导学生阅读《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种一片太阳花》等文本,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二节课则带着学生观察与写作,将所学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应用到习作中。

这两节课以观察为抓手,以单元为载体,体现了教学中的观察与写作的一体化,还有文本与生活的一体化、方法与要求的一体化等,这些一体化,有抓手,有载体,研究更深入,呈现了课型研究上的新进展。

3.课例三

五年级教研组两位老师上的“1+N+1”读写一体化研讨课,第一节课与学生一起品析《慈母情深》《爸爸的花儿落了》《秋天的怀念》三篇文章,总结出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节课另辟蹊径带着学生观看公益短片《努力一点点》,引导学生描写短片中母亲的“细微之处”,表达出母亲的爱。

4.课例四

六年级教研组两位老师上的“1+N+1”读写一体化研讨课,第一节课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拓展《我与小鹦鹉》《冬蝈蝈》两篇文章,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节课则引入视频《忠犬八公》,引导学生描写短片中小八对主人忠心的情感。

5.課例五

2019年9月,统编本教材全面使用,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校语文团队将统编本教材与“1+N+1”读写一体化课型相融合,四年级教研组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陈颖祺老师执教《蝴蝶的家》阅读课,聚焦阅读策略,生成意识、结构意识明显;罗炳尧老师执教《小小“动物园”》作文课,关联“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利用“提问”进行写作。两节课充分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结构关联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与会专家、兄弟学校教师的一致赞赏。

通过立足日常课堂教学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课型研究,新课型更显结构感,更有推进感。教学目标整合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阅读和习作放在“1+N+1”读写一体化这一课型语境下教与学,体现了教结构和用结构、教方法和用方法,教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收获。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我感觉到“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非常有特色。那么,贵校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推进“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的?

邓华香:我们在“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深入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不断挖掘新教材、新课型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首先,我们研究新教材,整体架构“1+N+1”读写一体化课型。

各年级备课组细致地梳理课型的育人价值、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教学方法、典型案例课例以及评价标准,对新教材按照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方法、不同价值观进行分类,形成序列化的构建,从而实施重组教材的教学改革。(如表1)同时,我们还拓宽研究领域,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我们结合新教材及学生发展实际,从九个方面拓宽研究领域,依据教学具体内容,研究相对应的方法、手段等,各年级备课组在立足日常的教研实践中,不断开发、充实、丰富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内涵和育人价值。(如表2)

为了扎实地将“1+N+1”融入日常教学,我们还实施了备课组领衔教研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让每一个语文课堂都扎扎实实地开展“1+N+1”读写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以四年级备课组为例,四年级备课组首轮领衔教研,老师们团结协作,认真学习研究人教版教材转变为统编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光明小学“五位一体”校本研修范式(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课研讨—反思重建—撰写文章)层层推进,有创新,有实效。备课组领衔教研,是在较大规模学校实施推广“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推动语文教师全员参与,是将研究成果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研方式。

记者:看来,这确实是一项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那么“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有哪些创新之处?

邓华香:我校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契合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常态,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融通,单篇阅读与多篇串读的融通以及读与写的融通。不同于国内盛行的“群文阅读教学”“1+X阅读课程”“1+X单元授课法”“1+N快乐阅读”等研究。我校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该项研究的独特创新之处在于“聚焦读写,融通教学,提升素养”,这样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1)聚焦读写。抓好阅读和写作,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关键所在。“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聚焦读写,指向语文学科素养,开展新课型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创生。

(2)融通教学。“1+N+1”读写一体化做到了融通教学。做加法是容易的,融通是最难的。“1+N+1”结构中前面的“1”是载体,“N”是拓展迁移,后面的“1”是综合提升,前面的“1”和“N”习得的收获最终将运用到后面的“1”里面,展现了结构和推进,具有创生价值。

(3)提升素养。“1+N+1”读写一体化,可以增量提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1+N+1”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的育人价值,就在于立足日常教学实践,全面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记者:贵校开展“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真正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么好的一个教改成果,应该辐射推广到更多学校、更多地区才好。

邓华香:是的,我们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专家团队来校指导教学研究,语文教研组实行“五位一体”和备课组领衔教研制度,大胆尝试单元重组教学,深入推动“1+N+1”读写一体化研究。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确实积淀了一些研究成果。“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研究成效突出,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每一次的视导评课中都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光明小学“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课型越来越成熟,不断突破,不断提升。

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在专家指导下一共上了42节研究课,语文科组将这些课例结集成册,编印了《光明小学“1+N+1”读写一体化的课例集》,其中收录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专家评课纪要。这些课例涉及不同文体,覆盖所有年级,供老师们继续深入学习研究。我们光明小学把“1+N+1”读写一体化的新课型落实到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使“阅读教学指向表达与写法,习作教学基于阅读展开”的教学结构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校“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实施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语文科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区级以上作文比赛获奖51人次,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优秀作文35篇。语文教师在正式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3篇,参加教学论文评比获区级以上奖35人次,參加教学比赛获区级以上奖61人次。语文教师立项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3个。其中,由我主持研究的《小学语文“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立项为2018年区级重点课题,董波主任主持研究的《小学生创意作文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立项为2018年市级规划资助课题。

我校“1+N+1”读写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还吸引了兄弟学校来参观学习。2018年10月18日,上海市闵行区明强小学的领导与骨干教师团队来我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2018年10月31日、11月8日,佛山高新区教育局组织两批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我校参加学习培训; 2019年11月29日,韶关市翁源县实验小学的21位教师团队来我校参观学习。此外,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深圳市光明区诚铭学校等,纷纷邀请我校到他们学校实施推广“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研究。通过实践这样的教学改革,各校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记者:前后不同的两节课,教学的结构相关联,整体衔接,推进有层次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便是来自于光明小学创新实施的“1+N+1”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相信这样立足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研究,会很好地收到增量提质、减负高效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课型课例教研组 让数学实验自然融入常态教学——一则“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例的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6期)2019-08-12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年5期)2019-07-08课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4期)2017-03-02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速读·中旬(2016年6期)2016-06-14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7期)2014-04-28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陕西教育·教学(2009年9期)2009-12-29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7期)2009-08-27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育教学(2009年6期)2009-07-19

推荐访问:读写 实践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