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法治专册教学设计的初步探索

2021-12-28 16:04:49教学设计
叶素贞【摘  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对小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初步培

叶素贞

【摘   要】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对小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初步培育其法治观念,帮助其树立法治信仰。部分教师对法治专册教学存在畏难和困惑的心理。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法治专册教学设计方面入手,使教材解读生活化、活动设计情境化、资源呈现案例化、实践活动体验化,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

【关键词】统编教材;法治专册;宪法教育;法治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设置了法治专册。教材设置的总体目的是对小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帮助他们切实感受到法律与生活密切相关,使他们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统编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的宪法及相关法律有5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3条;刑法类有2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23条;民法类有3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33条;行政类有7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21条;经济法类有4部,涉及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16条,教材的法律专业性较强。对此,教师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对自身素质与教材要求,法律的严肃性与教学的趣味性间的平衡感到难以把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法治专册的教学设计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法律间的联系,降低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

一、教材解读生活化

法治专册立足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法治思维,这并不代表要求学生背诵法律条文。教师要从生活中提炼案例,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事实上,教材每一课呈现的内容都有生活的痕迹,如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乘坐大巴去秋游、去医院看病、去超市购物、在校园内开展足球赛等。在学情的调研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喜欢从生活实践的案例走进法律课学习。

教师要用专业的知识储备去看教材,从生活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如第二单元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材主要的知识点是“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以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材呈现的是事实性知识,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对接。如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遭遇、邻居装修扰民、按照顺序排队上车、保守军事秘密等案例。这些案例并不特别,也不复杂,教师的关注点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在本课教学前,教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学生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的了解程度,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强度,生活中经历过的维权事件,等等。基于学情,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拥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如何更好地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同一问题,在学习法律知识前,学生是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或常理去推断和表达的,而学习法律知识后,学生则会用法治思维和具体的法律条文加以辨析。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初步建立法治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中的故事来讲好法律,使法治课堂更有温度。

二、活动设计情境化

创设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情感的结合。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融入其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如在每年的12月4日“宪法宣传日”活动中,法官会走进校园,与小学生一起感受宪法日的氛围。教师可以请法官给学生上一堂生动有趣的宪法知识课。这种别开生面的法治课,更有助于弘扬宪法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意识。又如学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时,学生可以走到身边的人大代表中去,了解他们行使代表权利、设计议案的过程,由此增强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这种形式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在《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一课的试教中,试教教师根据学情,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共同创作了情景剧《五法争位》。学生把绘本课中教师提供的台词运用到表演中。大家对“这把椅子该谁来坐?”进行了思辨,对于宪法的法律效力进行了探讨。看似简单的五法争位活动,将原有的知识探究变成了形象的生活场景式的探究。课堂充满笑声,学生兴致盎然。

表演后,教师还设计了另外两个任务:说说宪法和法律的关系;给法律大家族画一张图谱。任务完成后,教师请学生对这两项任务进行评价。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直观呈现了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通过活动了解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知道了宪法的调整范围。这种有温度的情境活动设计,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宪法的最高效力。

可見,教师以真实、生动的案例为情境,运用体验参与式分析法,让学生在思辨、分析、判断、分享中,感悟到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在身边。

三、资源呈现案例化

案例化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简单和直观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资源的积累,特别是要收集典型的案例资源。举例来说,对宪法的讲解就可以引入一些典型资源。如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将法治植入每一个公民心中,对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生动的阐释,对修宪的历程、法律的监督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进行探讨,十分适合学生观看。这些都是较好的案例资源。除了视频资源,人民网和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推进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如2020年的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孙小果被执行死刑案件,等等。这些案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法治进程的推进。

以《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感悟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更好地享有公民的基本权利,学生需要主动了解、获取相关法律知识,形成在关键时刻主动并按程序进行维权的意识。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呈现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学生小南本想在超市购物,但最终没有购物就准备离开了,走到通往室外的通道时,超市的防盗报警器响了……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小南被要求搜身,他可以怎么做?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根据人物身份定位,揣摩人物的心理并确定自己的立场。

这一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和思考。课堂上,学生陈述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这种表达带着身份的定位和角色的标签。在身份定位中,学生有的是保安,有的是当事人小南,有的是热心的围观群众。不同的身份定位就有不同的主張和诉求。学生的主要观点有:积极配合,以证清白;可以搜,但必须是同性别的工作人员;不予理睬直接离开;不能搜,想其他办法。学生的各种观点都是基于自身的先前认知,并没有法律的知识储备和分析。

此时,教师呈现相关法律条文: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刑事诉讼法》规定:只为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才可以对可能隐藏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进行搜查。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可以不用搜查证。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亲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有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了第二轮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表达是一个思辨过程,而这一思辨过程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思维。

四、实践活动体验化

有效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法律知识,形成法治思维,更好地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在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专题教育、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活动等。每年的12月4日是宪法宣传日,中小学生都会开设宪法日活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是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最正式、最系统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课堂上的案例研讨中,学生会产生参与感,知道该如何依法维权;情景剧表演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仪式感和表演的满足感。教师可以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多开展适合学生法治教育的活动,将法律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文本学习延伸到实践活动。

总体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法治专册重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师要克服畏难的情绪,通过不断交流、研磨教材,加强对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文本的学习,提升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策略进行教学,关注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法治教学更高效。

(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354200)

猜你喜欢统编教材优化导学 追求高效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9年10期)2019-11-25使用统编教材需要加强教研文化引领求知导刊(2019年28期)2019-11-08“提取信息”语文要素的编排及教学策略浅探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9期)2019-10-08统编语文教材拼音教学策略探讨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年8期)2019-08-27以统编教材为例,谈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7期)2019-08-07“初试身手”的量和度江苏教育(2019年9期)2019-06-30统编教材时代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统编教材时代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统编教材下多元化识字教学研究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4期)2019-04-19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六大策略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1期)2019-03-13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法治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