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2022-04-06 12:03:20教学设计
章诚何安坤摘要: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被认为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深度学习

章诚 何安坤

摘要: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被认为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以“原电池单元化教学”为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作为主线,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明线,采用教学内容任务化、任务活动问题化的教学模式,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深度学习  单元化教学  核心素养  转化效率

深度学习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按照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所对应的“记忆、理解、分析、评价、应用及创造”六个层次,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知道、理解”这两个层次;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分析、评价、应用、创造”这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不只涉及记忆、理解,更注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简单地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课程性质,笔者认为化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有如下特征:注重批判性理解和接受知识,强调学习内容与本学科相关内容或其他学科相似内容的有机整合,关注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知识在新情景中的迁移运用和面向实践的实际应用。传统的单课时往往是碎片化教学,容易造成教学目标割裂,知识无法有效融合,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单元化教学是以某一主题、活动或将教材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整体开发、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张教师能够以某一种系统化的视角,用一条主线贯穿各节课,使每节课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既培养学生学习已知领域的知识能力,也培养其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按照化学深度学习的特征,我们以高中化学“原电池”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实施。

一、教学内容分析

“原电池”单元包含如下内容: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电能”,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原电池”。新课标对这两部分的要求依次是“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结合新课标要求,我们对原电池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原电池单元化教学分为三课时,即“初探原电池”“再探原电池”“发展中的电池”。

二、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初探原电池

引入:高中生对生活中使用的电池比较熟悉,教师上课前收集一些废旧普通锌锰电池。上课伊始,指导学生拆解旧电池。

环节一:实物探究

師: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提出问题:电池由哪几部分构成?电池内部的碳棒是什么极?负极在哪里?糊状物有什么用?

学生拆解旧电池,研究电池的内部结构,通过讨论并结合电池的使用经验和网络查询的信息,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实物探究,让学生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化学和教材中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其对电池构造的印象,提高其宏观辨识能力,激发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环节二: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

师:根据普通锌锰电池的结构,如果把锌筒换成锌片,碳棒换成铜片,糊状物改成稀硫酸溶液,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完成课本实验6-3(1)、(2)。

问题: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现象怎样?铜片表面的气泡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谁失去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怎样运动?由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如何检测有电流产生?

学生回答,并完成实验6-3(3)。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理解Zn-Cu-H2SO4原电池工作原理并用图表示。对学生画图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Zn-Cu-H2SO4原电池,并结合普通锌锰电池,思考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提供锌片、铜片、金片、石墨、硝酸银溶液、无水乙醇、导线、水果、电流计,引导学生设计原电池,并提醒学生注意变量控制。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体会原电池的反应本质并构建简单原电池模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原电池的可能构成条件,然后设计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促进了其对原电池的理解。通过学生构建简单原电池模型,发展其模型认知能力。

环节三:初试原电池

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试用今天制作的电池使音乐卡唱歌。

学生操作,听音乐。

师: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这种原电池几乎没有实用价值!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初步建立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并留下疑问为下节课做铺垫。

(二)第二课时:再探原电池

引入:音乐卡的音乐为什么会很快停止?

环节一:探究音乐很快停止的原因。

教师介绍数字化实验,指导学生测量Zn-Cu-CuSO4单液原电池工作时的电流和温度变化。学生完成实验后发现原电池温度逐渐升高,电流大小逐渐减小。

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根据装置分析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卡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数字化实验展示单液原电池能量转化情况,深化其对单液原电池的理解。

环节二:改进原电池

提问:Zn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导致该原电池电流衰减,如何改进?把铜片插入CuSO4溶液中,锌片怎么办?如何构成闭合回路?

生:用电解质溶液连通。

教师介绍盐桥,提问盐桥的作用,并适当提示,指导学生完善装置图;指导学生测量Zn-Cu-CuSO4双液原电池工作时的电流和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该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并与单液原电池比较。

提问:Zn-Cu-CuSO4双液原电池反应本质是什么?与该单液原电池有区别吗?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本部分通过分析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建复杂原电池模型,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使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

环节三:评价原电池

提问:1.比较Zn-Cu-CuSO4单、双液原电池的电流,有没有新的发现?

2.双液原电池与单液原电池有没有别的缺点?二者的实用价值如何?

3.如何提高双液原电池的电流,什么样的电池活性物质可以再生?什么样的电池可以不断补充反应的活性物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分析和讨论Zn-Cu-CuSO4单、双液原电池的电流大小、稳定性和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引发学生思考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体会科技发展的曲折。

(三)第三课时:发展中的电池

环节一:优化原电池

提问:为什么其他条件相同时,双液原电池比相应的单液原电池的电流小?(提示:物理中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生:可能是U型管管口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太小,U型管太长。

师:两者均导致电池的内阻变大,电流变小。针对这两点,大家利用下列器材:滤纸、饱和NaCl溶液、锌片、铜片、CuSO4溶液、ZnSO4溶液等,继续改进原电池。

实验一:测Zn-Cu-CuSO4双液原电池(用浸有饱和NaCl溶液的滤纸条代替U形管)的电流。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滤纸条,测其电流。两实验与使用U形管作盐桥的双液原电池的电流比较(结果见表1)。

提问:通过实验,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不断改进盐桥,可以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借助物理知識,分析双液原电池电流小的原因,并设计实验进行改进,诊断并发展学生融合学科间知识、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二:发展中的电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生产中的电池,完善学生对普通锌锰电池的认识,强调这种电池的活性物质不能再生,属于一次电池,分析该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式;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和网络查询的信息,自学铅酸蓄电池知识,了解二次电池;指导学生结合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电池的原理模型,提升学生模型认知能力;通过分析这几种电池的优缺点并评价,进一步发展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批判性接受知识的能力;通过利用原电池模型把2H2+O22H2O设计成一个电池并制作,发展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环节三:展望新型电池

提问:电池发展到燃料电池是不是就停滞不前了呢?想一想你们都需要什么样的电池?看看哪些电池可以再改进令其性能更好,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展望新型电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原电池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教学设计特色

(一)创设真实性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在对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培养和提高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二)以实验为探究手段,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知模型,从而培养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评价、迁移、应用和创新等高阶思维,发展学科认识能力。

(三)整个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中完成的,这种具有社会性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内化观念和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其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杨玉琴,倪娟.深度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17(8):43-47.

[2]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3]刘岩,张发新.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学,2015(9):19-23.

[4]庞世学.浅谈单元化教学的优势[J].新课程,2014(7):190-1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9,28.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构建说理课堂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考试周刊(2021年21期)2021-03-25基于数学史:轨迹概念教学中的问题串设计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2期)2020-06-27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新智慧·中旬刊(2020年3期)2020-05-28精致素养:内涵、意义与培育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8期)2020-05-06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策略小学时代·中旬刊(2020年3期)2020-04-26例谈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小学时代·中旬刊(2020年2期)2020-04-16PRE模式——小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新样态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年11期)2020-03-28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11期)2019-12-05运用支架理论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探研成才之路(2019年17期)2019-08-05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故事课堂“双轴五步”教学模式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9年3期)2019-04-08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指向 深度